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重宇宙”真的存在吗

(2023-07-16 12:00:00)
分类: 学校文言文
“多重宇宙”真的存在吗?
2023-07-12

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像<闪电侠>这样的“多重宇宙”电影写实吗?》,作者是罗伯特·利亚:

多个不同宇宙共存,提供了扭曲的视角。银幕上呈现的“多重宇宙”,是虚构作品。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对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最初构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释自然界最基本的谜团之一。

20世纪,“多重宇宙”成为宇宙学的常用词,“宇宙”一词不再代表存在的一切。科学家们开始认为,我们这个宇宙可能是多个宇宙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发现,我们这个宇宙经历了大爆炸的快速暴胀时期。这促使科学家发出以下疑问:由于我们这个宇宙“泡泡”的增大速度,是否可能存在我们看不见的多个彼此分离的独立空间区域。从理论上说,这种暴胀可能是无休止的,即“永恒暴胀”。

这催生了如下观念,即在“宇宙画布”上散布着无数个宇宙,它们正在经历迅速且混乱的暴胀,或许还会坍缩。所有这些宇宙都被某种边界隔开。这种边界有时被称为“膜”。因此,在这一模型的多个不同版本中,暴胀发生在宇宙的某些区域,而不是所有区域,因而在‘多重宇宙’中催生出‘新型宇宙’。”这些“新型宇宙”可能与我们这个宇宙截然不同。这些宇宙的物理定律与我们这个宇宙截然不同。当然,仅我们这个宇宙估计就跨越了940亿光年。你不可能从一个宇宙跳到另一个宇宙,除非你恰好生活在边界附近。要从一个宇宙跳到另一个宇宙,你必须找到这条很可能离你指数级遥远的边界。这条边界估计在以超快的速度扩张。这意味着,各个宇宙彼此远离的速度大于光速。
也许有可能跳过边界,然后,你很可能马上就会死。每个宇宙按不同的物理定律运行,因此,在这个新宇宙中,构成你身体的粒子可能不存在。

测量问题

在了解到实际上的“多重宇宙”不可能藏有“另一个你”后,转而求助于量子物理学。想知道其理论是否拥有容纳其他“你”的空间。

20世纪50年代,量子力学认为宇宙在面临“量子选择”时会“分裂”成多个不同世界。这被称为“对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

量子力学存在一种奇怪的情况,一件真正的可耻之事。它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即便到了今天,人们还在争论它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接受多世界,那么,这件可耻之事就会消失。

上述指的是量子物理学的“测量问题”。量子物理学声称,光子(即微小的光粒子)、电子和较大的原子聚合体等能够表现出波状或粒子状行为。

这种波粒二象性意味着,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一个量子系统,且波能够重叠和存在于叠加态中,即存在于互相矛盾的多种状态的叠加态中。

物理学家发现,试图测量这一叠加态或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这一叠加态被破坏,进而造成该系统变为某一本征态。这被称为“波函数坍缩”。

埃弗里特的解决方案很新颖,因为它回避了测量问题:“波函数坍缩”在多世界诠释中是不会发生的。埃弗里特提出,扩大波函数,使之包括实验者、实验室和整个宇宙。为每一种可能的量子结果创造出一个单独的世界。

埃弗里特说,当宇宙“分裂”成不同世界时,它“记得”这一刻前发生的一切。这意味着,每个新世界都包含一个新的“你”,且从分裂那一刻起,就有可能发展出不同的特征,包括犯罪特征。

分裂世界

瓦伊德曼描述了如下情景:他在实验室中利用被他称为“世界分裂器”的量子实验来决定他是否应出席在意大利举行的一次会议。

只要他严格遵循机器得出的结果,他开展的实验就会创造出两个包含截然不同的瓦伊德曼的世界。一个拥有来自那次会议的所有回忆和知识,另一个没有。如果出席了那次会议的瓦伊德曼与“你”见面并聊天,那么,现在就有了两个已不再相同的“你”。一个记得曾与瓦伊德曼进行过有趣的聊天,另一个则没有相关记忆。

此种“分裂世界实验”有没有可能引发了一连串事件、进而创造出一个你的量子分身因受不良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世界?在动身前往瓦伊德曼的实验室、去破坏他的“世界分裂器”和保护你的分身不受恶毒影响前,你意识到,还存在一个问题。林德很清楚,即使宇宙学中的“多重宇宙”可能包含别的“你”,他们也无法进入我们这个世界。

瓦伊德曼指出,尽管多世界状态包含“另一个你”,但多世界理论的关键原则之一是,该诠释中的不同世界不应能够相互作用。

他解释说:“一个世界不能与另一个世界相互作用,但原则上,另一个世界能够干涉我们。”然而,与其他量子效应一样,这种干涉呈现的规模不超过数百个——也许是数千个——原子。你和你的多世界分身们由大约7×10的27次方个原子组成,因此它们(或我们)甚至无法对另一个世界施加最小的影响。

改变规则

因此,瓦伊德曼称,与另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你”会面的可能性是“绝对不存在的”。然而,尽管多世界诠释在我们的脚本中不可能成为不在场证据,但它是现有的对量子力学最可行的解释。因此,他对流行文化如何处理这个“量子多重宇宙”概念有些在意。

瓦伊德曼说:“我觉得它不是科幻小说,我相信它的确存在。我的理由是,这是让物理学中不存在随机性和超距作用的唯一途径。爱因斯坦也不喜欢这些违背定律的现象。令人遗憾的是,在埃弗里特提出多世界诠释理论时,爱因斯坦已经去世。我猜,他会强烈支持这种理论的。”

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世界:爱因斯坦和埃弗里特在其中讨论多世界概念,而且,由于得到了爱因斯坦的支持,该理论目前享有对量子力学的首选诠释这一地位。遗憾的是,这不是我们这个世界。埃弗里特1957年提出该理论时并未激起波澜。他于1982年7月逝世,享年51岁,有生之年并未看到自己的理论被像瓦伊德曼这样的物理学家采纳,更别说受到全球各地作家称赞,受到科幻作品、书籍、电影、漫画和电视节目消费者喜爱了。

林德表示,在突破科学的僵化束缚、提出打破陈规的想法时,此种显示创造力的途径是有用的。

林德说:“科学工作通常通过实验进行。但是,如果你说,‘科学工作必须这样进行’,那你就把科学装进了一个盒子,不让它发展。科幻作品有助于克服这种思想僵化,在你看它的那一刻,它可能是无用的,但它会推动你到达某个地方。”

他说:“有时,你需要改变游戏规则。因此,在这方面,科幻作品有时能提供帮助,就像哲学一样,就像文化的其他方方面面一样。”

当你被带到被告席上为自己辩护时,你可以考虑这么说。在不可能用“多重宇宙”理论作为不在场证据的情况下,你清清嗓子、用低沉沙哑的声音说:“法官大人,您熟悉克隆技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