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牋》延年却病笺·下
(2023-05-30 00:00:00)分类: 学校文言文 |
延年却病笺·下卷
高子三知延寿论
色欲当知所戒论
高子《三知论》曰:人生孰不欲倚翠偎红,沉酣曲,明眸皓齿,溺快衾绸?何知快乐之悦吾心,而祸害因之接踵矣。故庄生曰:“人之大可畏者,衽席之间不知戒者过也。”故养生之方,首先节欲,欲且当节,况欲其欲而不知所以壮吾欲也,宁无损哉?夫肾为命门,为坎水,水热火寒,则灵台之焰藉此以灭也。使水先枯竭,则木无以生,而肝病矣。水病则火无所制,而心困矣。火焰则土燥而脾败矣。脾败则肺金无资,五行受伤,而大本以去,欲求长生,其可得乎?嗟夫!元气有限,人欲无穷,欲念一起,炽若炎火。人能于欲念初萌,即便咬钉嚼铁,强制未然。思淫逸之所,虎豹之墟也,幽冥之径也。身投爪牙而形甘嚅啮,无云智者勿为,虽愚者亦知畏惧。故人于欲起心热之际,当思冰山在前,深渊将溺。即便他思他涉以遏其心,或行走治事以避其险,庶忍能戒心,则欲亦可免。此为达者言也。平居当熟究养生之理,守静之方,秉慧剑截断尘缘,举法眼看破幻影。无为死可以夺吾生,清静恬淡,悉屏俗好;勿令生反速就其死,定性存诚,务归正道。俾仙不误我,而我不误身,久住长年,不为妄诞。然余所论,人孰不曰嚼过饭也。余亦知为熟谈,但人知为嚼过饭,而不知饭所当食;知此谈为熟,奈何熟此谈而不行?所以百日沉痾,经年枕席,芳华凋谢,早岁泉扃。皆由厌常谈而希平地可仙,薄浅近而务谈说高远,于尔身心,果何益哉?徒云自哄自己,毕竟终无一成。吾岂欲人人知予言有本耶?聊自信耳。因录诸经法言,觉彼色欲知戒,俾得天元之寿。
黄帝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圣人不绝和合之道,贵于闭密,以守天真。”
素女曰:“人年六十,当秘精勿泄。若气力尚壮,不可强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疾。”
老君曰:“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生也;情欲出于胸臆,精散神惑,死也。”
全元起曰:“乐色不节则精耗,贪妒不止则精散。圣人爱精重施,则髓满骨坚。”
《仙经》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归心寂静,可以长生。”又曰:“道以精为宝,宝持宜闭密。施人则生人,留己则生己。结婴尚未可,何况空废弃?弃损不竟多,衰老命已矣。”故人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固,齿发衰白,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书》曰:“服丹石以快欲,肾水枯燥,心火如焚,五脏干烈,大祸立至。勿大醉入房,勿燃烛入房,勿远行疲乏人房,勿忍小便入房,勿带疮毒疾病未瘥入房。”
孙真人曰:“大寒、大热、大风、大雨、大雾、大雷,日月薄蚀,星辰之下,神佛之前,更忌元旦、三元、五腊,每月朔望,庚申本命,春秋二分、二社,五月九毒日,每月二十八人神在阴,四月十月纯阴用事,皆不可犯,否则损神,不惟父母受伤,生子亦不仁不孝,戒之戒之。”
高子曰:寡欲者,无伺时日之戒,而自无欲;多欲者,虽律以时日,而一日不能无欲。若尽如太上五百戒中,犯者减算除年,则人寿尽夭亡矣。故立教太严,使人反不知信。然而立教之意,戒人节欲,借时日以惧之耳。余于多戒中仅取以上数条,此大不可犯者为戒。善养生者,当知所恐惧,而无犯此数者。
高子曰:色欲知戒者,延年之效有十:
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入房有术,对景能忘,可以延年。
毋溺少艾,毋困倩童,可以延年。
妖艳莫贪,市妆莫近,可以延年。
惜精如金,惜身如宝,可以延年。
勤服药物,补益下元,可以延年。
外色莫贪,自心莫乱,可以延年。
勿作妄想,勿败梦交,可以延年。
少不贪欢,老能知戒,可以延年。
避色如仇,对欲知禁,可以延年。
身心当知所损论
高子曰:吾人一身,所藉三宝具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故修养之道,保全三者,可以长年。夫人一日之中,一家之事,应接无穷,而形劳百拙,起居不知节宣,万感不令解脱,乃恣意行为,尽力动荡,不知五脏六腑之精,所当珍惜,以养吾形;六欲七情之伤,所当远避,以安吾体。恃年力之壮,乃任意不以为劳,何知衰朽之因,死亡之速,由此而致?令人发槁形枯,蚕眠猬缩,欲求金石以起吾生,草木以活吾命,有是理哉?故当日用起居,喜怒哀乐,行住坐卧,视听笑谈,逐发戒谨,则身无所损,元气日充,精神日足,彭铿比年,嵩乔同寿,敢曰迂妄以自欺哉?当与同志者,共守此道。因录诸经法言,觉彼身心之损,俾得地元之寿。
