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喽!”

标签:
广西贵州山区学校午餐爱心人士义工杂谈 |
分类: 随笔 |
今年春天,央视连续报导了贵州、广西等山区学校孩子的午餐问题。镜头前的孩子,自己生火做饭,无非是萝卜白菜和黄豆蒸饭。有个小学费尽心机给每个孩子每星期一个鸡蛋,而那些还不满十岁的孩子却舍不得自己吃、偷着带回家给弟弟妹妹爷爷奶奶吃,老师不得不检查宿舍垃圾桶里的鸡蛋壳来督促。看了让人心酸。
后来情况有了改善。县里千方百计的筹得60万块钱分配到各个学校,校长则亲自背着背篓到市场买菜,斤斤计较后,背着一竹篓白菜和13斤肉回到学校,还要有人反复过秤核对然后公布在黑板上。但是,“孩多肉少”,13斤肉80个孩子要吃一个礼拜,每个孩子每天能吃到的肉就很少了。中午开饭的时候,8个孩子围着一盆菜一起吃。盆里是熬白菜,表面放了不多的肉片。孩子们也很懂事,为了不让弱小的孩子受欺负,他们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夹菜的时候,由小组长喊:“一、二、三、夹!”8双筷子再一齐伸向盆里的肉片!孩子们有肉吃了,但那肉片也太小了,太薄了,太少了。看到孩子们像小狗一样眼巴巴的盯着盆里的肉,看到他们筷子头上那小的可怜的一点儿肉,难免还是让人心酸!
最近看到的新华社的消息可就大不一样了。从配发的照片上看,贵阳纳雍县的很多小学解决了孩子们的午餐问题。照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的排队从义工手中领取午餐,开开心心的吃着有菜有肉有鸡蛋的午餐。看了让人心头一热!可再往下看,怎么还有义工在拿本子拿相机作记录?原来这是看了3月份央视的报导后,公益人士在浙江、贵州、湖南、河南等地组织发起了“免费午餐”计划,通过微博等媒介迅速铺开,募集资金累计已超过1000万元,让20多所学校的4000多名小学生陆续“开饭”了。由于这都是爱心人士的善款,“爱心纳雍”论坛的义工和志愿者将现场考察、监督的情景都拍成照片,传至网上,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捐助者身临其境,让他们相信他们的善款都吃到孩子们的肚里了。
看到这里,本来心里的一点儿热度瞬间流失了。剩下的是心寒!
听说今年已经90年了。90年了!山区孩子还在自己蒸黄豆饭,还要靠“民间爱心人士”才有肉有鸡蛋吃!本以为电视上那些让人心酸的画面是为了让党和政府看的,没承想他们没有什么反映,倒是民间的人士受不了了,看不下去了,这才让孩子们“开饭”了。如果这些人士知道了真实情况而生气了,或者长期指着人家来捐助造成爱心疲劳了呢?
在所有这些报导中,没有看到我们“平民政府”总理的身影,以往,他总会姗姗来迟的出现在现场,作一脸痛苦状的蹲在那儿嘟囔着,“我们来晚了,我们来晚了。”可这次,都半年过去了,他还没有来。我相信,一定是他家的电视被维稳机构安装了屏蔽软件,自动屏蔽掉了这类画面,所以他才没看到。那,新华社的内参呢?他也不看报纸不上网吗?
可怜的温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