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生活,我在巴尔干-慢生活?

标签:
巴尔干斯通斯普利特扎达尔 |
分类: 漫游札记 |
一直以来就不断有人在循循善诱的提倡放慢生活节奏,说这样对身心健康有益。但尽管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可生活节奏何曾有慢下来的趋势,反而是越来越急迫,越来越焦躁。几近失控!
为什么?生活成本使然;职场竞争使然。
好像,这个话题不用我多说,就说这房价吧,年年调控年年涨,八条,十一条,二十一条,政策层层加码,房价噌噌上升。咱不说皇城根的二环,就说北京四环路周边,十年前,北京四环路的每平米均价1万,十年后的今天,房价已经接近10万了;而同期的人均工资从年均1万涨到了3万;房价涨了10倍而工资涨了3倍,你如何劝百姓“慢生活”。
房子“慢”不起,那养娃儿呢?就更慢不起了!请个月嫂,动辄一两万,找个幼儿园,还得是有联网探头的,能看到自己家孩子有没有被针扎被胶带贴嘴的,每月也得几千;小学、中学、大学,哪个“起跑线”输得起,所以,各种辅导班,家教,基本上就是一个人的工资了;更不用说送出国外读书。虽然现在不“计划”了,放开二胎了,可是又有几个下决心要二胎的,想想就气馁了。急得砖家们直个劲儿的呼吁国家鼓励生育。可钱呢?让国家从给非洲兄弟、拉美兄弟的钱里面挤出一部分?好像也强人所难。
养老就更加不能慢了。政府号召,养老靠自己。好吧,看看先行一步自己养老的韩国吧。那些六十来岁的老者不得不在招聘处和年轻人去争夺快递、出租司机、保安等职位,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降低薪酬的要求;而那些老年女性则不得不去从事自己所不齿的行当。她们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巴克斯酒女。称呼的由来是她们常常在酒吧内外向男性兜售一种叫巴克斯的酒。那些男人也明白,愿意的就买酒也买春。不贵,相当于120块钱人民币一次。对于自己养老的韩国老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工作,要么自杀。
看看我们,对大多数人来说,那点儿老底儿不是给儿子首付了婚房就是投入了孙儿的学区房;幼儿园、学校大门外等着接送的家长,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一头华发。想和同学朋友聚一下,都要看家里的孩子有没有人看,更不用说出去旅游了。何曾有自己的老年生活。等到累垮了,病了,那几万块钱一针的进口靶向药用得起吗?
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年收入不过万(欧)元的巴尔干人怎么就能那么慢悠悠的生活呢?他们不着急挣钱吗?不奢望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吗?不想人前光鲜靓丽牛逼烘烘吗?好像,他们还真不想。
说几个事儿你听听。
我们去的这四个国家,除了斯洛文尼亚,其余都不是申根国家,而行程的安排主要是克罗地亚沿海一线,于是我们不得不每天都在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等国的边境线上来来往往穿行、过境。偏偏我们去的这个时节正是巴尔干的旅游旺季。相比同为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西班牙,巴尔干的费用要低不少,于是欧洲中产们就蜂拥到亚得里亚海滨来度假,每天在边境口岸等候过境的私家车总是排着常常的队伍,往往一两个甚至三四个小时才能过关。
和不断站起来伸头探望的我们不同,私家车里的人显得很闲适淡定,没有一个按喇叭催促的。有的还在后排座上打起了扑克,似乎,排着长龙等候过关,本身就是一种休闲。
大巴车前头司机上方有电子钟,抬头看,过了一刻钟,再抬头,又过了一刻钟。大巴车就这样慢慢的在排队的车流中磨蹭。想着我们每天宝贵的旅游时间就几个钟头的消磨在通关车流中,心中怎不焦躁。看看左右车流中的人,也是来旅游的,或嬉笑闲聊,或闭目养神,却没有一丝焦急。几个小时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分分钟而已。莫非,他们的时间单位和我们的不同。忽然想起一句话: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难道,他们用的是天上神仙的时间?
我找到的答案是在杜布罗夫尼克的停车场。巴尔干高速路不多,服务区自然也就少了,经过几个小时的赶路,到杜布罗夫尼克时,多少都有些内急。导游说,停车场边只有一个收费卫生间。我们顾不了那么多,边摸索身上的零钱边往那儿赶。入口是有人职守的投币式闸口,一个欧元一位。但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被阻拦在闸口外了:投两欧元进俩人?不行!投两个五毛钱硬币进去,怎么投进去的怎么掉出来,不行!急得我们叫来了地导,她信心满满的说,没问题,撑开雨伞挡住头顶的探头,直接把钱塞给那个职守的大妈就行了。不料,无论几把伞挡住探头,大妈就是不收钱也不开闸,导游说得吐沫星子乱溅,大妈急得满脸通红,就是不行。无奈,导游舍脸找到一个餐厅的经理,不知道怎么交涉的,最终,我们一脸尴尬的去了人家餐厅内的卫生间,出来时千恩万谢。
这件事,给我深刻印象,这,就是巴尔干人的生活态度,不慌不忙,一丝不苟,不给“变通”开一丝口子!结果就是,在我们这儿,没有变通就没法生活,在人家那儿,变通就是对生活的羞辱。
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