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的斜率和截距   生命的结构

(2009-01-04 00:19:00)
标签:

杂谈

生命

感悟

分类: 生命的斜率和截距

看了最近几篇关于我们知青聚会的博文,很多博友说,就这么点儿事儿,还显摆不完了!回头数了数,果然沥沥拉拉的写了八九篇了,也确实该收了,所以,就以《啊,朋友再见》一篇、以齐齐哈尔荒友的离去来打住了。当初写云山印象时,确定结在《臭子》一篇不再写了,可这次难得的聚会不得不再次提起云山。现在终于可以不再写了,跟云山,跟六连说声再见吧。

不写云山写什么呢?我都几乎忘了曾经开了个头写生命的斜率和截距这个事儿了。看了看,还是在9月份写的《生命的层次》,篇尾说到下篇应该是写生命的结构,可间隔这么长时间,又是这么喧闹的聚会,思路都续不上了。只能硬着头皮楞写了。

在上篇文章中,我从思想、意识、生理反应、细胞交换、基础蛋白五个层次,纵向分析了生命在各层面的表达形式和相互关系。本篇则试图横向的分析生命的结构。因此,建议博友们先回过头去浏览一下那篇《生命的层次》。

上篇说到,人体仅血红细胞就有200多亿个,据此推断,人体细胞数量应在千亿,而每一个细胞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人的生命只不过是这些每天死亡和更新50亿细胞的、流动的细胞组成的生命长河。但人体并不是这些细胞的简单堆积形成的臭肉一堆,而是不同功能的细胞有序排列组合成不同的肢体器官,形成更直观的人,于是有了我们能理解的四肢、五官、六腑,有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些组织和器官在我们常人看来是不可或缺的,缺失了某一部分的人,我们就把他称作残疾人,比如,缺失了牙齿,就吃嘛嘛不香,没了双腿,也就不能享受驾着爱车在高速上狂飙的乐趣。马季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就戏谑的反应了五官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不可或缺。其他更不用说,黑心、烂肺、瞎了肝,都是为常人所不能接受。但是,有没有想过,我们其实大可不必把某些器官组织的损失看的那么重,更不必看成生命的不完整而忧心忡忡。

首先,很多器官组织的缺失是可以修复和复原的,比如有限的肌肤损伤。胃部因溃疡或肿瘤而切除五分之四,只要养护的好,完全可以长好如初。还有那仅次于生命的热血,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半年献血200毫升,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虽然献出的血液中含有至少10个亿的生命细胞。当然还有那被称为十滴血一滴精的精华,如果不能用各种方式让它损失掉,那很可能会形成精虫冲脑。我曾猜想,西亚中东的人之所以这么不消停,之所以成为世界不安定的中心,除了其教义的原因,与其过量食用牛羊肉,形成壮阳过度不无关系。

当然,在更多情况下,器官组织的缺失是不可逆的,但,却并不一定直接造成生命的不完整。现代医学证明,人在缺失一个肾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仅用另一侧的肾正常进行血液透析;那个南非截肢游泳运动员娜塔莉·杜·托特,不仅参加北京残奥会,而且还参加奥运会,与四肢俱全的运动员同台竞技。

生命的斜率和截距 <wbr> <wbr> <wbr>生命的结构

还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多器官组织已经可以替代甚至再造。人造皮肤已经不是新闻了,人造骨胳,包括膝关节、股骨头等,每年接受置换手术的应有几十万了,用人造心脏存活十年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了。特别是近年克隆技术的发展,人的器官已经可以克隆了。上海的科学家就在一只老鼠的背上克隆了一个真正人的耳朵。之后,鼠神经、羊颅骨、鸡肌腱、猪关节和狗头盖骨相继问世,看来,要不了多久,狼心、狗肺、猪腰子等等,就都能满足临床需要了,哪儿病了,一刀剌掉,到医院后院儿的动物身上取下相应的器官接上就行了,就像在超市的货架上取东西一样方便。

生命的斜率和截距 <wbr> <wbr> <wbr>生命的结构

还有一层,考虑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身存在自体平衡的能力,某一部分减弱或缺失,其他部分很可能就因此增强起来。还记得演唱残奥会主题歌《天域》的那个盲人歌手杨海涛吗!他天籁般的歌声,迷醉了所有观众:“歌声里,我看见了美丽的姑娘。歌声里,我走进广阔的天域。歌声里,我走进幸福的天堂。”虽然他的眼睛看不到五彩的世界,但他的耳朵,他的心灵,对音乐、对情感、对幸福的感触,却更敏感、更丰富。还有那个领舞《千手观音》的邰丽华,耳朵听不到,却能用心灵把握音乐的内涵并通过舞姿准确的表达出来,简直是个奇迹。

生命的斜率和截距 <wbr> <wbr> <wbr>生命的结构

不仅如此,在特定情况下,某些缺失不仅不是祸,反而可能带来常人意想不到的收益。那些雇佣侏儒作侍者的餐厅,就给这些人提供了很好的收入。还有,现在有个行当也很挣钱――通过不要脸来挣钱,只要把脸皮一扔,就可以出名,就可以演电影、上电视,例子不胜枚举:那个什么姐姐,那个名导的前妻,那个名主持人的绯闻女友,多的是!当然,需要有个“特定条件”:在缺失脸皮的同时,还要有主管脸皮的那部分“心眼儿”也同步缺失,才能相得益彰!

现在来看,人体更像是一部有成千上万零部件组成的复杂机器,现代医学已经使这些零部件的互换变得更加容易,可以随意拆装组合,只要能克服排异反应。最通俗的例子莫过于输血,每年接受输血的人成百上千万,可有谁想过,那是另一个人体内的几十亿个生命。接受心、肝、肾移植的人,是否想到,这是别人生命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让人费解的是,无论你接受了别人生命中的什么,你还是你,并没有因此成了另一个人:你看那个唱歌的杰克逊,尽管顶着一张白人的面皮,尽管看上去像鬼一样吓人,却并不妨碍他仍然是个黑人歌手活跃在流行歌坛;那几个接受了丛飞角膜的人,也没有带着丛飞一样慈爱善良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我断定,即使你移植了范跑跑的双腿,地震来临时,你照样腿软,而绝不会是第一个跑下楼去,更不可能获得范氏人性。

说了这么多,结合上一篇,我无非是希望人们认识到生命的多层次性,认识到生命的分拆组合性,认识到生命的流动性。认识到生命的多层次性,你就不会把思想层面的生命看成唯一,更不会把胡思乱想的失败看成生命的失败;认识到生命的分拆组合性,就不会因病因伤造成残缺时沮丧到结束生命,也不会在不顺的时候,寄希望于借用别人的脸面;认识到生命的流动性,你就会很清醒的了解到,你只不过是这上千亿细胞不断更新的流动集合,你只不过是活在这些细胞的不停交流和联系中,而这,正是我在下一篇要展开论述的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