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青感悟生活记录情感空间人文/历史 |
分类: 云山印象-我的东北知青生活 |
在首发宣言里我曾经规划了三个板块,今天试着开篇第二板块,看看能不能把几十年前封存在东北兵团的一些记忆挖掘出来。
我在兵团的很多岁月都是在马背上过来的。
到兵团的第二年,我被抽调出来和其他一些知青组建军马场。马场设立在远离连队的一处废弃的牛棚里,牛棚在漫坡上,坡下就是放马的草甸子,不远处有条小河,叫小七虎林河。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冬天死冷(这是典型的东北腔),睡觉盖两床被子还得戴着棉帽穿着棉袜,夏天被铺天盖地的牛虻、蚊子、小咬叮咬的体无完肤。马号连大门都没有,晚上值班,成群的狼在外面嚎叫,吓得我跑到粮垛顶上不敢下来。可那时候的人好像不懂得退缩,每天照样放马喂马,乐此不疲。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盼着坡上升起袅袅炊烟,就会有人喊我们回去吃饭。
眼看近处的草被马群啃咬踩踏,已经不能放牧了,我们看上了河对岸的草甸子。河水不深,但河岸不是漫坡的,是陡直的,两岸长满密密丛从的柳毛子--就是那种没有主干只有枝条的柳树。
要上对岸去必须搭桥。
说干就干,我们去连里拉来几根圆木,选了河上相对窄的一段搭上作桥梁,上面横着铺上我们在周围砍的柳毛子,又割些青草填上,上面就近取土铺平踩实。桥两边用白桦树干扎成栏杆。等干完了擦把汗,退后几步查看我们的战果时,忽然都沉默了:圆木的桥身拙朴,桥面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特别是那桥栏,白色和肉粉色的白桦树皮,让你觉得瞬间的恍惚,桥头柳毛掩映,远处是袅袅炊烟。“欧,天哪”,有人轻叹一声“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图!”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白桦树桥栏,那青草和泥土的芳香,依然看得见、闻得到。
很多人说起我们这些知青的经历,总说我们吃苦了、被耽误了。但为什么我一说起那段日子,脑海里经常浮现的就是那幅小桥流水人家图呢,也许是当时的我过于小资了吧。
既然是这个板块的开篇,也许不自觉的起了定音器的作用吧。
前一篇:我家狗儿(二) 多运动
后一篇:我家狗儿(三) 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