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石律
北京石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310
  • 关注人气:6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光山色加拿大  最后一片叶子

(2017-12-03 19:06:42)
标签:

大温哥华

列治文

五帆酒店

印第安图腾柱

伊丽莎白一世

分类: 漫游札记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的著名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位落魄的老画家在风雨交加的黑夜,爬上木梯,在墙上原样画上那片承载着患病女孩活下去希望的常春藤叶。我把它用作题目,一是说这是加拿大游记的最后一篇(片),二是说,其实这片叶子是生生画上去的。温哥华是我们在加拿大的最后一站,但是,湖光山色在温哥华是一点儿也没有,既没得可写,也没得可照,本来我想就此把这个游记系列结在上一篇的维多利亚,却发现在那篇中说了我要在下一篇专门说说温哥华,君子一言,只好践诺。

真要写的时候却犯难了,因为,我们最后离开加拿大的地方竟然不是温哥华!发现这一点是在酒店大堂。按照以往习惯,我去找大堂经理要一张温哥华地图,并且让他把酒店的位置标在图上以备有机会自己出去逛。他递过来一张地图,标上酒店位置,然后告诉我,“这不是温哥华地图,是Richmond  。”我很差异,“这里不是温哥华吗?”他很确定的说,“不是!这里是Richmond 。”然后又给我一张地图,说,“这个才温哥华。”可是!可是!我们行程上明明说的是从温哥华上飞机回国啊!我真的懵了!

认真说来,那个大堂经理说的也对也不对,这个地方不是温哥华也是温哥华。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地图上看,我们入住的城市确实不是温哥华,而是Richmond温哥华(Vancouver)在它北边,隔河相望,那条河叫 Fraser rever 。我在地图上用黑笔圈出来这两个城市的名字。而它们都归属一个更大的行政区划,就是图上方白底红字的 GRAETER VANCOUVER ,直译,大温哥华。也就是说,我们所在的是大温哥华的Richmond 。在这个大温哥华,不仅有温哥华市,还有狮桥那端的北温哥华和西温哥华。海湾对面还有前一篇维多利亚港所在的温哥华岛。简直到处都是温哥华。

你可能注意到了,我这里提到的地名基本上都用英语原文而不是中文名字。这不是我崇洋,而是不知道用哪个?在世界其他英语地区,英文名字都有通用的、符合基本译法的中文名字,但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一切都乱套了,那些中文名字译的能让你哭笑不得。比如这张地图上方印第安湾左岸的“Port Moody”,也是个市镇,你或者意译为穆迪港,或者音译为“波特穆迪”,都行。可你看他们给译成什么了?“满地宝”!!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呀!还有前面提到的那条河,Fraser rever ,到哪儿也是译作“弗雷泽河”,可人家就硬是称作“菲沙河”。还有他们所在的那个省,要是我不说,估计你看到那两个字肯定蒙圈,上百度都查不到:卑诗。现在我告诉你它怎么来的,这个省的英文名字:British Columbia,直译:不列颠哥伦比亚,不列颠就是英国本土,哥伦比亚是纪念发现北美大陆的哥伦布。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名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也是这么来的,分别纪念开国元勋华盛顿和哥伦布。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通常用两个词的首字母简称BC省,而当地华人却把这两个字母译作“卑诗”,那你上哪儿懂去啊!。至于那个不伦不类中西混搭的所谓“新西敏”我都懒得说它了。就说我们入住的这个城市吧,“Richmond”的英语含义是“富有的山”,读音“瑞池曼”,通用的音译是“里士满”。这可不是我瞎编的,因为叫这个名字的城市可不止加拿大有,在英国,在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牙买加,都有Richmond ,都叫里士满。更有甚者,在美国还不止一个里士满,至少有3个,其中一个还是佛州首府。可唯独在加拿大却变成了“列治文”(!?)这一看就知道是东南沿海闽粤地区的华人翻译的,在他们的发音中“W”和“M”是分不清的。比如“三文治”他们就能说成“三明治”,比如香烟“Marlboro 马博洛”,他们就能叫成“万宝路”,仗着当年刚刚开放的大陆崇尚香港,鸟语的万宝路还真就在大陆叫开了!你说,它的那个“万”的读音从哪儿来的?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写到这篇的时候我要用洋文了,因为我实在不知道应该适用国际通用的“穆迪港”“里士满”还是按他们广东话的英语说成“满地宝”“列治文”。可是在温哥华,你只能入乡随俗。纠结啊!

