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光山色加拿大  大水 在此跌落

(2017-10-19 09:29:22)
标签:

尼亚加拉瀑布

布法罗

伊利湖

安大略湖

杂谈

分类: 漫游札记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这是加拿大游记的第四篇,本篇专门科普和纠错尼亚加拉瀑布。

前一篇,《国旗,为你而降》,我曾谈到美加边境的五大湖,谈到五大湖的蓄水占世界淡水湖总量的五分之一,谈到其中的苏必利尔湖、修伦湖、密执安湖、伊利湖分别位列世界十大淡水湖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十, 这几个湖有河道相通,呈上下游关系,所有水都汇集到伊利湖,水量之大可以想象。而伊利湖这么大水量,却只能挤进唯一的尼亚加拉河流入最下游的安大略湖。来看一张图。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图上,伊利湖在西南而安大略湖在其东北,中间隔着一段陆狭。湖中黑线为美加分界,美国在东加拿大在西,国境线在陆狭段则以尼亚加拉河为界。尼亚加拉河,南起伊利湖东北端的美国布法罗,水牛城;北到安大略湖畔加拿大的滨湖尼亚加拉,全长仅56公里。尼亚加拉瀑布就位于河段的中游。

为什么五大湖的众多水系中,只有尼亚加拉河能形成瀑布呢?地质结构使然。

伊利湖到安大略湖,从南到北,海拔落差有99米,而陆狭宽度不足40公里,即使如尼亚加拉河这样蜿蜒,也才蜿蜒了56公里,所以它应该是一条每公里下降2米高度的陡峭湍急的河流。然而,它所在的两湖间陆狭的地质结构非常特殊,河床是由接近水平的坚固的白云岩大理石构成,水平结构,让流速缓之又缓,白云岩的坚硬,更阻止了水流的冲刷和切割力度。于是,从伊利湖涌出的每秒六千立米的河水没有形成应该形成的深谷激流,反而就在这坚硬平坦的大理石桌面上漫无目标的缓慢流淌,懒懒散散,随心所欲。越淌越宽,越流越慢,遇到高出的岩石也懒得去“剔除”,索性就绕道而行。于是,就在上游出发不足8公里的地方形成了一座硕大的河心岛:格兰德岛,河水分成两股绕行。在岛的末端,两股水流再次汇合,汇合后的河水从向北转而向西流淌。此处,据上游河口出发处已经流淌了29公里,长度过半,而海拔高度仅下降了12米,大约八分之一。此时,水量更大,坡度更缓,形成了大水漫灌模式,从这儿到瀑布不足5公里的河道,河面宽度却超过了3公里,像一个大湖。

快到瀑布的时候,河面上又出现了一座岛屿,公羊岛。和上游的格兰德岛不同,公羊岛是个狭长的小岛,而且不在河中央而是靠近北部的美国一边,属于美国。河水因此被公羊岛分成了主河道和次河道,主河道在加拿大一侧,水流量是美国次河道的8倍。奇迹终于在这里发生了,坚硬的白云岩出现了断层,一脚踏空,每秒数千立方米的庞然大物轰然从天而降,跌落到70多米高的崖壁下,发出闷雷般的巨响,有如雷神震怒。在印第安语中,雷神被称作尼亚加拉,瀑布由此得名。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糟糕的是,坚硬的白云岩下面是酥松的石灰岩,巨大的水流不仅在瀑布中央砸出一个同瀑布高度一样的深达70米的深潭,而且不断的冲刷石灰岩崖壁造成其剥落坍塌,最终,崖壁被掏空,上边坚硬的白云岩失去支撑而破裂掉落,瀑布形成一个马蹄形的凹陷并不断的向上游方向倒退,每年大约倒退1米。所以事实上,当初的瀑布就位于下游的安大略湖畔,不断的坍塌倒退才退到22公里外的现在这个地方,如果不加制止,用不了两万年,瀑布就会退回伊利湖从而消失。

