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煨东坡肉

标签:
苏东坡杭州西湖生日情感 |
分类: 午后斜阳 |
(坛煨东坡肉,这道菜的菜名刻在紫砂容器的周边。)
又是一个荒友的生日――小荫,我们去了京城一家有名的杭州菜馆。荫,读第四声。《现代汉语词典》:①荫凉;②荫庇,因父祖有功德而给予子孙入学入仕的权利。照片上前排右二就是当值寿星小荫。
去杭州菜馆,当然要吃杭州的菜。留在印象中的杭州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以及西湖莼菜汤。可当天我们没要西湖醋鱼,而是要的口味更好的清蒸多宝鱼,也没要莼菜汤,名菜中只保留了东坡肉,一是因为这道菜的口味香酥味美、肥而不腻,二则也是因为它的名气更大。
前两天在媒体上看到,故宫把宫墙内包括星巴克在内的一些餐饮单位清理“出宫”,改自主经营的面条,一碗面卖到三十元。面对质疑,故宫的解释是,游客在故宫的面条里,可以吃出深厚浓缩的“文化”!这个解释当然过于牵强了,因此仅开业两天的故宫面条,就以装修为名关张了。和几乎所有的人一样,我当时也在想,故宫的文化,无非是建筑,无非是字画、珠宝、玉器、瓷器,这些东西怎样才能放进面条里:研磨成粉还是融化成水?为什么故宫文化只溶于面条而不溶于咖啡(星巴克)?面条和故宫文化之间用什么纽带相联系?百思不得其解。看来靠硬说是不行的。相比之下,东坡肉所承载的中国文化,虽然一直不见官方的大力推介,却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为百姓们津津乐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为千古风流人物之一的苏东坡,却没有被历史的大浪淘尽,至少人们在餐桌上享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的时候。
人们有所不知,这东坡肉居然是身为杭州父母官的苏东坡“受贿”所得。那时的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苏东坡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清淤,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就是著名的苏堤,而“苏堤春晓”也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就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放上当地绍兴黄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
苏东坡甚至把他的制作方法写进诗里,叫做“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很快传扬开来,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沿成俗,用来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现在,东坡肉已经成为杭州的一道传统名菜,而其中尤以楼外楼的著名。
东坡肉,不仅使苏东坡因此而传世,也使他因此而丢官。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来就很恨他。这时见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心里更不舒服,于是设计害他。他们派人到杭州的餐馆搜罗了很多写有东坡肉的菜单,呈给皇上,奏称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贪赃枉法,把恶事都做绝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昏君信以为真,立刻下旨,将苏东坡革职、发配岭南。
这些传说的真伪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东坡肉所承载的文化,将伴随餐桌上的这道美味而世代相传。
最后,还是要借用苏东坡的一句诗句来表达对普天下维系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人们的衷心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贴上几幅在杭州的照片。
79年十月,西湖。旅行结婚,匆匆路过。那年,我三十岁。
89年十月,杭州灵隐寺飞来峰。利用出差上海的空隙时间再去杭州。那时主管企业生产,工作繁重,所以人显得憔悴消瘦。那年,我四十岁。
02年冬,携父母弟妹同游苏杭。只有这次在西湖边的楼外楼品尝到了正宗的东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