《素问玄珠》曰:“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脉络伤。伤阳则衄,伤阴则下。”
《庄子》曰:“人有畏影恶迹,而走以避之,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书》云:“凡人于外事,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盖敢于有为即杀身,不敢有为则活其身也。久行伤筋劳于肝,久立伤骨损于肾。故行不疾走,立不至疲。大雾不宜远行,宜饮酒一杯以出。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坐勿背日,勿当疏风。卧间闭口,使真元不失,邪气不入。”
《淮南子》曰:“大喜坠阳,故喜勿极,极则伤魄,魄伤则狂,使意不存而皮革焦。忿怒则气逆,大怒破阴,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而阴缩拘挛。”
庚桑曰:“全汝形,抱汝生,毋使汝思虑营营。故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则形体不弊,精神不散,可以延年。”
《灵枢经》曰:“内伤忧恐则气上逆,六输不通,血凝不散,津液渗漏,恍惚不宁,四肢不耐。恐惧不解则精伤,骨酸瘈瘲,五脏失守。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故临危冒险则魂飞,戏狂禽逸兽则神恐。”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心有所憎勿深憎,当运心于平等;心有所爱勿溺爱,不令偏颇而改正。不然损性伤神。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心之神发乎目,久视则伤心。肾之精发乎耳,久听则伤肾。
《书》曰:“疑惑不已,则心无所主,正气不行,外邪来干,失寐忘寝,昏昏默默,渐成虚劳。”
《书》曰:“谈笑以惜精气为本,笑多则肾转腰疼。行走勿语,伤气。语多则住而再语。故老君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真人曰:“常习不唾地,有则含以咽之,使人精气常留,面目光彩。故曰:‘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又曰:‘津液者,吾身之宝,宝聚则为富翁,宝散则为贫客。’”
《闲览》曰:“目疾切忌洗浴,令人目盲。饱食沐发,冷水并热泔洗头,冷水濯足,皆令人头病。炊汤隔宿洗体成癣,洗面无光,作甑哇疮。”
真人曰:“发宜多栉,手宜在面,齿宜数叩,津宜常咽,气宜常炼,五者修昆仑之法。”
《书》曰:“大小二便勿强闭忍,忍小便成淋,忍大便成痔。或涩或滑,又勿过度,皆伤气害生,为祸甚速。”
《书》曰:“罗绮成于天蚕,制造出自人力,勿轻剪裁,以为华美,以折福寿。春冰未泮,当下厚上薄,养阳收阴。大暑宜脱汗衣,勿冒风触。冬日之衣,急脱急着,棉衣不可顿加,稍暖又宜暂脱。北方语曰:若要安乐,不脱不着。南方语曰:若要安乐,频脱频着。”
高子曰:身心知损者,延年之效二十:
四时顺摄,晨昏护持,可以延年。
三光知敬,雷雨知畏,可以延年。
孝友无间,礼义自闲,可以延年。
谦光辞让,损己利人,可以延年。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人我两忘,勿竞炎热,可以延年。
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
勿为无益,常慎有损,可以延年。
行住量力,勿为形劳,可以延年。
坐卧顺时,勿令身怠,可以延年。
悲哀喜乐,勿令过情,可以延年。
爱憎得失,揆之以义,可以延年。
寒温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
动止有常,言谈有节,可以延年。
呼吸精和,安神闺房,可以延年。
静习莲宗,敬礼贝训,可以延年。
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
