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云破处

标签:
汝瓷钧瓷台北故宫支钉痕天青休闲 |
分类: 午后斜阳 |
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人们说的最多的是钧瓷和汝瓷,而这两种瓷的风格却是大相径庭。从釉色上说,和钧瓷的万紫千红相比,汝瓷似乎单调了一些,甚至是过分单调了:只有青色,天青和粉青;从器形上说,钧瓷的器形一般都比较大,可烧造出近两米高的作品,而且它所描摹的商周青铜器的器形,更体现出王者的大气磅礴;而汝瓷的造型却要小得多,最大的也不过二十来厘米,且都是些家常的小器皿。但就是这样,如果把这两种器物放在一起比较,几百年来,却始终只有一个结论:“汝窑为魁!”且不说宋官汝,就拿拍卖市场上成交的宋代的民汝和宋钧瓷比较,创下钧瓷拍卖价格最高纪录的拍品是香港苏富比于2002年春拍推出的宋钧窑大蓝釉葵花式花盆连盆托,成交价为421.88万元,而2006年在北京拍出的一件宋民汝玉兰瓶,其成交价竟高达1.6亿。足见汝瓷的珍贵。
那么,汝瓷为什么会这样金贵呢?一是少,二是奇。
少!汝瓷太少了,特别是宋官汝,全世界存世的只有有数的70来件,其中大部分收藏在北京、台北两地的故宫博物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篇头那两件仿品:莲花碗和三足奁,前者藏于台北而后者存放北京。也难怪,宋官汝前后也就存在了二十年,然后就随着宋徽宗的消亡而消亡了。以后历朝历代都试图复烧却均未成功,因为始终没有人能破解汝瓷釉料的配方。只是到了现代,人们终于化验出釉料里的玛瑙成分,汝窑那独有的“雨过天晴云破处”般神秘的天青色才得以重现江湖,而我们,也终于有幸来分享汝窑那梦幻般的色彩。但,它们毕竟不是宋官汝,毕竟是仿。
来和宫里的那两件真品比较一下。
由于官汝太少太珍稀,所以,它们从未离开皇家半步,从未流向民间,从北宋一直到清。到乾隆皇帝的时候,乾隆爷实在不知道怎么稀罕好了,或者也是怕它们流入民间,竟然把很多官汝底釉剔掉,在瓷胎上刻上自己的题诗,仅台北故宫收藏的23件官汝,就有13件被乾隆爷破了相,刻上了题诗。北京故宫的17件,至少也有5件被破相。不知别人感觉怎么样,反正我觉得挺可惜的。
说到汝瓷的奇,你能想到的,是它在五大名瓷中排列首位。但其实,这已经不算什么了,人们已经把它从陶瓷中剥离出来,和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虽然听起来有点儿过,但也足以看出人们对它的珍视。
汝瓷之所以这样被人奇,皆因其工艺难度极大。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所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先生结论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6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但30多年过去了,直至1988年4月,历经上千次的配方、试烧,举世瞩目的一代瑰宝“汝官瓷天青釉”才终于烧制成功。
汝瓷,由于其以玛瑙为釉色,烧出的器物,其色泽有别于其他所有瓷种,细看其釉色,汁水莹泽,含水欲滴;有如堆脂,似膏脂之溶而不流。加之其造型考究、工艺精湛、技术卓绝,使其晶莹明丽、清澈蕴润,有如青色淡雅的碧玉,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风格。
所以,如果说,钧瓷体现的是王者风范,那汝瓷就是绝代佳人。现在,让我们来好好欣赏一下它的绝世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