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龙潭峡

(2010-07-03 17:44:06)
标签:

龙潭峡

天子驾六

丽京门

洛阳

天碑

旅游

分类: 漫游札记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前文说到,我们去小浪底完全是临时起意、仓促而行。为了能顺利回到北京,我们到洛阳下了车就直奔售票厅买回程的车票。抬头望去,预告显示屏上一片飘红,三天内的回京车票全部售罄,心情非常沮丧。怎么办呢?飞回来太贵,长途汽车太危险,去郑州更没谱!一时乱了方寸!想起我曾经撒泡尿的工夫就买到退票的经历,决心再次撞撞大运。我耐心的排在队尾,慢慢的向窗口蹭去。听到我前面的人问,“今天北京卧铺有吗?”“没有!”“明天呢?”“只有上铺!”那人摇摇头就走开了,我一个箭步窜到窗口:“明天北京卧铺两张!!”“上铺?”“行!”“不在一个车厢?”“行!”“只有最后两张了!”“知道!快点儿吧!!!”真是千钧一发!要是前面那哥们儿买了,我不就瞎了!最后的两张车票到手了,我的腿也软了!当时特想找到那哥们儿亲他一下,再用范伟的腔调对他说“谢谢啊!”

当天的小浪底之行心满意足!心满意足!!但问题也就来了:第二天干什么?车是晚上的,总不能一天都窝在旅馆里看电视吧!洛阳的最著名的景点,龙门石窟、白马寺等以前都去过了,重游的兴致不浓。知情人向我们推荐了几个选择,其中,老君山、鸡冠洞太远,重渡沟是年轻人玩儿漂流的地方,市内的天子驾六和丽京门,我们从小浪底回来就抓紧时间看了(见篇头)。于是,我们选择了距洛阳两个小时车程的龙潭峡。

现在来看,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据去过云台山的太太说,龙潭峡的地质地貌和云台山非常类似,都是红色山岩组成的峡谷景观,但景致却比知名度更高的云台山好看多了。

其实,峡谷景观我们之前也看过不少,北京周边的龙门涧、百里峡、京东大峡谷都是。总的来说,这类景点的特点,一是景色单一,就是两山夹一水,两边立陡的岩壁;二是核心景点也就是真正的峡谷并不长,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没有特色的山坡山沟里。所以,以往游这些地方,也就是照个十张八张相就够了。但这次在龙潭峡却大不一样,我们竟然照了160多张,足见其景色之好。

回想起来,龙潭峡的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颜色漂亮。还记得我在前文小浪底的照片吗,小浪底大坝完全是由赭红色砂岩筑成的。龙潭峡在它的上游不远,山体就是和大坝一样的赭红色岩石。走在山谷中,红色的岩壁上,疏密有致的点缀着葱绿的灌木,色彩对比极其鲜明,让人赏心悦目,加上岩缝里漫不经心挂出的细小飞瀑,简直就是一幅幅色彩极佳的山水画,而我们也就真正成了“画中游”。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再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景色多样,绝不单调。走在峡谷里,忽而临深潭幽谷,屏息静气;忽而见高峡平湖,神清气爽。看着似山穷水尽,踟躇不前,转眼却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正所谓移步易景。有时候,你需要走过木板和铁索架设的晃晃悠悠的悬空栈道,有时候又要小心的跨过溪流中一块一块的磨盘石,有时候却必须要钻过山风习习的山洞。明明眼前岩石的纹路是水平的,可紧邻的石壁上,纹路却变成垂直的了。当你饶有兴趣的注意到路边结满细小果实的小树时,细心的员工早就在树上挂了块木牌,上书:“柘树,落叶小乔木,有硬刺,聚花,果球形,红色。”有一个景点很有意思:“水往高处流”,那个地方的溪流还就是顺着上坡往上流,虽然我们明明知道这一定是视觉的错觉,可无论你怎么看,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那水还就是明显的往坡上流,而你还就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真让人感叹不已。5公里的山路,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走过来,总有惊喜,总有亮点,总有吸引你的地方在前头,没有审美疲劳也没有倦怠。相反,兴致勃勃,回味无穷。

既然是峡谷景观,陡峭的岩壁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龙潭峡的岩壁,其特点不在其陡而在其“危”,危岩危石随处可见。先说危岩。照片上看,峡谷两边的岩壁大都向内倾斜,形成上小下大的斗状。不仅如此,岩壁的不同部位都有崩塌形成的悬空。有的底部掏空,数百万吨的山石悬在离地面不足一拃的地方,有如被釜底抽薪;有的半截塌空,形成如广州街边的廊道,人走其中,不晒不雨,很是安心;更有顶部巨石探出如山鹰,走进“山鹰”的阴影,光线立刻黯淡,山风也随之转凉,抬头望去,巨大的山鹰俯临谷底,摇摇欲坠,令人不禁下意识的紧走两步,走出阴影。

再说危石。有一处景点叫做“天崩地裂”,大如楼房的巨石从天而降,堆满谷底,看得人惊心动魄,你完全可以想像出只有灾难片才有的天崩地裂的惨烈。从巨石锐利的边缘来看,发育的比较晚,如果不是石缝中长出的小树,你几乎认为它们是昨夜崩塌的。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天碑,也是一巨石。那是一片薄薄的巨大山岩矗立半坡,岩层纹路鲜明,当是崖顶一大片水平纹理的巨石垂直坠落而成,但天碑周边并不见危岩耸立。那它是从何而来呢?

天碑,无言的站在那儿,俯视着每一个驻足仰望的过客,仿佛在深情的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哥只是一个传说。”

 

天碑。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石船渡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天崩地裂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河南,龙潭峡

鹰嘴岩
河南,龙潭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纪律PK灵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