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的记忆

标签:
怀旧花生牛轧椰子糖大白兔奶糖大虾酥高粱饴黄油球塔头墩杂谈 |
分类: 午后斜阳 |
上篇文后,小董留言:石哥老了。其实,我何尝不知道自己老了。
人老了的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怀旧,就连到超市买糖都是买那些年轻时爱吃却受条件限制不能敞开吃的糖。看看下面这些糖,有哪些是你曾经的最爱?
――椰子糖,黄油球,话梅糖,花生牛轧,大虾酥,大白兔,高粱饴,……
小时候,只有纸包的水果糖,而且限量,自己舍不得吃,藏在了床底下。时间长了,有些就软了粉了,透明的糖块也变得不透明了。但那也是好东西。小学五年级时,正是困难时期,我一个同学要随调到外地的父母走了,临走,我爬到床底下,翻出一包珍藏的水果糖送给他。
69年冬的一天,我和海燕、冰棍、白干四人上连队后面的吹风山上玩,中午了,肚子有点儿饿了。摸遍身上衣兜,只有我这儿有一块花生牛轧。包装和照片上的完全一样,只是那时候的花生牛轧比现在的大些。把糖放在石头上,用电工刀小心的切作四份,每人仅得一份。
72年,我的十二指肠溃疡严重发作,到百十里外的师部裴德医院看病,碰到也是到那儿看病的知青“大近视”。看完病,买好了回来的火车票,等车的时候,进到一家小卖部。那时候,只要外出,就一定要买点儿什么吃的解解馋。小卖部里有高粱饴,一块二毛钱一斤,摸摸身上,还有两块钱,就全买了高粱饴。俩人你一块我一块的,一斤多高粱饴,火车还没来呢就给吃光了。下了火车才想起来,没钱买回农场的通勤汽车票了。冒着雨走了四十多里地才走回连里。
那时候最俏的是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北京基本上买不到。我们旅行结婚的最后一站选择上海,就是为了买些大白兔奶糖回来分送亲朋好友。印象中只有一家商店对外出售大白兔奶糖,而且数量有限,卖完就完了。所以我们要一大早赶到那儿等着,一开门就要冲进去直奔那个柜台。果然,我们抢到了几斤以后,柜台里也就空了。
现在好了,要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就能买到什么。只是,大白兔糖的奶味儿没那么重了,花生牛轧的糖块小了,高粱饴里面包的那层糯米纸也没有了,和原来的感觉多少有些不一样了。
风雪归牧。
我们东北的塔头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