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石解玉 绿松石

标签:
绿松石杂谈 |
分类: 随笔 |
在我国,绿松石与独山玉、和田玉、岫岩玉一起被列为四大名玉;在欧洲,人们称绿松石为“土耳其玉”,因古代波斯出产的绿松石是经土耳其运到欧洲的。但是在我看来,绿松石应该属于宝石范畴而不是玉石。理由如次:
从矿物学角度,玉的化学成分是硅酸盐,其中软玉多是硅酸钙而硬玉的成分是硅酸纳,但绿松石不是硅化物,是磷化物,是完全水化的磷酸铜和磷酸铝的化合物。
从形态上,作为硅酸盐的玉,多少都要有点儿透明,含杂质越少的玉透明度越高,而绿松石则完全不透明,无论其纯度有多高。因为自然形态的磷就是不透明的,而纯粹的硅化物水晶则晶莹剔透无比。
从称谓上,虽然人们常把它归于玉,却没有人叫它“绿松玉”而都是叫绿松石。
所以,我没有在“解玉”中、而是在“说石”中说它。
绿松石是一种很古老的宝石,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以后历代文物中均有绿松石制品出土。在古代欧洲,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3世纪的波斯王国。而同时期在亚洲盛行起来的佛教,更是把它当作重要的法器。由于这两个渊源,在今天,我们见到的绿松石制品,大都保留着中东的异域风情和藏传佛教的神秘色彩。
有关绿松石名称的由来,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地质名著《石雅》中这样解释,“此或形似松球,色近松绿,故以为名。”也就是说,它因像绿色的松果而得名。这一形态的成因有二。大多岩石或因火山喷发而成,称为火成岩,著名的花岗岩就是典型的火成岩;或因水中千万年沉积而成,称为水成岩,建筑上最常用的大理石就是沉积岩。而绿松石既不是火山喷发的结果,也不是水流沉积的结果,而是――岩石生病的结果,就像人体生病在病灶处产生的结核,绿松石就是岩石的结核,是远古的海床上富含铜的物质与磷酸生成的球状铜结核。这就是为什么绿松石多产于铜矿附近的原因。目前各国都在争夺的海底锰结核矿也是同一成因。这是从形状上说。至于绿松石那漂亮的颜色,则完全得益于里面的铜元素。一般来说,铜的化合物都呈蓝色或绿色:像孔雀羽毛一样漂亮的孔雀石,其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和青铜器上的铜锈是同一物质,在旅游景点周边兜售的仿古青铜器上涂抹上青绿色,就是用碱式碳酸铜来作旧。在葡萄园使用的防病虫害的蓝白色“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和石灰水配置的碱式硫酸铜溶液。而绿松石则是磷酸铜的化合物。
绿松石的颜色以蓝绿色为主,以蔚蓝色、类似上釉瓷器的“瓷松石”为最佳,有黑色龟背纹、网纹或脉状纹的、被称为“铁线松”的绿松石也很漂亮。
由于前面说到的原因,绿松石没有太大块的原石出产,我篇头那块大小的已属罕见。已知一块较大的被雕刻成“李时珍采药”雕塑摆放在人大会堂。绿松石更多的是用于金银器物的镶嵌和首饰加工。由于藏传佛教和西域文化的渊源,我国藏族和蒙族同袍就非常喜爱在金银铜器具、在宝刀、在佩饰上镶嵌绿松石和红珊瑚等颜色鲜艳的宝石。两岸故宫也有大量镶绿松石的国宝,如前文提到的台北故宫“坛城”和北京故宫里的凤冠。至于用绿松石制作的项链、手链、胸针、耳环和戒指,就更常见了,在首饰宝石店铺都可以买到。本篇图片上的松石项链,是十多年前在南方出差时买的,当时看到不贵,就以两块钱一颗买了50颗铁线松石,回来后配上相宜色系的金黄色水晶珠子,自己动手穿成项链。别看松石的颜色鲜艳,却不挑剔衣服,无论是鹅黄还是青黑的衣服,佩戴上松石项链都很好看。而那款松石吊坠,是在宝石柜台见到的,我很喜欢,但觉得贵了,没舍得买。被太太知道后,就背着我给买下了,在我去年六十岁生日时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
顺便说一下,在珠宝习俗中,绿松石被列为十二月诞生石或生辰石。如果你有朋友是十二月的生日,送他一款绿松石作为生日礼物,应该是很得体也很有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