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郜媽琉璃心 |
不同的”心”视野,不同的新风景
人生的困苦就是人生宽广的来源。
10多年来独自旅行时,不论多么的疲累,我一定会仔细完成当天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方才就寝,后来在翻阅检视当年所做的笔记,发现自己着墨最多的,并非旅途中风景的美丽,而是那些在偏远寂寞的山林、草原、沙漠中,与之短暂相逢又剎然离别的人。
那些终一生我与他们多半不会再有相见之时,连名字我都记不清的人,他们或曾照亮我孤寂的旅程,或曾抚触到我内心的温柔,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许多或深或浅的印记,协助我去用另一种观点、角度来观看人生。
马利亚曾出现在许多介绍中国驯鹿人的中外杂志上,我笑称她是鄂温克驯鹿人最火的女模特,我初见马利亚那年她已80余岁了,许多比她还年轻的驯鹿人,都留在山下村子的养老院安享余年,只有她还是伴着驯鹿餐风露宿于大森林里。
马利亚的一生遭遇过许多伤心事,丈夫在39岁时就因醉倒雪地而冻死,儿子与女婿,也分别在30多岁时因酒精中毒发疯开枪自杀;女儿在一年发大水时溺毙,留下一对年幼儿女…但马利亚布满风霜痕迹的脸容,却看不见丝毫愁苦之色,甚至在干活时还会轻哼着一些小曲。
我好奇的想知道,在面对如此一个被撕成碎片的人生,她仍能保有喜乐平和之心的原因究竟在那?马利亚露出温和的笑容说:
「自怜所带给人的痛楚,往往比事情的本身还要来得痛,因为它会不断重复那些伤痛往事来加深心的伤痕;我没法去阻止已经发生的不幸事,但我可以阻止用『自怜』来让我的心被撕成碎片!」
一个藏族老太太说得更好了:
「一生的幸福也是幸福,一刻的幸福也是幸福,人生应该尽情去享受欢乐,那怕欢乐只有一分一秒,都得在感谢神明恩赐下,不去错过享受它的机会。」
这些从没有离开过大山,也不识字未曾读过任何一本励志书的女人们,她们究竟是从何得到去理解幸福智慧的呢?
后来在那些偏远特困区行旅时,经常会兴起如此的疑惑,生活在如此物资缺乏,整日辛苦劳动不休的他们,为何却很少见到忧心忡忡的容颜,和怨声载道的叹不平,他们面对生活中挫折不平的勇气与韧性到底从何而来?
就如同我舍弃原先,可以轻松扮演在家等候丈夫孩子归家;可以打扮得光鲜亮丽,与友人们坐在高雅怡人的餐厅用餐、喝下午茶,闲闲谈些花雪月、丈夫孩子的女人,而选择蓬头垢面的奔波于荒山野地,忍受居于缺水断电满是臭虫跳蚤的旅店,以及必须面对饥饿疲倦疾病危险侵袭的独行侠孤寂行旅,旁人也一定不能理解,我在其中所得到筑梦的快乐与幸福感吧?
每个人对于幸福所下的定义都会是不同的,但共同之处是在于,你是否集中心力去观看你所拥有的,而非定睛于那些失去的。
试着开始清理点数自己所拥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