儿孙孝养,僮仆顺承,可以延年。
身心安逸,四大闲散,可以延年。
积有善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
饮食当知所损论
高子曰:饮食所以养生,而贪嚼无忌,则生我亦能害我,况无补于生,而欲贪异味,以悦吾口者,往往隐祸不小。意谓一菜,一鱼,一肉,一饭,在士人则为丰具矣,然不足以充清歌举觞,金匏银席之燕。但丰五鼎而罗八珍,天厨之供亦隆矣,又何俟搜奇致远,为口腹快哉?吾意玉瓒琼苏与壶浆瓦罐,同一醉也;鸡跖熊蹯与粝饭藜蒸,同一饱也。醉饱既同,何以侈俭各别?人可不知福所当惜。况《物理论》曰:“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养性之术,当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谷气且然,矧五味餍饫,为五内害哉?吾考禽兽谷食者宜人,此世之常品是也。若远方珍品,绝壑野味,恐其所食多毒,一时尚珍,其于人之脏腑宜忌,又未可晓。悦口充肠,何贵于此?故西方圣人,使我戒杀茹素,岂果异道者哉?人能不杀则性慈而善念举,茹素则心情而肠胃厚,无嗔无贪,罔不由此。即宣尼恶衣恶食之戒,食无求饱之言,谓非同一道耶?余录诸经法言,觉彼饮食知忌,俾得人元之寿。
《内经》曰:“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长有天命。酸多伤脾,肉(月刍)而唇揭;咸多伤心,血凝而色变;甘多伤肾,骨病而齿败;苦多伤肺,皮槁而毛落;辛多伤肝,筋急而爪枯。”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食热温食讫,如无冷食者,即吃冷水一两咽,甚妙。若能恒记,即是养性之要法也。凡食,欲得先微吸取气咽一两咽,乃食,主无病。真人言:热食伤骨,冷食伤脏。热勿灼唇,冷勿痛齿。食讫踟蹰,长生。饱食勿大语。大饮则血脉闭,大醉则神散。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此皆助五脏,益血气,辟诸病。食酸咸甜苦不得过分。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尤顺天理。燕不可食,入水为蛟。蛇所吞亦不宜杀之。饱食讫即卧,成病,背疼。
饮酒不宜多,多即吐,吐不佳。醉卧不可当风,亦不可用扇,皆损人。白蜜勿合李子同食,伤五内。醉不可强食,令人发痈疽,生疮。醉饱交接,小者令人面皯咳嗽,大则不幸伤绝脏脉,损命。
凡食欲得恒温暖,宜入易消,胜于习冷。
凡食皆熟胜于生,少胜于多。饱食走马,成心痴。饮水勿急咽之,成气病及水癖。人食酪勿食酢,变为血痰及尿血。食热食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颜色,面如虫行。食热食讫,勿以醋浆漱口,令人口臭及血齿。马汗息及马尾毛入食中亦能害人。鸡兔犬肉不可合食。烂茅屋上水滴浸宿脯,名曰郁脯,食之损人。
孙真人曰:“久饥不得饱食,饱食成癖病。饱食夜卧失覆,多霍乱死。时病新瘥,勿食生鱼,成痢不止。食生鱼勿食奶酪,变成虫。食兔肉勿食干姜,成霍乱。人食肉,不用取上头最肥者,必众人先目之食,食者变成结气及疰疠。凡食皆然。”
《参赞书》云:“凡空腹勿食生果,令人膈上热,骨蒸作痈疖。铜器盖食,汗出落食中,食之发疮,肉疽。触寒未解,食热食亦作刺风。饮酒,热未解,勿以冷水洗面,令人面发疮。饮食勿沐发,沐发令人作头风。荞麦和猪肉食,不过三顿成热风。干脯勿置秫米瓮中,食之闭气。干脯火烧不动,出火始动,擘之筋缕相交者,食之患人或杀人。羊脾中有肉如珠子者,名羊悬筋,食之患癫痫。诸湿食不见形影者,食之成疰,腹胀。暴疾后不用饮酒,膈上变热。”
《食忌》云:“凡新病瘥,不可食生枣、羊肉、生菜,损颜色,终身不复,多致死,膈上热蒸。凡食热脂饼物,不用饮冷醋、浆水,善失声若咽。生葱白合蜜食害人,切忌。干脯得水自动,杀人。曝肉作脯不肯燥,勿食。羊肝勿合椒食,伤人心。胡菰合羊肉食之,发热。”