不过好在,为了保护这个世界奇景不会消失,美加两国政府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已采取应对措施。他们在瀑布上游分别断流并在断流期间用高标号水泥加固崖壁,美国那边更是把跌落的白云岩巨石用水泥固定在崖壁根部,这样就大大减小了水流对崖壁的冲击。另外,两国政府在上游各自一边筑坝将一半河水引入导渠或暗管用于发电,流经瀑布的水在旅游季节控制在每秒3000立方米,非旅游季节则不过1500立米。这些措施,使瀑布的后退速度大大减缓了,基本上控制在每年2厘米左右 。

由此可以知道,当地导游所说,尼亚加拉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的说法是错误的,最大的瀑布是南美巴西阿根廷边界处的伊瓜苏瀑布,每秒流量1.2万立方米,瀑布宽度4000米,而尼亚加拉瀑布在旅游季的流量也才3000立方米,宽度1200米,流量和宽度都是前者的四分之一。在印第安语中,伊瓜苏就是大水的意思,显然,从名称上、从水量上,伊瓜苏都是第一大水;此外,说美国瀑布是河岸瀑布的说法也是错的。上面说过,美国瀑布生成于公羊岛分隔出的次河道而非岸边,是从河道直冲过来而非顺岸边流淌过来,虽然宽度和总流量都大大小于主河道的加拿大马蹄瀑布,但流经瀑布横断面单位长度的流量是一样的,所以仍是非常壮观的。

有关瀑布的概况就介绍到这儿,下面说一点或许对你有帮助的攻略。

尼亚加拉瀑布实际上是三个瀑布:加拿大一边主河道的主瀑布因呈马蹄状称为马蹄瀑布;美国一边靠近美国河岸的是美国瀑布,而它南边靠近公羊岛的还有一个更窄的瀑布叫新娘面纱瀑布。如果你有时间,应该从六个角度全面欣赏这三个瀑布。当然,我说的是如果,完整的欣赏瀑布,至少要四个小时,而且需要脚力和激情,随团旅游就困难了。

因为去美国的游客大大多于加拿大那边的,所以我就从美国那边说起吧。看图。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去尼亚加拉瀑布,一定是从美国的布法罗 水牛城出发。沿尼亚加拉河开行半个来小时就到了美国瀑布所在的国家公园。图上标1的位置可以近距离的观赏美国瀑布,也可以从身后的观景塔更完整的欣赏美国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然后往上游方向200米处有座石桥通往公羊岛,再过一个小桥就赶快往公羊岛前端跑,在图上2 的地方近距离或上高一点儿的俯拍新娘面纱和美国瀑布,这个点,层次感强,画面生动,且很少有中国游客到达,所以你在这儿的照片一定会在朋友圈引起轰动。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沿着岛的前端继续向南,就到了观景点 。这里是马蹄瀑布的一端。可以清晰完整的拍到马蹄瀑布的波澜壮阔。可是,第一次在美国,没作功课,不知道。这次在加拿大一边,知道了,但时间不够,这个点是我唯一没有到达的观景点,所以也没有这里的照片提供。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原路返回,从美国这边沿尼亚加拉河下游方向走过彩虹桥。这是两国边境,但没有任何哨卡和检查站,两国随意往来。过桥后往上游方向到4 维多利亚女王公园的岸边,从这儿可以清晰完整的欣赏对面的美国瀑布、新娘面纱瀑布和马蹄瀑布。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拍几张瀑布全景后快步往马蹄瀑布的左岸角点5 跑,大约有800米的样子,这里可以很震撼的零距离感受大水的轰然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最后一个景点,无论从美国一边还是加拿大一边,都可以乘船到达马蹄瀑布中心点很近的地方6 ,去感受大水从天而降的磅礴气势和震耳欲聋。虽然,免费的一次性雨衣可以遮盖上半身,但裤子和鞋就难免被瀑布愤怒的狂风暴雨打湿了。特别是,不要让你的相机因进水而损坏,如果你还要继续旅游的话。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湖光山色加拿大 <wbr> <wbr>大水 <wbr>在此跌落

. . . . .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