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醇厚俄罗斯风 天鹅湖

标签:
天鹅湖柴可夫斯基乌兰诺娃基洛夫芭蕾舞团彼季帕 |
分类: 漫游札记 |
(新圣女修道院。据说,柴可夫斯基就是在这里获得的灵感,写出了不朽的《天鹅湖》)
决定。
从旅行社拿到行程的时候,我们仔细研究了一下其中报价不菲的那些自费项目。所有的景点游览项目我们都是毫不犹豫的参加,所有涉及吃俄式大餐的,我们也都是毫不犹豫的排除。但是在观看演出的项目上却犹豫再三难做取舍,俄罗斯马戏虽然是世界顶级的,但我们不太感兴趣;他们的芭蕾舞也已经在国内看过了;所以决定只看俄罗斯民族歌舞表演。然而,导游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想法。
导游吕国胜是个黑龙江籍的小伙子,多年专作这条称为“俄风行”的旅游路线,所以情况很清楚。在机场候机时他向我们介绍项目情况。他说,项目中的芭蕾舞绝对物有所值,第一,我们不是在普通演出场所而是在沙皇的皇宫看演出;第二,是俄国顶级的基洛夫芭蕾舞团表演。他这一说,我立刻联想到上次在法国没能进入巴黎歌剧院所留下的遗憾,于是当即改了主意,放弃民族歌舞转而看芭蕾。尽管芭蕾票价是歌舞的数倍。
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于是轻声问导游,“花那么多钱,不会是看现代芭蕾吧?”导游听闻,忽然就变了脸,好像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当然是古典芭蕾!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然后又略带不屑的补充道,“圣彼得堡根本就没有现代芭蕾!”一脸正色,不容置疑。
我这才放下心来。
(落实芭蕾项目后一脸轻松的我。)
殿堂。
芭蕾是艺术殿堂里最美丽的王冠,《天鹅湖》则无疑是王冠中央最美丽的钻石。而使这颗钻石永远闪烁着顶级眩彩的,是打磨它的大师们,他们是:大名鼎鼎的基洛夫芭蕾舞团,两代绝顶的白天鹅安娜.巴甫洛娃和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被称作俄罗斯之魂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舞剧的编导、俄罗斯芭蕾的开创者和发扬光大者彼季帕和福金。
国际芭蕾舞协会每年都会评选世界排名前十的芭蕾舞团,有英国皇家、法国国家、丹麦皇家、纽约城市等世界级芭蕾舞团,而圣彼得堡的基洛夫芭蕾舞团则永远名列前矛。
基洛夫芭蕾舞团原称圣彼得堡帝国歌剧院芭蕾舞团,十月革命后以首任圣彼得堡市长基洛夫的名字命名。基洛夫芭蕾舞团成立于1738年,距今已经有近280年的历史,仅比圣彼得堡的历史年轻20岁,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芭蕾舞团。正是他们把芭蕾从法国式的宫廷舞蹈中解放出来,开创了优雅恢弘凄美而又富于戏剧性的俄罗斯芭蕾。
1876年,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特别为基洛夫芭蕾舞团写了史上最优美的芭蕾音乐《天鹅湖》,经过20年的打磨,编导彼季帕和伊凡诺夫终于将她搬上舞台,1895年,由基洛夫芭蕾舞团在圣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立刻引起轰动。此后历经百年盛演不衰。
(皇家剧院。叶卡捷琳娜大帝为观看天鹅湖而于首演同年修建。剧院门口的花园中央便是叶卡捷琳娜大帝青铜塑像。)
天鹅之死。
世界上所有的芭蕾舞团,有名的没名的,天鹅湖都是他们必演的剧目,但其中只有两只白天鹅能永远永远立在舞台中央:安娜.巴甫洛娃和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基洛夫芭蕾舞团的第一任和第二任天鹅,尽管这两只天鹅早已飞上了云端。
有关安娜.巴甫洛娃(1881~1931),在我080904的博文《我和你》中已经有介绍。关于乌兰诺娃(1910~1998),俄罗斯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称她为“凡间女神”。总统叶利钦在唁电中说,“乌兰诺娃永远是世界文化史中独一无二和令人心醉的财富,她以她的天资、舞技以及无与伦比的古典风格对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追悼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剧院大厅里回响的正是《《天鹅湖》那无与伦比的旋律。
有一个情节反映了人民对乌兰诺娃的热爱。乌兰诺娃家里珍藏着一幅她自己的“天鹅湖”剧照,剧照曾被悬挂在掩体里,她鼓舞着战士们与德国法西斯殊死战斗,战争胜利后战士们把它送给了乌兰诺娃。剧照上,两个弹孔赫然在目!
