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一定需要婚姻吗?

(2009-07-17 09:24:26)
标签:

婚姻

妻子

才情

作曲家

舒曼

育儿

分类: 郜媽老花眼

            女人一定需要婚姻吗?

              郜莹

    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奖的台湾中研院长李远哲,在一个颁奖场合中,以自身为例为女性叫屈,他坦诚的说:

    「虽然我太太比我聪明,在校成绩也比我优秀,但由于结婚后不可能夫妻双方都同样从事烦忙的研究工作,所以她决定牺牲自己留在家里。」

    李远哲简短的话,可以说点出了许多杰出女性在步入婚姻后的共同命运。

 

    而透过一些对历史名人追根究底的著作,更让人讶然的发现,许多名人身边与其同样具有才情的女人,不只是更有天份的另一半,往往也是被剽窃创意的另一半,如以「沉思者」闻名于世的罗丹雕塑里,也吸取了女友卡蜜儿的才情,罗丹许多大型创作其中手和脚的部份都是卡蜜儿塑造;着明「梦幻曲」作者舒曼,是在妻子克拉拉的影响下,才重拾传统的交响曲与四重奏形式,他所创作的乐曲中也有妻子创作的痕迹;爱因斯坦最著名的「相对论」里,有其妻子梅丽可的原始创意,及借重了妻子的重要数学运算….

    但我们看看这三位与丈夫或情人旗鼓相当的女性,在受到传统「性别分工」的角色认定思维的影响下,她们的下场为何?

    当年被爱因斯坦视为可以刺激他思维、提供他源源不断想想力,本身也曾被认定为一个前程似锦年青物理学家的妻子梅丽可,在逐年负担起生儿育女照顾家庭责任,以及丈夫不能接受妻子在学术工作上的抱负与雄心下,逐渐收起自己的聪明敏锐,停顿自己在专业领域上的奋进,结果在将自己退居二线变成丈夫襄助角色,还是没法达成情瑟和鸣的期盼,在才华被丈夫吸纳殆尽后,成为爱因斯坦的下堂妻。

    曾经拥有让人震惊的天才,被罗丹视作是唯一的灵感源泉,是情人又是竞争者的卡蜜儿,她在与罗丹相处的漫长十五年中,属于卡蜜儿的作品极少,这也间接地说明了卡蜜儿愿意为爱付出一切而不加以计较,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失去自己的孩子,在离开罗丹后,更为了摆脱罗丹的阴影,她用了整整一生来挣扎,最后痛苦和顽念逼迫她失去理智,后半生孤寂的留居在精神病院。

     即便是三个女人中,唯一境遇让人感觉还「堪可」的舒曼妻子克拉克,她的一生也可以看到受困于婚姻中的无奈。

    克拉拉其实是一位相当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与编曲家,有人将她归类为 neglected composers,意思是未获得应有重视的作曲家,在1996年她逝世一百周年时,许多人为她大力奔走,提醒世人正视克拉拉的音乐,但大家提到她时,却仍是会在她名字之前冠上「舒曼之妻」,以及她与终身未娶的著名音乐家布拉姆斯之间,那段迷样的爱情。

    克拉克与舒曼在历经波折终于结婚后不久,舒曼就为精神疾病所苦,最后死于波昂的精神病院中。丧夫后的克拉拉为了将舒曼介绍给世人,也是为了抚养八个儿女,不得长年旅行欧洲各国演奏舒曼的音乐。

    对女性而言,婚姻常常成了一生的分水岭,小时候经常能得到比较多的爱护,恋爱阶段也多半甜蜜幸福,但一旦为人妻、母后,角色就有了巨幅的变化,往往成了最容易被「牺牲」掉的人,并且最吊诡的是,嫁得越是与自己才智匹配的男人,妻子越会被「牺牲」掉。

    所以,女人,尤其是一个杰出的女人一定需要婚姻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