溯流多瑙河-背书克鲁姆洛夫

标签:
克鲁姆洛夫 |
分类: 漫游札记 |
在写上一篇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小镇时,我曾质疑它的最美小镇名号能不能和捷克的克鲁姆洛夫的最美小镇名头相比。而我们的行程恰恰是离开前者就前往后者,所以我们能够立即将二者加以比较。比较的结果,两个小镇都最美,但风格迥异,哈尔施塔特的美在高山湖泊的悠远和静谧,克鲁姆洛夫的美则源起弥漫在波西米亚中世纪风格建筑中的怀旧和闲适。
因为前几年去过克鲁姆洛夫了,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本没有再去的打算,完全是为了去布达佩斯和维也纳才被行程“搭配”上去的。
作为过来人,我向同行的团友强烈推荐克鲁姆洛夫,并且用手机里保存的照片(见篇头)告诉他们,要想看到最美的风景,就必须登临城堡的彩绘塔观景台,从这这制高点俯拍就能获得最漂亮的图片,特别是山脚下临河而立的圣约斯特教堂,文艺复兴式建筑,淡绿色巴洛克青铜穹顶格外醒目。
小镇被沃尔塔瓦河三面环绕,左岸北面山上的城堡要塞拱卫着这个小镇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毁,几百年前的波西米亚风格建筑被很好的保留下来,一并保留下来的还有中世纪简单宁静恬淡的生活。
小镇不大,十分钟路程大小,而山上城堡、特别是城堡西南角紧邻河边的彩绘塔的位置很高,抬头可见。正像它的名字那样,彩绘塔,周身涂满艳丽而俗气的色彩,但却是观景的最佳去处。
虽然我不想再次登塔了,但考虑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来,于是,我带领着三对大学学历的夫妇去到城堡。穿过狭窄的街道,走过沃尔塔瓦河上的铁桥,找到山下林立的商铺间一条不起眼的石阶路,本想说,顺着台阶走上去就到了。但是转念一想,送佛送到西,我还是带他们上去吧。于是,我一个初中生,领着六个大学生,奔着山上城堡走去,还顺便指给他们看路边的自动取款机,告诉他们,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只收克朗就到这儿来换。
走上最后一级台阶,彩绘塔就近在眼前了,我指着城堡拱门说,进门左转就是彩绘塔了。然后我才放松心情开始我的“背书之旅”。背书的本意是指在银行票据背面书写的文字。这里所谓背书,是因为我们上次已经从城堡上,从塔上,充分拍照了小镇正面,但没有来得及去到小镇后面,所以这次想从后面山上从背面角度再补充一些背书风景。但我们的节奏却被意外打乱了。
小镇真的不大,走着走着就又碰到大学生夫妇了,本以为会收获一份感谢,不料扔过来的却是一堆抱怨,说我没带他们去买票,说那儿只有咖啡厅没有售票处,所以,他们没上去!
没上去?!怎么可能呢!我明明看到塔上观景台有游人,怎么会找不到入口?六个大学生呢,不会认不得外文吧!我这暴脾气上来了,噌噌噌的往城堡上走:“我就不信了!”到塔下面一看,还真戳着个木牌子,英文手写的咖啡吧。没管它,直接往门里走,左手边确实是咖啡吧,右手边是投币卫生间。再往里走,赫然就是英文的大牌子:“ Ticket ”,售票处!
长叹一声:这人呐还真不能太好心眼儿了!还有就是,这书也不能读的太多了,大学生们认得外国字儿,见着英文的咖啡吧就转身走了,不像我这个初中生,不认得洋字码,不管写的什么,就跟着感觉往里生闯。反而成了。
宽慰好自己,还得继续我的背书之旅。
小镇被沃尔塔瓦河葫芦形的河湾环抱着,外环是连绵的山丘。我们沿着城堡山顶的路往南走,希望能走到对面小山上去。但走着走着,山路开始往山下延伸了,进入了一片貌似富人别墅区。房屋错落叠拼,看不到老城,也看不到彩绘塔。正担心迷路呢,前面恰好正在修路,我赶紧上前向修路工人打听到沃尔塔瓦河边的路,他指着身后正在铺设石子的路,“ This way.”。果然,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沃尔塔瓦河边,河对岸就是老城区最高大的建筑-圣维塔教堂。
圣维塔教堂,带有些许巴洛克元素的哥特式建筑,是克鲁姆洛夫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教堂,距今 700多年。站在城堡的彩绘塔上看,圣维塔教堂鹤立鸡群般的伫立小镇,巍峨,耸峙,直指云端。而现在,我们就在它的脚下,隔着不宽的水面。水中塔尖的倒影,少了一份壮观,添了一份妩媚。
这里游人罕至,也鲜有商铺,街巷曲折狭窄且寂静幽深,是捡拾旧日时光的最佳去处。古老的磨坊水车依旧不停的旋转,把时光磨碎,随水漂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这两个词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原本意义上的诠释,
被人们用滥了的已经感觉麻木的“最美”称号,在克鲁姆洛夫却从未有一丝一毫的减损。小镇依然那么迷人,城堡依然让人久久驻足,流连忘返。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