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论》

标签:
健身养生保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血糖糖尿病胰岛素模糊数学杂谈 |
分类: 随笔 |
这篇也是回应博友的。
博友“若水”曾对我的博文《青蛙用什么呼吸》评论,“近来在健美吗?怎么瘦了许多?”这个评论让我感觉很温暖也很得意,因为谁都愿意有人关心,也都愿意别人说自己苗条了。但其实我并没有在“健美”。
虽然没有在健美,但是,自从去年查出血糖高了以后,我的一些固有观念确实是有所改变。一是关于饮食,我原来一直坚持“想吃啥吃啥”;二是关于运动,我一直信奉大师季羡林所说的“从不运动”的信条。不过现在都作了修正。
现在电视上很多养生专家的讲座大多站在本学科的角度强调一点而不及其余,讲糖尿病的禁绝粮食水果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讲脂肪肝的不让吃肉,而心脑血管专家则严厉禁盐,如果都听了,那你就什么也别吃了。
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千万不能把它看作一部机器,看作由心肝肺、胳膊腿组装起来的机器。作为一个活体,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信息平衡,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会自我调解平衡的,也唯有平衡,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贮存和转化出在一个平衡状态,生命才能延续下去。而这,也正是祖国医学的基础――经络学说所反映的。一旦出现传导阻滞,病痛也就产生了,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也。
当然,我们不是医生,无法掌握高深的医学理论,但基本的平衡观念还是可以有的。我想,最主要的是三个方面的平衡:膳食结构的平衡;热量收支的平衡;心理予夺的平衡。
我认为,在饮食问题上,最好的养生就是增加营养,这当然和主流养生观念是截然相反的。道理也很简单,上帝创造了人这个最高等的生物,其实是赋予了他们很多本能的,包括吃喝拉撒睡,我们只要依从本能就能很好的生存,只不过所谓的知识和文化,特别是所谓砖家的误导,把我们的思想搞复杂了,把我们的很多本能给屏蔽了。比如,“想吃什么吃什么”就是一项基本的本能,但这项本能被我们的偏好、虚荣或砖家的误导等观念给浸泡了毒化了,不能真实反映了。但是在动物界却是被很好的保留和进化着:巴西金刚鹦鹉知道要定期去啄食陡峭河岸富含钙质的黏土以补充钙;岩羊舔食岩壁为的补充盐分;蛇类在受伤的时候知道吃什么植物可以消炎止痛,天冷了,大部分人类本能的知道要穿厚衣服,但这项本能在“美丽冻人”的女孩那儿却被虚荣屏蔽了。
我们的食物主要三方面,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当然还有各种维生素及有益的微量元素钾钠钙铁锌等。所有这些都是营养素,都是人体必须的,千万不可听信张吾本之类的骗子只吃一种而摒弃其他,举例说,不吃淀粉和糖类,那么吃进去的肉类就无法“燃烧”其热量而使人发胖,而如果不吃肉类,则主食同样会因无法和肉类燃烧而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所以,过犹不及,肥胖同样是因为营养不良而不是营养过剩,解决的办法就是吃!吃那些不足或缺失的营养。我的口号是,把健康吃出来!