《延命录》曰:“饮以养阳,食以养阴。食宜常少,亦勿令虚。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冬则朝勿令虚,夏则夜勿令饱。饱食勿仰卧,成气痞。食后勿就寝,生百疾。凡食,色恶者勿食,味恶者勿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父母并自己生肖犯者勿食。露食勿食。藏物不密者勿食。物色异常者勿食。三厌勿食。鱼无肠胆勿食。异形勿食。菌有毛、背无纹者勿食。闭口椒勿食。饮馔上有细白末子并黑细末子者勿食。炙爆承热勿食。藏物作气勿食。铜器盖物勿食。旋作生酢勿食。兽禽脑子勿食。六畜自死勿食。果实双仁勿食。肉块自动者勿食。鸡心勿食。蹄爪带毛者勿食。凡禽六指三足四距者勿食。凡卵上有八字痕者勿食。种种生物,或月令当忌,或五脏相反,或宜或忌者,座右当置《食鉴本草》,以为日用口食考证,无俟琐缀。饮酒食肉,名曰痴脂,忧狂无恒。食良药,五谷充悦者,名曰中士,犹虑疾苦。食气,保精存神,名曰上士,与天同年。”
高子曰:饮食知忌者,延年之效有十八:
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
随时随缘,无起谋念,可以延年。
毋好屠宰,冤结生灵,可以延年。
活烹生割,心惨不忍,可以延年。
闻声知苦,见杀思痛,可以延年。
禽羞兽品,毋过远求,可以延年。
勿食耕牛,勿食三义,可以延年。
勿尚生醢,勿饱宿脯,可以延年。
勿耽曲蘖,致乱天性,可以延年。
惧动刀砧,痛燔鼎镬,可以延年。
椒馨五味,勿毒五官,可以延年。
鸟衔鼠盗,勿食其遗,可以延年。
为杀勿食,家杀勿食,可以延年。
闻杀勿食,见杀勿食,可以延年。
勿以口食,巧设网阱,可以延年。
勿以味失,笞责烹调,可以延年。
一粥一菜,惜所从来,可以延年。
一颗一粒,不忍狼藉,可以延年。
最上一乘妙道
最上一乘无上至真妙道,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凈为丹基,无为为丹母,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室欲惩忿为水火交,情性合一为金木并,洗心涤虑为沐浴,存诚定意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险,见性为凝结。三元混一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至士可以行之,功满德隆,直超圆顿,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八段锦导引法图
(图略)
闭目冥心坐, 【冥心盘跌而坐。】 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叉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闻。】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移两手心掩两耳,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 微摆撼天柱, 【摇头左右顾,肩膊随转动二十四,先须握固。】
赤龙搅水津。 【赤龙者舌也,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津液生而咽。】 漱津三十六, 【一云鼓嗽。】 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
【所嗽津液分作三口,作汩汩声而咽之。】 龙行虎自奔。 【液为龙,气为虎。】 闭气搓手热,
【以鼻引清气闭之,少顷,搓手急数令热极,鼻中徐徐乃放气出。】 背摩后精门。 【精门者,腰后外肾也,合手心摩毕,收手握固。】
尽此一口气, 【再闭气也。】 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想用心火下烧丹田,觉热极即用后法。】 左右辘轳转,
【俯首摆撼两肩三十六,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鼻引精气,闭少顷间。】 两脚放舒伸。 【放直两脚。】 叉手双虚托,
【叉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 低头攀脚频, 【以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 以候逆水上,
【候口中津液生,如未生再用急搅取水同前法。】 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谓再漱三十六,如前口分三咽,乃为九也。】
咽下汨汨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 【摆肩并身二十四次,再转辘轳二十四次。】 发火遍烧身。