顺便多说两句Richmond,这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闺名,她在位期间将英国的天主教和新教融合在一起,彻底解决国内宗教纷争,断绝了宗教内战的可能。她的另一历史功绩是打造了英勇善战的英国舰队,一役击溃称霸海上的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英国的海上霸权,最终成就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这位女王终身未嫁,她曾说过一句话,“我只可能有一个丈夫,那就是英格兰。” 这句话在英国人心中造成了空前的震撼。这也就是世界上这么多地方都有Richmond 的由来。

回到本文话题,为什么温哥华这个地方的英语都是广东味儿的呢?这又要说回到历史了。温哥华面向太平洋,古冰川的啃噬和退却在这里留下了曲折的海湾和众多的岛屿,成了北美大陆的天然良港,也是北美木材加工中心和贸易中心。至今在温哥华弗雷泽河面上仍可看到大片漂浮的原木,这是加拿大人依照古法对原木进行浸泡以去除其木性,经过这样处理,加工的板材不变形不开裂。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来一个外号叫“煤气”(嘎斯,Gassy)的英国人在这里开设了第一家饭馆,他成了煤气镇的第一任镇长,他给城镇起名温哥华是为了纪念跟随库克船长发现并测绘宣示了此地的英国海军上校温哥华。再后来,弗雷泽河发现了金矿,大量劳工加入淘金队伍,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来自广东福建沿海的华工,他们成了这里最大的外来族群。至今,在列治文,华人占了总人口的45% ,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这个比例是不是令你难以置信?所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这里的地名都是鸟语味儿的广东英文了。

以前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移民加拿大,移居温哥华。现在我知道了,除了这里湿润温和的气候,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聚居的大量老华侨们为当地保留了更多的没有受到这边破坏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面,尤其是广东文化传统。仍然像当年的广东人一样,做生意做买卖,不分大小先后,没有高低贵贱,认认真真的作好自己的买卖,不跟别人攀比。人文环境宽松而和谐。我们就餐的几家中餐馆,尽管是团餐,却绝对不糊弄,所有的菜品都是一丝不苟,菜式口味那个地道!或许在香港还有可能,反正你在大陆是绝对吃不到这样正宗的粤菜了。

早起在宾馆附近遛弯,一个华人妇女走过来,看我在拍摄枫叶,就很热心的说了句,“现在还没有红透,再晚几天来会更好看。”我礼貌的回答说,有红有绿的也挺好看。她没再说话,径直的从我面前走过。在我前面不远的地方,她弯下腰,拾起地上的一片废纸,然后走过马路,丢进对面的垃圾箱里。一切都做的那样自然,那样习惯。

忽然想起了鲁迅的《一件小事》。


.狮门桥,显然又是华人取的名。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在加拿大,随处可见印第安文化标志:图腾柱。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五帆酒店,紧邻邮轮码头,与停靠的豪华邮轮触手可及。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行程中规定项目包括机场边的奥特莱斯购物,没兴趣的我就在停车场拍了几张头顶掠过的航班权当打发无聊。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温哥华的照片就这些了。下面要隆重向你推荐一个项目:看电影。先别急着摇头,这个电影绝对要看,就在上面贴出的五帆广场有个4D电影院,这个电影绝不是你在好莱坞、迪士尼看到的那种,是一个风光片。不用戴立体眼镜,系上个安全带,便把你置身在一架高速飞翔的直升飞机下面悬挂的无遮无拦的吊椅上,带着你领略加拿大壮丽辉煌气息宽广的湖光山色,一会儿从大草原放牧牛仔的头顶飞速掠过,一会儿又在洛矶山的高山峡谷中左右摇摆着急速穿行,一会儿又来到尼亚加拉河下游迎着瀑布飞去,直到瀑布飞腾的水雾溅到你的脸上才猛地拉起机头一飞冲天 ......。如果你实在没有时间领略加拿大的湖光山色,在温哥华看一场4D电影就足够了。可惜,里面不让拍照,也没有碟卖,只好把前面发过的洛矶山美景挑一些重发一下权当看了电影。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最后一片叶子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