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上的保罗罗马尼亚狂想曲

标签:
锡比乌爵士音乐节说谎桥埃乃斯库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云雀 |

和上一站的锡吉什瓦拉类似,锡比乌也是建于900年前,也是由德国工匠和商人建造,城墙上的城楼也是各行业工会建造并以该行业命名,比如我们游览的铁匠楼。但是,由于建在地势平缓的丘陵地带,又有可通航运的大特尔纳瓦河流经,作为交通枢纽的锡比乌的城市规模相比前者要大的多,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也要大得多。
整个古城分为上城区和下城区,上下城区有坡道和台阶相连。上城区是古城最古老的地区,也是古城中历史遗迹最集中的地方。我们住在离上城区很近的一个街区,拐过一个街角,上城区的古老建筑就扑面而来,猝不及防的与历史来了个正面大接触。
古城的景点主要有三:大广场,大教堂,大铁桥。还有一个景点遍布全城:大眼睛。
900年的风风雨雨似乎没有在古城上留下太多印记,它当然已经不新了,却绝不残破,岁月似乎满足于浅尝辄止,仅仅在它的脸上刻上几道皱纹,让它徐娘半老,却风韵犹存,依然保持着中世纪建筑特有的巴洛克风格的美丽。
大广场北边的罗马天主教堂是锡比乌的地标,在全城任何地方,只要一抬头,都可看到它高耸入云的尖塔。而它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金碧辉煌的屋顶,用红黄蓝各色铺就的马赛克拼图仿佛新鲜出炉的波斯地毯,平平展展的铺在教堂屋顶,在夕阳的照射下格外靓丽抢眼。
通往广场的铁桥本身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是人们的一个传说赋予了它神奇,据说站在桥上的恋人如果有人说谎,桥就会瞬间坍塌,所以它被称为说谎桥。好在我们已经过了有必要为之说谎的年龄,站在桥上时也并没有什么担心,即使故意说了一个“我爱你”之类的谎话,桥也不会塌。
倒是遍布全城的大眼睛多少有些让人恐惧。他们的屋顶都是人字坡顶,屋顶的气窗不知为什么都开成柳叶形,看上去就像一个个大眼睛。试想,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头上总有很多眼睛在盯着你,如影随形,无处遁形,是不是会感觉很不自在?

锡比乌虽然历史悠久,却充满现代活力,一年一度的罗马尼亚爵士音乐节就在锡比乌举办,这里也因此被称为爵士之都。而说到音乐,就不能不提到罗马尼亚音乐之父埃乃斯库了。
前些天写的这个系列游记的《霍拉舞曲》,有博友“马范桥人”在评论中提到了小提琴名曲《云雀》,它就是埃乃斯库交响组曲《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中的一个乐章。
埃乃斯库对于罗马尼亚来说,就如同西贝柳斯对于芬兰,格里格对于挪威,柴可夫斯基对于俄罗斯,都是所在国民族乐派的创立者和代表。组曲采用了罗马尼亚民间音乐作为主旋律来展现乡村狂欢的场面:首先是单簧管、双簧管、竹笛、排箫等吹奏出村舍的清晨,草尖上的露珠,山雀的鸣叫,一派清新的田园气息。随后,小提琴引领着姑娘小伙三三两两的来到村外山坡上,一边唱一边跳,此时,那把斯拉夫风格的小提琴开始疯狂的炫技,滑音,颤音,倚音,半音,跳弓,弹弓,令人“耳花缭乱”、“耳不暇接”。小提琴越拉越快,人们也越跳越快,直到兴尽而归。
埃乃斯库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除了两部罗马尼亚狂想曲,他还创作了十余首交响乐以及大量的室内乐、协奏曲等。这当然要感谢他的老师,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时,师从法国音乐大师马斯奈,后者在十九世纪创作的世界名曲《冥想曲》(也有译作《沉思》的),一百多年来在世界各地音乐会上盛演不衰。但对于美国人来说,埃乃斯库是一位指挥家,他指挥的交响乐团在美国的巡回演出广受欢迎。此外,他还是一位钢琴家,经常出现在钢琴独奏音乐会上。
当然,埃乃斯库首先是一位世界公认的小提琴家。知道世界三大小提琴家吗?耶胡迪.梅纽因,雅沙.海菲兹,伊扎克.帕尔曼,这其中的梅纽因就是埃乃斯库的学生。在当时,埃乃斯库是和俄罗斯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齐名的世界级小提琴家。
这么高的身份,这位世界级小提琴家却是一点儿架子也没有,平易近人。而且,他还非常乐意提携年轻人。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一个刚刚出道的青年小提琴手准备办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竟然天方夜谭的去请埃乃斯库来为他钢琴伴奏,而埃乃斯库竟然答应了,而且还请了国内顶尖的钢琴家来为自己翻乐谱。第二天,《纽约时报》就以特有的调侃口吻报道了此事:“今天听了一场非常特别的音乐会,那个本应该拉小提琴的在弹钢琴,那个应该弹钢琴的在翻谱子,而那个应该翻谱子的却在拉小提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