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标签:
海上观音南山寺觉行圆满不二法门鹿回头 |
分类: 漫游札记 |
通知:
出去旅游回来,正准备写游记,发现我的博客不能发博文了,解释是:系统升级中,到5月17日15点以后才可以。说的这么具体,我就信以为真了,不料进入别人的博客,却见人家那里一切照常,今天也还有博文贴出,这才发现,原来是针对我的。而且,我此前的博文也不能转载了,说是我设置了禁止转载,这不是胡说吗?好吧,我就把这当作警告。但如果5月17日以后依然不能发文,那就是我的博客被封了。届时我只好另开博客,我会在这里通知你们。谢谢一直以来的陪伴和关注。博主这厢有礼了。
这句祝颂用语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但好像从未认真想过为什么要用东海南山来比喻福寿,也从未仔细查询过这东海这南山在哪儿。
这次应我家小星星的要求去了一趟才知道,要想享福享寿,就去最南端的海南岛,就去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东海,南山,就在三亚,去趟三亚,福寿就都齐了。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典出明代笔记。
三亚市的东面有个大东海景区,紧邻的是鹿回头景区。据明代记载,鹿回头村一个纯朴善良的小伙子,大灾之年捕到一条大鱼,于是分给了村里人共食。此事被东海龙王得知,于是福泽该村。由此便有了鹿回头和大东海,便有了福如东海。
南山景区在三亚市的西面,公交约一个小时。主要景点有:不二法门;六座经幢;南海观音塑像,以及南山寺。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不二法门”。不二,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调侃,尽管没有人能忍住不这么联想。在佛家,不二的含义被解释为:“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不二,与一实相对应,所以这座不二法门的背面写的是“一实”。“一实不二”,就是讲世间万事万物原本就是一体平等而无分别的。 “不二”,就是不去主观的认定和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贵贱、美丑等等。不去否认万事万物客观的差异,不去主观的爱憎取舍。正如宋代慧开禅师那首著名的禅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拥有一颗静享当下的清净之心,不去先入为主的标签所见所闻,不去无事生非,不去锲而不舍,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在花月风雪中体味生命的自在与轻安。
还有一个潜意识中的收获:当你摆出剪刀手准备拍照时,耳边或许能隐约响起佛家的劝诫:不二。
六座经幢。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高竿上捆绑丝织物做成,将佛经书写其上。这就是旌幢。在藏传佛教的寺庙中均可看到。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织物为石刻石柱,于是由旌幡、旌幢演变为经幢。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一般安置在通衢、寺院、墓道等地。南海观音前的六座经幢寓意观音普度六道众生,八角经幢刻有赵朴初手书的整部《华严经》。上面三层为观音、菩萨、佛陀的塑像。经文和塑像全部鎏金。
当然,选择去三亚,重中之重是去揽胜著名的海上观音。
观音菩萨有十二心愿,其第二愿就是“愿长居南海”,故亦称南海观世音。南山踞南海之滨,形似巨鳌,古称鳌山,有观音坐骑之相。南山与观音,因缘殊胜。在南海之滨的南山建南海观音塑像,顺理成章。
观音立像建在海中一座人工岛上,有栈桥相通。栈桥那端是圆通宝殿,殿内供奉有观音菩萨的金身塑像。宝殿上方是三层莲花宝座,有电梯和步梯直达顶端。宝座上就是通体洁白的南海观音塑像了。
南海观音为一体三尊造型,三尊观音分别持珠、持莲、持箧(盛放经书的小匣子)。面对栈桥的一面持箧。另两尊面向大海而难以直面。
事实上,这尊洁白的观音塑像不是汉白玉雕塑的,而是以200多吨钛合金板蒙皮于钢骨塑造,表面涂以防尘自洁的亚光汉白玉色的涂层。圣洁而安详,仿佛菩萨踏海而来。
塑像太高,站在莲花台上根本仰视不到菩萨颜面,到这儿的信众和游客也意不在此。在大殿外排队的指示牌写的就是“由此抱佛脚”。原来都是为登顶抱佛脚而来的。与其它地方不同,海上观音脚下没有围栏,三尊观音皆赤脚,所以周圈都可以尽情抱佛脚,将所有心愿抱住佛脚默默许愿。我也没能免俗。虽说许愿灵验后是要再来还愿的,但我许的这个愿是不用还也无法还的:愿我家小星星在我们走后不会太孤单。
