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的斜率和截距  正篇  生命的层次

(2008-09-22 11:46:59)
标签:

生命

意识

杂谈

n

分类: 生命的斜率和截距

博友说,有沙龙和麦克阿瑟两个重量级的人物作铺垫,我的生命的斜率和截距的系列论文也该新鲜出炉了吧。是啊,都拖了这么久了,媳妇再丑也要见公婆面的,今天就拿出来了。

承接上文沙龙(FADE  AWAY)。我说过,沙龙的生命轨迹,最适合诠释我的有关生和死的相互关系的课题。

不知你发现没有,不仅是科学家、哲学家,很多人都在探究、思考有关生和死的关系,但人们探究生,实际上却是着眼于死:都是为了不死,都是为了晚点儿死,都是用减法,都是倒计时,古今中外没有例外,从古代炼吞金丹的皇上,到现如今每天大把吞吃营养品的老外,目的都是想多活几年,再多活几年,活到七老八十,活到老态龙钟,活到鼻涕哈他,活到讨后人嫌。可又有多少人不是为了避死,而只是单纯的探究生命的意义,探究关于死只不过是生的延续方式?又有多少人用加法,用正计时来看待生命?本文就是有关这一课题的另类思考:

思想意识的存在不是生命的唯一存在。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思想,是把人和其他动物中区分出来的标志。但同样是人,有的人思想复杂一些,有的人就很简单。七十年代的物质匮乏,让上海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他们用二两毛线,织一圈儿毛衣高领,高领下织上个比领口略大一点儿的倒三角,套上外套,从领口露出来的就是件漂亮的高领毛衣。织件毛衣要一斤八两线,上海人却用一斤八两线,织出了九件不同颜色的“毛衣”,让人叹为观止。往北走到河北,人就要简单一些了,两年前落马的河北某局长,靠批进口车指标发了财,四千多万没地儿放,在北京买套单元房专门搁钱,再买辆车专门拉钱,够简单的吧!再往北更简单、更直接,九十年代的东北刨锛儿帮,手中只有一个刨锛儿――瓦工用来砍转头的小锤,见着拎兜的,上去照脑袋就是一刨锛儿,凿死了再翻兜儿,哪怕只有一二百块钱。但无论简单还是复杂,有思想,是人类生命中多于其他动物的一层,也是人们最看重的一层。

 

但人的生命不仅仅限于主观的思想这样一个单一的存在形式,还有其他,比如记忆,比如本能,比如快感,比如依恋,比如恐惧,都是作为意识存在于大脑中的,却可以与思想无关。从这个层面上说,人和很多动物是相通的。人的记忆不用说了,24000个单词只需两个学期。动物的记忆同样神奇,都知道的老马百里识途,信鸽千里传书,鲑鱼万里洄游,无论这记忆源于视觉、听觉还是磁场,动物有着很强的记忆力应该是没有争议的。要论本能,似乎动物要强于人类,印尼海啸来临,动物都跑了,人都死了。群狼的围猎是最不可思议的本能范例,没有计划书、没有路线图,全凭着本能,就能有效分工:有的接力追捕,有的抄近拦截,在这样周密的分工合作面前,几乎没有一只身强体壮的驼鹿能够幸免。相比之下,我们的企业家们,为了夺取一块市场,却比这要费劲多了。见着美食突然的睁大眼睛,见着美人自然的兴奋莫名,人的愉悦意识,并不因思想的巨大差异而有所不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德国那只黑天鹅对白天鹅游船的依恋,婴儿对母亲怀抱的依恋,都是一样的没有思想指导的意识行为。

生命的斜率和截距 <wbr> <wbr>正篇 <wbr> <wbr>生命的层次

在意识这个层面,其实人和动物很多是相通的。经常有海豚救助溺水者的报导见诸报端,用海豚和儿童的交流来医治孩子的自闭症,已经不是新闻,更不用说人们和自己宠物的过分依恋,在大陆已经泛滥到人人都熟视无睹了。四川地震期间的一则报导也曾感动过很多人,一只黄狗儿,只因自家主人被地震掩埋了,就不吃不喝的守在废墟前,任谁也叫不走,任谁喂食也不吃,照片上的它已经奄奄一息了。

