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山六连四十年  策划

(2008-11-11 21:03:32)
标签:

40年

黑龙江

荒友

聚会

生产建设兵团

云山

杂谈

知青

分类: 云山印象-我的东北知青生活

云山六连四十年 <wbr> <wbr>策划

(大合影局部之二。完整照在《宿醉》)

我们的这次聚会搞的很正规:正规的会场、正规的餐厅、正规的议程,甚至还发了正规的通知和正规的请柬。

发请柬是我的主意,是希望借助请柬的形式,提升我们这次聚会的规格和意义。请柬也是我设计的:16开的专业用纸,采用先进的亚光胶印技术,一面印上我们六连的远景图(就是我博客的头图),一面印上我博客置顶的夏花,一对折,就成了独一无二的云山六连的请柬。凡是六连的人,看到它,看到那曾经熟悉的六连,都会倍感亲切。

云山六连四十年 <wbr> <wbr>策划

请柬的内面,签署的是“筹备组组长福贵;秘书长长志;常务全忠”,给我自己保留的头衔是“策划”。荒友们戏称我是“总策划”,两层意思:积极的一面是说我是这次行动的总的策划人、总的发起人;不太友好的那一面,是说我总躲在后面出主意,且都不是什么好主意。我当然只认可前一层意思,因为这次行动确实是我策划、组织和实施的。

策划的动机,源于去年8月回云山。见到张连长,他又说,见你们真不容易。我每次总是故意说,怎么不容易,这不说来就来了吗。我这样说,是不想让张连长伤感。其实我何尝不知道去一次有多不容易!第一次和福贵去,不得不飞去飞回。第二次为了那几张千辛万苦的车票,长志当时就哑了嗓子,更不用说那段著名的滋泡尿搞到的赵生的车票的典故。第三次去的所有艰辛都在博文系列《省亲手记》里描述了。为了不让张连长伤感,我说,既然知道我们这么多人来一趟不容易,那你去看我们不就容易多了吗,再说,我们都来了三趟了,也该你去一趟了,去北京,不但能见到我们几个,还能见到更多的人。

张连长当时就答应了。这让我们非常兴奋。

考虑到张连长这个地主老财一心只在他包的那几百亩地上,我们商定,等来年秋天,地里的活儿都完事儿了再来北京,算了算就是十月中旬。于是就这么定了。

虽然这么定了,可当时的我们并没有考虑实施的方案,更无从预计后来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我们想的是,无非是把张连长约到北京,让更多而没有机会回东北的知青见到张连长。直到今年的7月,离10月中旬只有不足三个月的时间了,我们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首先是人员。据当年在伙房干过的荒友回忆,在食堂吃饭的知青应当有300人左右。而我们经常聚在一起的荒友也就二三十个,那其余的二百多知青怎么通知。既然是张连长来,那在六连待过的知青就都应该知道,我们不能决定该告诉谁不告诉谁,我们不能事后落个埋怨。所以首要的是要有个名单。于是我给当年的连部文书哈尔滨知青树新打电话。很快,一个二百多人的名录就发到我的信箱里了。然后我打印出很多份,在一个有齐齐哈尔和天津知青参加的工作餐会上分发了下去。很快,更多的知青的名字被回忆起来补充进去,到十一之前,已经补充到二百八十多人了。然后,确定了外地各个城市的知青联系人,由他根据这份名单通知所在城市的知青。北京知青人最多,所以多确定了几个联系人。同时约定了通知结果的反馈时间。所以,在九月底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事情闹大了:表示来参加聚会的人可能会有一百三四十人,其中外地的知青将有四五十人。

相关问题随之而来:有关外地知青的吃住行。可怜我们六连的这百十号北京知青,没有一个当了大官的,也没有一个当了大老板的,否则,掏个区区二三十万,包个星级饭店,连吃带玩儿不就全解决了,哪用得着我们着这么大急。没办法,我只好和全忠不讲理了。全忠是作旅社的,我对他说,外地来的人,都安排住你那儿,聚会前后三天的住宿费全免,超过三天的半价!全忠拿我没办法,只好答应下来,条件是,不许嫌他那儿的住宿条件不好,我说,这交给我了。作为补偿,我封了他一个“常务”的“官”。至今都觉得亏待他了。

另外还买了些交通卡送给外地知青,解决他们的出行。

大的问题解决了,腾出精力设计了个老照片展,从知青手中搜集了一二百张黑白老照片张贴的会场,还用大红纸,把能想得起来的六连知青的名字全部抄上。这两项都成了那天的热点。还让我同学给作了几百枚上面提到的请柬,那请柬真的很提气,看到它的人都会眼睛一亮。每个请柬中还夹上一份通知,详细的列出了聚会的时间、地点、乘车路线以及联络电话。正是这张通知,引出了此次聚会中极富戏剧性的一个事件。在此按下不表。

这一切都安排好了,九月份,我们开了一次有二十来人参加的正式筹备会,会上我说,我这个策划的工作到今天就完成了,下面的事情就交给筹备组组长福贵、秘书长长志和常务全忠了,我就全身而退了。大家对我的工作给予肯定,组长福贵给我的最后任务是主持那天的聚会,“那天大会上我不讲话啊!”福贵特别强调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张连长,因为这一切安排都是围绕张连长来京而进行的。而这个东风就差点儿变成吹落一切的北风。卖个关子――且听下回分解。

发几张照片。

1,照片上我正努力将这一百多散兵游勇聚拢去拍合影照,难度可想而知。

云山六连四十年 <wbr> <wbr>策划 

2,福贵、东生身后舞台的横幅上,“三十九团六连四十年”几个大字依稀可见。

云山六连四十年 <wbr> <wbr>策划

3,还记得我在《过年》一文中提到的长相就适合饰演账房先生的吴三桂吗,徐瑛旁边的就是。看到他和这么漂亮的徐瑛站在一起,其巨大的反差是不是让你连想到了什么?

云山六连四十年 <wbr> <wbr>策划

4,左二,我在博文中称为六连巧手第一人的木匠香林。

云山六连四十年 <wbr> <wbr>策划 

5,万利和张连长在六连雪景图片前留影。

云山六连四十年 <wbr> <wbr>策划

6,原六连一排的部分战士。

云山六连四十年 <wbr> <wbr>策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