【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想时口鼻皆闭气少顷。】
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迍。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诀曰:其法于甲子日,夜半子时起首,行时口中不得出气,唯鼻中微放清气。每日子后午前,各行一次,或昼夜共行三次,久而自知。蠲除疾病,渐觉身轻,能勤苦不怠,则仙道不远矣。
高子曰:以上名八段锦法,乃古圣相传,故为图有八。握固二字,人多不考,岂特闭目见自己之目,冥心见自己之心哉?趺坐时,当以左脚后跟曲顶肾茎根下动处,不令精窍漏泄云耳。行功何必拘以子午,但一日之中,得有身闲心静处,便是下手所在,多寡随行。若认定二时,忙迫当如之何?入道者,不可不知。
陈希夷左右睡功图
(见图)
去病延年六字诀 【其法以口吐鼻取。】
总诀
此行六字功夫秘要诀也。非此,六气行不到于本经,以此导之,若引经耳,不可不知。
肝若嘘时目睁精, 肺知呬气手双擎。
心呵顶上连叉手, 肾吹抱取膝头平。
脾病呼时须撮口, 三焦客热卧嘻宁。
吹肾气诀
肾为水病主生门, 有疾尪羸气色昏。
眉蹙耳鸣兼黑瘦, 吹之邪妄立逃奔。
呵心气诀
心源烦躁急须呵, 此法通神更莫过。
喉内口疮并热痛, 依之日下便安和。
嘘肝气诀
肝主龙涂位号心, 病来还觉好酸辛。
眼中赤色兼多泪, 嘘之立去病如神。
呬肺气诀
呬呬数多作生涎, 胸膈烦满上焦痰。
若有肺病急须呬, 用之目下自安然。
呼脾气诀
脾宫属土号太仓, 痰病行之胜药方。
泻痢肠鸣并吐水, 急调呼字免成殃。
嘻三焦诀
三焦有病急须嘻, 古圣留言最上医。
若或通行去壅塞, 不因此法又何知?
四季却病歌诀
春嘘明目木扶肝, 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 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 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 其功尤胜保神丹。
养心坐功法
时正坐,以两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相虚筑,各六度,又以一手按腕上,一手向上拓空如重石。又以两手相叉,以脚踏手中各五六度。能去心胸间风邪诸疾。关气为之良久,闭目,三咽,三叩齿而止。
养肝坐功法
时正坐,以手两相重,按髀下,徐捩身,左右各三五度。又以两手拽相叉,翻覆向胸三五度。此能去肝家积聚风邪毒气,余如上。
养胆坐功法
时平坐,合两脚掌,昂头,以两手挽脚腕起,摇动,为之三五度。以两手拓地,举身努腰脊三五度。能去胆家之风毒邪气。余如上止。下同。
养脾坐功法
时大坐,伸一脚,屈一脚,以两手向后反掣,各三五度。又行跪坐,以两手据地,回头用力虎视,各三五度。能去脾脏积聚风邪,喜食。
养肺坐功法
时正坐,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去肺家风邪积劳。又行反拳捶脊上,左右各三五度。此法去胸臆间风毒。闭气为之良久,闭目咽液,三叩齿为止。
养肾坐功法
时正坐,以两手止从耳左右引胁三五度,可挽臂向空抛射,左右同,綟身三五度。更以足前后逾,左右各十数度。能去腰肾膀胱间风邪积聚。余如上法。
凡欲修养,须静室焚香,顺温凉之宜,明燥湿之候。每夜半后生气时,或五更睡觉,先呵出腹内浊气,或一九止,或五六止,定心闭目,叩齿至十六通,以集心神。然后以拇指背拭目大小眦九过,兼按鼻左右七过。以两手摩令极热,闭口鼻气,然后摩面,不计遍数,为真人起居法。次以舌拄上腭,漱口中内外津液满口,作三咽下,令入胃中存,胃神承之。如此作为,是三度九咽,庶得灌溉五脏,光泽面目,极有效验,不可轻忽。余意六字之法,某脏有病,当以某字治之,不必俱行,恐伤无病之脏,当酌量以行可也。然呵字一法,心脏热者,秋冬睡醒,当呵出三五口,以去五脏壅气,此又不可废者。
心书九章
【此至真妙道,人能熟玩精思,仙阶可步,矧延年却病云乎?此下三录,皆紫府南宫极玄妙语。】
赵古蟾曰:“三教之道,同一心地,法门有三,学儒者,学此而已;修仙者,修此而已;参禅者,参此而已。舍此心而他求,所谓旁蹊曲径耳,苦己劳形,终无所成。学者倘即是书,反复玩味,其理自明。其理既明,当继之以力行。力行不倦,则三教圣贤之阃域,可造进而无疑矣。然是书也,岂但为初学之士发哉?