从这个角度说,人和动物,在意识层面上有更多的相似和相通,应该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很多人发出了回归自然的呼吁,其中当然也包括回归人的本原的、自然的、与动物相通的意识,希冀通过与动物的沟通和交流,能使一些原本应该有的本能的意识回归,比如友好,比如亲情,比如生存。只是,这种交流,随着工业化,随着城市的膨胀,已经越来越稀少了。几十年前,祥林嫂的阿毛,坐在门口一小会儿,就能遇到狼,而现在呢,――那天博友“往事如烟”,一个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儿,只不过在树叶上看到了几只瓢虫,就引发了他一大段感慨,还郑重的用手机拍下来贴到博客上,足见人和动物之间已经隔膜到什么程度了。

不仅如此,人的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日趋复杂后,人的意识会在思想的“指导”、干预、控制下,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乃至丧失。比如,媒体报导,一个被好心人供养直至上了大学的山里孩子,由于受山里固有的封闭、自私、自卑、狭隘等思想的控制,竟完全丧失了依恋亲人这样一个意识,不但不感恩,反而翻脸指责其供养人没有进一步提供更多的钱,听来令人齿冷。还有,在房倒屋塌时,逃生本来是本能的意识,但由于几十年的敬业执教,谭千秋的这一意识竟发生了变异,地震来临,他的第一意识是伸开双臂护住孩子。那一瞬间我相信他来不及想什么东西,一定是下意识的本能。而教龄短的范跑跑的逃生本能就没有发生这种变异,他本能的逃生了。这本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在逃生的本能意识上披上一件思想的外衣,披上“真实的人性”的外衣,并试图使他闪耀出思想的光芒,这一本能就立刻变了味儿了,变成臭不要脸了,好像在这件“闪光外衣”面前,谭老师倒显得不那么真实了。但,臭不要脸毕竟不是人的本能,毕竟不是意识范畴而是思想范畴的东西,和本能、和人性无关。

所以,意识层面的生命,并不因思想的丰俭而改变其存在的意义。甚至,如果以意识层面的幸福满足感来评判人生,根据联合国最近的一个研究统计结果,幸福指数最高的,是非洲乌干达,因为有更少的人类文明思想的干预,那里的人民反而能够享有更多的“人之初”的愉悦和满足。而该统计还显示,在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人的幸福指数却在逐年递减。

好在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些了,我们物质生活极大发展的同时,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本来已经存在的幸福和满足,当意识的幸福和满足不断流逝,而思想的冷漠和无耻不断补充进来,当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无可挽回的浸泡在冷漠和无耻的思想中的时候,是不是就到了人这个物种该消失的时候了?

还有一个例证,周舟。同样是指挥乐队演出,智力严重缺失的他,思想上感受不到别人都能感受到的残酷的激烈竞争,却因此享有了更多的快乐:没有成功的狂喜,也没有失落的沮丧,他快快乐乐的享受着他的别样人生,你能说,他的生命不精彩吗?

同样,很多患上老年性脑萎缩的老人,其智力已经减退到两三岁孩童的水平,经常走失,不辨亲人,不讲道理,所谓老小孩老小孩是也。但,依旧得到家人很好的照顾,依旧吃嘛嘛香,依旧整天乐颠颠的。谁又能说,他们的生命不被尊重。

再看这张照片,为什么怀里抱着孩子的人,都能笑的这样舒展,因为怀里的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灿烂的生命之花,虽然孩子还没有思想,还只有本能的意识,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把这看作灿烂的生命之花,高举过头顶。

生命的斜率和截距 <wbr> <wbr>正篇 <wbr> <wbr>生命的层次 

所以,意识的生命是不以思想的生命为存在要件的,是同样灿烂的生命存在。

 

