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进行曲之 杭州行

标签: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灵隐寺飞来峰岳飞墓尽忠报国情感 |
分类: 午后斜阳 |
算起来,在桂林待了好几天以后,我们离开北京已经十多天了,一个星期的假早就超了。那时候结婚只有三天假,好说歹说给了一个星期的假,还在衡阳的时候就超了。可这时候的我们已经玩儿疯了,搂不住了。反正我就一个招数:到一个地方就给单位去封信,告诉他们我到哪儿了,我还要去哪儿,反正他们即使回信,我也早就走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玩儿疯了的我们,决定去杭州看看。
也许是桂林的山水过于秀丽,也许是桂林的风景过于大气,总之,当我们经过两夜一天的火车奔波,穿越了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和浙江五省,辛辛苦苦来到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时,眼前的杭州让我们大失所望:西湖周围那些著名的景观,其实都是用嘴说出来的江南小景!什么苏堤春晓啦,曲苑风荷啦,什么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凡此种种,皆是文人墨客的自我体会和自我陶醉,现场去看看,也不过如此。你就说花港观鱼吧,上哪儿看不到几条鱼?非要跑到杭州来看?要看鱼,还不如到北京中山公园去呢!即便是三潭印月这样略微开阔一些的景观,也不过就是水面上的三个小小的石塔,看看也就算了。转了一圈,也没找到什么感觉,远不如桂林山水带给人的震撼和深刻,根本就没法跟桂林相比。我想,杭州风景和桂林山水的最大区别在于,桂林山水是千年万年前就有了的大自然的景观,后来的文化人无论给它加上什么样的说法,都不影响我们这些有文化的、没文化的人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赏它;而杭州的景观却是先有了文化名人的说法,我们再带着这些说法去观赏、去体会,还指不定能不能观赏的到、体会的上去。像我们这些只有初中文化的人,因为文化有限,就什么也没有体会到。因此我们感叹:早知道的话,应该先来杭州再去桂林就好了。
有一个情况最能说明我们对杭州的失望:照片!上篇桂林行中使用了那么多的黑白照片,也只不过是我们当时照片的一小部分;而有关杭州的,我们翻遍了相册,也只找到寥寥数张在湖心岛三潭印月的照片。
.
.
.
留下些印象的,一是在虎跑喝龙井,号称双绝:虎跑的水、龙井的茶。亲眼目睹了虎跑的水如何高出杯口很多而不溢出。再一个就是灵隐寺和飞来峰。
长这么大却从未跨进过庙门的我,来灵隐寺是第一回。(上图)我惊奇的发现,竟然有很多人在寺里烧香磕头。要知道那时候文革刚完!这些人衣着光鲜,据说多是港澳同胞华侨华商。当时的大陆,开放的庙宇不太多,而杭州灵隐寺的菩萨据说又是最灵的,所以海外华人多到灵隐寺来进香求佛。但见这些香客,面带虔诚,双手合十,低头默诵,然后规规矩矩的爬在蒲团上再叩再拜。
飞来峰就立在灵隐寺对面,不对,应该反过来说,灵隐寺就建在了飞来峰脚下。有关飞来峰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印度高僧惠理来灵隐寺讲经,看到对面山峰后诧异的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而得名。说它从别处飞来,是因为飞来峰与周边的山峦迥异,山虽不高,仅百余米,但山上怪石嵯峨,古树繁茂,洞壑遍布,且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造成这种奇石洞壑景观的,是飞来峰独特的石灰岩地质结构,与桂林相同。最多时,山上有七十多孔洞穴,现多已湮灭。山上有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石刻造像400多尊,其中最有名的是那尊大肚弥勒。弥勒敞胸露肚,笑口常开,旁边就是为他写的那幅名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半山腰有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为悼念岳飞而建的翠微亭。
不过,也不是印象都不深,西湖边的岳王庙就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岳王庙,也就是岳飞墓,杭州人称为岳坟。尚未跨进岳庙大门,左侧墙上的一块《重修岳飞墓记》碑就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碑身为黑色大理石,碑宽120厘米,高96厘米,是浙江文物局于79年7月立的,距我们去仅三个月。碑身不大,仅方尺之间,碑文不长,仅50余字,但分量却极重,它用春秋笔法,记录了岳墓的沧桑,更记录了一个颠倒的年代,是一篇可以传世的檄文。现全文录如下:
“
全文没有一字辱骂,没有一字谴责,但文章背后的悲愤和愤怒,却力透纸背,溢于言表!岳飞,这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抗金民族英雄,这个尽忠报国的忠臣义士,千百年来,受到上至天子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的推崇和爱戴,却不想在800年后被人当着秦桧的面,扒庙掘坟,而且罪名也如当年秦桧,莫 须 有!想想看,那该是怎样的一个是非颠倒人妖不分的年代啊!70后以后的孩子恐怕怎么也不能相信,但这却是事实,是被《重修记》凿刻下来的一段历史,是中华民族一段永远抹不去的耻辱。79年,文革刚过,百废待兴,阴影还在,浙江文物局拿出宝贵的40万元,不顾随时可能的政治风险,毅然重修了岳飞墓,其勇气着实可嘉。《重修记》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讨伐,也是对后世的警示:这样的历史,一定不能让它重演!
进得庙内,看到岳飞墓前四个奸人的跪像,愤怒之情再次涌上心来。那时候的跪像前还没有护栏,秦桧们每天都要承受人们的唾弃和掌掴,数百年来曾八次被打烂而八次被重铸。跟前照壁上是明代浙江参政洪珠所书“尽忠报国”四个大字,笔势雄健,森严遒劲。与跪像相向,忠奸对立,泾渭分明。它与身后那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楹联一起,被永久的镌刻在历史上。
出得岳王庙,他那首气贯长虹800年的《满江红》犹在耳边:“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