原心章第一
八万四千法门,同归方寸。故首题原心意。
夫心,先天地而独存,历事变而不朽,先际无始,后际无终。廓彻圆通,灵明虚湛,所谓体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所谓用也。造物无方,灵变莫测,所谓神也。五常百行之所由始,万物万事之所由终,所谓道也。夫人未生之初,体用混融,万殊一致,虽不可得名状,心非无也。既生之后,如月当空,随水现形,各各禀受,无欠无余,圣智非增,凡愚非损,心非始有。心之静,性也;动,情也;动而不止,欲也。性情欲三者,同出而异名也。性固善,情欲一萌,而有恶焉。情动欲萌,智诱物化,物化不已,心存无几。溺于染缘,移于习气,染习既深,昧其本真矣。圣智善返,则为圣智;凡愚忘返,则为凡愚。圣智凡愚之分,返与不返耳。返,固善也,不返,忘也,悲夫!
究竟章第二
既知道心,便当究竟。故次之以究竟章。
道也者,心也,日用常行之谓也。于眼曰视,于耳曰听,于鼻曰嗅,于口曰言,于手曰举,于足曰履。饥则思食,渴则思饮;冬则思裘,夏则思葛。行住坐卧,苦乐逆顺,无往而非道之所寓,特昧性而不知耳。凡是数端,日用常行之大者,当究竟体认,果何为哉?苟知其所以然,则与道思过半矣。
实证章第三
究竟此理,以悟为期。故次之以实证章。
学贵实证,道贵实悟。学非实证,口耳文字之谓也;道非实悟,情识意解之谓也。夫欲实证实悟,当坚其信心,确其素志,既坚且确,无难焉。盖大道虚无,不可名状,无声色接于耳目,可以见闻;无法度授与学者,可以造进,贵在自证自悟耳。非坚其信心,确其素志,而能坐进是道者,未之有也。所谓实证实悟者,非枯坐灰心,以待其悟,当于日用常行之间,常常体认,常常提撕,力到功深,自有所得。自得之妙,如获拱璧,如归大家,如大梦之初醒,如积冰之已泮,其乐不可云喻矣。儒家所谓寻仲尼颜子乐处者,乐此者也;禅宗所谓禅悦法喜者,悦此者也;道教所谓当此之时喜极难言者,喜此者也。学道参禅,不得其实,而自谓实证实悟者,是自诬也。自诬可乎?既得实证实悟,见得亲切,认得的当,通身手眼,全体金刚,一切处所,皆知下落,才到此地位,便得实证实悟的道理,尽情贬向无生国里。切不可执为奇特,如此方有门分相应。所以古人道:“认着依前还不足。”若也认着执着依前,只在妄想情识中,未免又被识神搬弄,引入阴界中去,辗转轮迥,无所休息,学者切宜慎之。
破幻章第四
既得实证实悟,当识破万幻,庶不为万事所累。故次之以破幻章。
一切世间,皆同幻化,以有形,故不能长久。草木禽兽之脆,蜎飞蠕动之微,固其宜也。至大者天地,至坚者金石,成住坏空,皆不能免,况于人乎?若不明此身是幻,以五尺有限之躯,与天地间无涯事物相酬应,加以功名利禄富贵声色,互相煎迫,精神气血,阴消阳耗而不知觉,毋怪乎渥然如丹也为枯槁,黟然如黑者星星矣。一旦亡形弃质,同于臭腐,虽亲于妻子,亦掩鼻而不敢近,睥睨而不敢视,禽兽不若也。当此之时,不审平生所好所尚,果能与生死敌乎?夫惟不敢敌,随业流转,轮于诸趣,生已复死,死已复生,生死相继,备受诸苦,如循环然,无有休息。是以至人知一切物为幻,一切物如梦,一切法如空花阳焰,一切有为如镜中像,如水中月。以是故尘视珠玉,铢视轩冕,以声色如粪壤,等生死如浮沤。其应物也,如鉴空衡平,妍媸轻重,来则应之,不来勿求。过则化之,既化勿留。能转于物,不为物所转。能应于事,不为事所应。以其生也,由太虚而来,故同太虚无滞碍。及其死也,复归太虚。噫,彼圣人者,果何为而然哉?识破万幻,不染诸缘,君子以是知其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