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部直通车之十   敦煌的泥菩萨

(2011-10-11 16:03:45)
标签:

敦煌

莫高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壁画

分类: 漫游札记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中国四大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个我们已经去过了,另外两个都在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和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此次我们游览了其中之一,敦煌莫高窟。

前两天说到的月牙泉在鸣沙山的北麓,其实莫高窟就在鸣沙山东麓,离的不远。这让我很纳闷,鸣沙山是座沙山,为什么选择在这么个干旱的荒漠又是酥松的沙山来开挖洞窟呢?现在看来,正是荒漠和沙山成就了敦煌莫高窟“东方卢浮宫”的地位。

莫高窟,最早开凿于五代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约为公元四世纪,以后历朝历代均有建树,直至公元十四世纪的元朝,历经千年,共计开凿洞窟735个,内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圣地。如果把这些壁画拼接成2米高的画廊,它将浩浩汤汤的绵延20多公里,著名的飞天和反弹琵琶均出自敦煌壁画。

导游说,出于对壁画的保护,莫高窟洞窟里是绝对禁止拍照的,所以我们准备把洞窟的外观仔细拍摄下来。但看到莫高窟的时候,却令人非常失望。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开凿在致密的沉积岩上,所以洞窟至今都保持着开凿时的原貌,大大小小的洞窟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山崖上,好一似野蜂的蜂巢,本身就是一道风景。而莫高窟则完全没有了我们印象中的石窟模样。由于开凿于极其松散的沙砾岩壁上,洞口很容易的就被风蚀而坍塌了。保护者们于是就在山岩的外面砌上水泥,再模仿山岩的模样挂上砂浆,洞口修成了方方正正的门口,安上了门,挂上了大铁锁,装上有护栏的水泥走廊,门楣上还有房号,简直就是现代高校的学生宿舍楼。保护倒是保护了,却完全变了味儿。这都是风沙惹的祸。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但是,大漠风沙虽然破坏了洞口,却把里面的壁画很好的保存下来。我们惊讶的看到,洞窟里壁画的颜色居然鲜艳如初,鲜红、明黄、海蓝、翠绿,就像是昨天才描绘上去的一样。除了工匠们当初使用不易褪色的矿物颜料原因外,主要还是归功于风沙。上世纪初莫高窟被重新发现时,多数洞窟已经被沙砾掩埋,沙砾阻隔了潮气和霉菌对壁画的侵蚀,也阻隔了人们的探访对壁画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损害,因为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和洞窟中的水汽生成弱酸,慢慢的腐蚀壁画。现在,莫高窟也只有少数洞窟开放,开放的洞窟也严格限制参观人数。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也与这里松散的砂砾岩结构直接相关。我们在其他石窟看到的佛像都是依当地山岩石刻而成,都是石像,而莫高窟的砂岩过于酥松,根本无法雕刻,所以,这里的菩萨都是泥菩萨,都是泥塑彩绘的。

也正由于是泥塑,所以给了创作者以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创作自由度。跟其他地方的石雕佛像相比,敦煌的彩塑菩萨不再是双目低垂、正襟危坐的形象,更多的是身形舞动,顾盼流连,身体呈现妩媚动感的S形:歪头、缩肩、送胯、提腿、勾脚,极具西域风情。菩萨不再是高高在上、远离尘世的传说,相反,她就在你身边,一个娇柔性感的邻家女子。而这样的菩萨更打动你,更吸引你。矗立在敦煌中心广场上的那尊反弹琵琶雕塑就最典型不过的向你展现了敦煌菩萨动感妩媚的S形体形。

由于禁止拍摄,我们没能把这些性感的泥菩萨照下来,而且严格的限制滞留,使得导游的讲解匆匆,我们的脚步匆匆,耳朵眼睛所听所看匆匆,我们也就在不知不觉的匆匆中被“送”出了莫高窟,而没能留下什么印象。带着遗憾,我们只能到景区外的销售大厅去寻找残留的记忆。于是,两款工艺品进入我的视线并在一番讨价还价后买了下来。一件是在青石板上电脑彩绘的第45窟菩萨像;另一件是木雕的第71窟思维菩萨像。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木雕的思维菩萨。作者在一块48×24cm的云南上乘杜鹃木板上,用所谓“曹衣出水”的线刻手法雕刻,阴刻的衣纹流畅自如,疏密有致,紧贴躯体,给人以薄纱透体之感。但见菩萨,,俯首支颐,凝神默想,微睁下视的双眼,约略隆起的鼻翼,向上翘起的嘴角,都表现出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会心的微笑。

此外,作者在留白处自然、细致、流畅的雕刻出条条木纹,有如下泄的水波纹,给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波光粼粼的灵动感,这也是作品的一大亮点。

再来看石板彩绘大45窟菩萨像。这是一件案头摆件,是用电脑在青石板黝黑的底色上喷绘而成。由于是高清摄影的影印,所以,菩萨的所有细节均可清晰展现:婷婷婀娜、一波三折的S形身姿;丰盈健美、冰清玉洁的肌肤;莹润细腻、团花密绣的锦裙;轻柔稀疏、犹如音乐般优美的衣纹。菩萨面相丰满圆润,云髻高耸,长眉入鬓,双目微启,眉目间似笑而非笑,有慈眼视物,无可畏之色,神情恬静慈祥,这些都赋予了菩萨大家闺秀的风采。更加生动,也更加动人。既超凡脱俗,又雍容华贵,是一件难得而又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

客串导游。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西部直通车之十 <wbr> <wbr> <wbr>敦煌的泥菩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