但是,所谓均衡膳食结构,一定不要把它复杂化、绝对化,一定不能成天用天平来称着过日子,差不多就行了。只要吃的杂,粮食、肉蛋、菜蔬、水果,什么都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肯定没毛病。
再来说说收支平衡。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这是我们居家过日子的基本常识,可是在对待养生保健上,却被大多数人忘记了。最典型的莫过于血糖高、糖尿病。
食物、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会转化成单糖――葡萄糖进入血液,这就是所谓血糖。血糖被细胞组织吸收需要两个要件:一是细胞需要血糖来产生能量,二是需要有胰岛素的传导才能吸收。如果人体组织(因缺少运动而)需要的能量不高,或者胰岛素分泌受损,都会使血液中糖的含量升高,而高浓度的糖长期浸泡血管壁,就会造成心血管硬化、脆化,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心血管病。所以我说,糖尿病是最典型的反映了热量的摄入和消耗之间平衡关系的疾病。片面的强调控制饮食或片面的强调运动量都是不可取的,还是要在二者间掌握一个平衡。
养生砖家已经开出了大量的糖尿病食谱,健身砖家也给出了标准运动量,比如每天6000米步行。我要说的是,因为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体质的差异,饮食和运动也一定是因人而异的,千万不能把它绝对化,差不多就行了。
当然我说的差不多并不是随意性。家里有滚筒洗衣机的人都知道,在洗衣机的电脑中是植入了“模糊”模块的,用以根据衣物的状况自动计算注水量和洗涤时间。模糊数学属于高等数学范畴,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我们自觉不自觉的应用着。比如过马路,我们就不会列方程式来精确计算两边来往车辆的数量、速度、间距然后确定是否过马路,而是将这些情况迅速代入模糊数学从而准确判断过马路的时机。在考量我们饮食和运动之间的平衡关系时,同样也可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绝对不可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因为它本身就是多元的。
最后再来说说心理平衡问题。
现代医院研究证明,很多病都是城市病,都是“怕出来”的,具体说,中青年的病是由于竞争的压力,怕失业、怕没钱、怕不能出人头地;而老年人主要是两怕,怕得病,怕死。中青年的怕是可以理解的,生活在大城市,竞争就是很激烈,必然要面对,必然要在浮躁和焦躁中求生存,压力大是难免的;但老年人的怕就没道理了,怕得病,怕死,问题是这两样都是无法避免的,怕也没用,人老了,身体各方面机能都下降,零件器官都逐步老化了,锈蚀了,不可能没病没灾的,时不时的这儿疼那儿痒才是正常的。哪儿都没毛病的,那是妖精!不能思想复杂,哪儿一疼就认为是肿瘤,一发烧就是禽流感,成天这么着,还不把自己给吓死脸!事实上,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而如果想得开一些,病反而好得快。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沃里克郡贝德沃斯市47岁妇女苏尔·皮卡德去年2月被医生确诊患上晚期子宫颈癌,医生断定她最多只能再活18个月。眼见生命进入“倒计时”,苏尔决定痛快花钱,尽情享受生命中剩余的时光。苏尔辞掉了工作,和丈夫开着他们的大篷车四处度假。苏尔还花钱购买了大电视机和高级沙发,甚至还把家中厨房好好装修了一番。可苏尔却几乎再也没有下厨,而是三天两头和丈夫到高级餐馆中享受各种美食。不到1年时间,他们就花光了全部的3万英镑积蓄。由于经常到餐馆大吃大喝,苏尔的体重也在一年中暴增了25公斤!钱花光了,他们再去医院检查,却惊奇的发现癌肿瘤彻底没有了,这让苏尔感到既高兴,又傻眼。现在,苏尔不得不一方面开始积极减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工作去挣钱!
这个故事说明心态对疾病的治疗有时候是决定性的。因为,还是我开头那句话,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这个整体其机能的衰减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积极应对就是了。不要一有病了就认为自己怎么那么倒霉,似乎全世界的不幸都让自己赶上了。
其实,你只要问自己:是要有吃有喝有说有笑的活好当下的每一天,还是忧心忡忡胆战心惊的期盼延长那不可知的“寿命”?
有人说,当你总说自己老了的时候,你就真的老了。但我倒是觉得,是老了就说老了,没必要去刻意追求一种在别人眼中“不老”的感觉。我也从不认同有所谓心理年龄远远小于生理年龄,别人这样说,那是在恭维你,但如果你自己也当真,那就则纯粹是在骗自己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河南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姓孙,为了追求性感,为了赢得回头率,竟然去练习极易受伤的钢管舞(见文后配图)。金色染发、大红紧身T恤、紧绷屁股的超短裤、外加上一双过膝高跟长靴,不顾腰上腰椎骨裂打上的钢钉,混迹在一群短打、清凉的美女中间旋转、跳跃,努力去表现钢管舞的色情意味。她确实赢得了回头率,但回头率后面的潜台词却是:妖精!老妖精!
好了,三个平衡写完了,怎么样,比蛤蟆的三个代表实惠多了吧!
我说她是妖精,她就是妖精: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饭里有红小豆,菜里有豆制品,既保证了蛋白质,又避免过多的脂肪摄入。
药酒是补气壮阳的“锁阳”;同样壮阳的还有韭菜。对老年人来说,适当的补气壮阳是必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