当然,既然希望“寿比南山”,所以,南山寺是必去的。
全国各地叫南山寺的不少,但唯有这里的南山寺最正宗。原因有二:其一,上面说了,观音菩萨第二愿就是“长居南海”,这座南山是唯一正南正对南海的。在南海之滨的南山建南山寺,名正言顺。其二,1300年前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因遇风浪而漂流至此,见此山正是观音菩萨愿长居之所,遂弃舟登岸在此建寺。由于有观音菩萨和得道高僧的加持,虽然海南岛多数地方阴湿烟瘴,却唯有南山这里阳光明媚,不潮不闷,所以这里的民众多安康长寿。也是啊,观音菩萨长居之所,自然是不错的。
从观音脚下的莲花宝座看过去,南山寺不远,就在海湾边上,实际走过去才知道,不近,至少半个钟头。中途会路过一些佛教建筑。其中最感意外的是一座尼泊尔风格寺庙。上面直书尼泊尔三字。建筑采用典型的尼泊尔式木雕木刻构建,顶端则再现了加德满都标志性建筑大佛塔。
不管真的假的,在中国信佛的人很多,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佛祖释迦牟尼是出生在尼泊尔的。虽然他成佛和传教都是在印度,内地佛经也基本上是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带回并翻译的。但他的出生地却是在尼泊尔的兰毗尼,供奉在拉萨小昭寺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塑像就是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王国尺尊公主时从尼泊尔带来西藏的。所以,这里供奉的释迦牟尼塑像与内地迥异而与尼泊尔、印度、东南亚等地的类似,薄纱袒右,赤脚盘坐,面容俊朗而性感。
南山寺建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南山漫坡,仿唐建筑,庄重古朴,完全找不到内地寺庙的黄瓦红墙金碧辉煌。主殿建在高高的石阶上,门楣悬挂“觉行圆满”四字匾额。
如果我说,“觉”就是佛,你可能会意外。听我慢慢说。
与道教不同,佛教是舶来的外国宗教而非本土的,是西行的玄奘从西国印度带回来的,所以原文都是“外文”的,由玄奘高僧花费毕生精力翻译成汉语。既然是翻译的,就有音译和意译的区别。比如说英国就是英格兰的音译简称,其意译应该是“盎格鲁部族的土地”。
我们常说的“佛”是梵语的音译,全称为“佛陀耶”或“佛陀”,简称为“佛”,而如果按照本意意译,则应翻译为“觉者”。按照佛经,佛有三觉: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也就是说,佛教中,佛、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些概念都是一体的。
“自觉”是相对凡夫而言。在佛家看来,我们凡夫是不自觉,愚痴颠倒,执妄为真,流转于生死。而自觉就是了断了生死,就是认识真相、就是知道了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而不主观妄加分别,也就是前面说的“不二”了。由此看来,进不二法门,就是迈过了从凡夫到佛教信徒的门槛。然自觉属小乘,但求独善其身。而能穷尽自觉修行的便是我们在寺庙里看到的罗汉。
“觉他”。自觉而不能觉他属于小乘。觉他属于大乘,不但自己觉悟,还能发心利益众生,教化众生,令众生也能觉而不迷,努力穷尽觉他修行的,便是菩萨了。菩萨有慈悲心,戮力教化众生,为不请之友。
而“觉行”就是践行自觉和觉他的道理并在践行中验证(悟彻)道理。
“觉行圆满”。倘若自觉圆满,觉他亦圆满了,就叫觉行圆满,这便是佛了,便是佛陀了。佛陀不同于菩萨的,就是菩萨的觉行还没有圆满。比如以九华山为到场的地藏菩萨,他的愿行是超度所有苦难众生,而视野所内仍有太多太多的民众挣扎在苦难中,度尽他们尚遥遥无期,所以地藏菩萨成佛便也同样遥遥无期了。
我们凡夫知道的能觉行圆满成佛的,一个是如来佛,一个是弥勒佛。在汉传佛教寺庙中,弥勒佛供奉在正对山门的天王殿,而释迦牟尼如来则供奉在寺庙主殿大雄宝殿。
因为自觉俗气太重,所以我从未想过信佛,当然更谈不上皈依。像“皇阿玛”那样一身污垢竟然也能坐床称活佛,实在让我等对当下的佛门心存芥蒂。
其实我想,真的不一定要迈过那道不二法门,只要我们能遵从本心,不受砖家媒体的忽悠和洗.脑,安身立命,对已经得到的心存感激,感恩上苍,感恩给予你的人;对那些你曾经想得到却最终没有得到的,能够明白那本身就是不属于你或不该属于你的,懂得放手,懂得一笑了之,或许,这也是另一种的不二,另一种的自觉,甚至可以达到这个意义上的自觉圆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