除了思想和意识,还有一种生命形式――生理反应。这是一种完全脱离思想的控制而为更多的动物所共有的生命形式,飞蛾扑火(趋光);巴普洛夫反应试验;变色龙的百变皮肤;眼睛瞳孔的自动调节就都是。安静的会场,饥肠不受控制的发出的咕噜声,全不顾思想的尴尬;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造成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心跳加快,面红耳赤,就都是违反主观意志的生理反映,测谎仪就是根据人的不受控的这一生理反映研制的。不过,反映虽然不受思想控制,却难免受意识影响,因此,对同样的外界情况,意识不同,个人的反映也有不同:同样是试举失败,中国的龙清泉,扔下杠铃,乐的又蹦又跳,还吐舌头出怪样,韩国的运动员就痛不欲生,捶胸顿足,以头抢地尔。为什么?意识不同!

生命的斜率和截距 <wbr> <wbr>正篇 <wbr> <wbr>生命的层次

 

 

对外界的生理反映,是包括从软体动物的海葵,直至最高等动物的人类的绝大部分动物所共有的生命形式,比如那个没有思想、没有意识、只有生理反映、且只有拇指大小的桃花水母,就被当作水中国宝倍加呵护,那失去思维失去意识的人的生命难道不应该得到至少同样的尊重吗?生理反映层面的生命,难道不是生命吗?比如正在日益稀薄的沙龙的生命,就可以很肯定的说,他的生命在延续,在生理反应层面延续。沙龙,他还活着,像一只桃花水母。

 生命的斜率和截距 <wbr> <wbr>正篇 <wbr> <wbr>生命的层次

 

还有一个更基础的生命层面:细胞交换层面。上中学生物课时都作过这样的实验:用棉签在口腔里轻轻刮一下,涂抹在载玻片上,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口腔粘膜细胞。不同的器官组织由不同的细胞构成,这些细胞没有思想、没有意识、没有生理反应,它们只是在传递:粘膜细胞传递着水分、蛋白和碳水化合物,血红细胞传递氧和二氧化碳,神经元细胞传递微生物电流,肌肉细胞传递能量,等等。人体内究竟有多少细胞,其数量可能大大出乎你的想像,就说血红细胞一项吧,一个人大概有4500毫升血,每毫升含血红细胞约500万个,那么体内的红细胞就是500万个/毫升×4500毫升=225亿个,这样看来,人体内的细胞总数应该不少于1000亿。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其周期从7天到20天不等,人的生命,实际上就是这上千亿个不断更新的细胞的集合,是一条流动着的、不断更新的细胞生命的长河。没有这些细胞,所谓思想、意识、生理反应,就失去了存在的载体。

 

当然,最基础的生命是存在于分子层面的,高分子蛋白。人类为了探究生命的起源,已经花费了几千亿美元,到火星、到彗星上去探查。查找的,就是我说的高分子蛋白。研究表明,这最初的、最基本的生命形式,是由火山喷发或雷电激发合成的。千万别小看这分子蛋白,知道DNA吧,那就是分子层面的生命,人类的基因就是在这个层面延续的。将来科学进一步发展了,只需从冰封的猛犸身上提取一片DNA,就可能复制出一头巨大的猛犸,也未可知。当然,也有不好的消息,有人准备用一丝头发,再复制出一个战争狂人希特勒。

 

好了,现在你知道了,原来人的生命是有这么多层面的,从最基础的分子层面,到细胞、到生理、到意识,直到思想层面,越往上层,生命越精彩,但,没有生理的、意识的层面支持,思想也就不存在了,就像一个草履虫、小球藻。因此,只强调思想层面的生命,把它孤立化、绝对化,认为没有爱情、没有事业了,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就绝望,就恐惧,就跳楼,现在来看,这样的认识是不是很可笑呢。

(待续,生命的结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