(乌兰诺娃的墓碑,新圣女公墓)
朝拜。
演出在亚历山大国家剧院进行,原是为叶卡捷琳娜大帝欣赏芭蕾而修建的皇家剧院,因而事实上是冬宫的外延。进去以后有些失望,没有想象中的巨大橡木雕花大门,没有宽大豪华的大理石弧型楼梯,没有珠光宝气的镜廊休息社交厅。不过好在演出大厅足够气派:四层的豪华包厢,巨大的穹顶,穹顶中央一盏华美的吊灯。
看演出的欧洲人和亚洲人泾渭分明:我们这些人基本上就是旅游车上那身儿,随便,舒服,而已。但欧洲人可就不是了。他们很多是专为看基洛夫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而来。欧洲的旅行社甚至特别推出这条天鹅湖旅游路线,他们专挑有天鹅湖演出的日子,让游客汇集到赫尔辛基或斯德哥尔摩,包租邮轮横渡波罗的海直达东岸涅瓦河入海口的圣彼得堡,弃舟登岸后直奔皇家剧院。
这些欧洲游客多是盛装而来,打扮得像娇矜的贵妇。对他们来说,虔诚地欣赏一次基洛夫的《天鹅湖》,是人生必经的一次洗礼,庄严而又神圣,有如叩向麦加的朝圣者。甚至有人这样说,如果一生只看一次芭蕾,那只能是天鹅湖;如果一生只看一次天鹅湖,那只能是基洛夫。这话虽有些极端,却真实的反映了他们对天鹅湖、对基洛夫的虔诚。
(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专用包厢,高贵而奢华。)
窒息。
感谢导游,给我们预定的居然是第二排中间的位置,对于看芭蕾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座位了。而当我满怀感激的就座的时候,却再一次惊喜了:没有巨大的音箱,没有音响师和调音台。台前乐池里,一支相当规模的交响乐队正襟危坐,首席用的小提琴看上去应该有百年历史了,而指挥席上则是一位学者风范的指挥。那感觉,不是一般的好!
尽管对芭蕾、对天鹅湖已经相当熟悉,尽管对基洛夫的精湛已经有思想准备,但当大幕拉开的时候,还是被大大的震惊了,还是被深深的感动了。
台上的白天鹅是那么的完美,完美的身材,完美的肌肤,完美的舞姿,完美的天鹅般高贵的气质。丝绸般的手臂、优雅的手指,修长的脖颈、颤动的足尖,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没有一个关节不在述说、不在表达。
白天鹅是安静的,安静的有如云隙间穿行的明月;
白天鹅是轻盈的,轻盈的有如桦树端掠过的清风。
最爱第二幕王子齐格弗里德与白天鹅奥杰塔的爱情双人舞。独奏小提琴和宁静的双簧管的爱情主题如天鹅绒般的沁人心脾,奥杰塔面向单腿跪地扶持的齐格弗里德,左脚足尖骤然立起,右腿笔直的伸向漆黑的天幕,以一个深深的阿拉贝斯演绎出一段史上最美的爱情双人舞,令所有台下观众为之动容。
一不小心,自己也落泪了,不是为了故事,而是为了那把如泣如诉的小提琴。
看基洛夫,看基洛夫的天鹅,你会经常感到窒息,当那只天鹅旋转而来的时候,当她张开双臂,当她抬起脚尖,当她俯下腰肢,当她扬起头时,你常常不自觉的屏住呼吸,没有办法将视线转移,因为哪怕只是一个眨眼,都会遗憾自己错过了那一秒。分分秒秒都是那样珍贵,都是那样不容错过。
只有在每一曲谢幕的空档,你才有短暂的喘息之机。
尾声。
在《天鹅湖》壮丽的尾声里,在舞台华美的天幕上,你会看到一道光明。那,就是爱!
皇家剧场外景。
柴可夫斯基心目中的天鹅湖,新圣女修道院。
这里具备了演绎天鹅湖的全部要素:童话般的宫殿和城堡,城堡外的绿树浓荫,绿荫隐蔽的一池碧水。幽静,美丽,神秘,充满梦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