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帮助孩子脱离”生活白痴”

(2009-03-02 13:43:24)
标签:

育儿

分类: 郜媽賣娃

        帮助孩子脱离生活白痴

            文:郜莹

郜妈爱说笑

    大雪过后张家的十三岁儿子虎子决定去帮邻居铲雪来赚取零用金,张爸爸要他先帮忙把自家门前积雪清一清。

    虎子:

    ”我清除家门口雪你会付我多少钱?”

    张爸爸大怒道:

    ”你这可是在做自家的事!好,我让你凭良心来说我该给你多少钱好了!”

    虎子一言不发的出门,把门口的积雪铲除干净后走进家门对父亲说:

    “好,我已经凭我的良心把积雪给清干净了,现在你就凭良心来付我钱吧!”

郜妈侃一侃

    一位在北京某大学任教朋友感慨的说:

    “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娇生惯养了!”

    他会发出如此慨叹之因起于请学生去炸酱面馆用餐,当面端上桌后,竟有一孩子口出”咦”的怪叹声:

     “这炸酱面怎么跟我在家吃的不一样?”

    原来平日他在家吃炸酱面都是妈妈替他拌好了才端给他吃,他从来没见过没被筷子搅拌过的炸酱面。

    这位北京朋友非常的聪明能干,身怀多种如外语、摄影、中西医术、电器修理…等技能都是靠”自学”而来,在”能”干之下,就往往因看不过自己孩子和学生的”不能干”,而去”代”干了许多事。

    我看着对孩子的”不能干”一边发出怨叹,却又一边替他们”努力服务”的朋友,彷佛看到了许多勤劳的中国父母,因为四肢太勤的养育方式,而培养出一群超级生活白痴的孩子

   “到小学六年级孩不会绑鞋带,因为每天都是妈妈帮他绑好才出门,如果在学校鞋带松了,那一整天就拖着鞋带走路。”

   “许多小孩只要是离家超过五百公尺就不认得路了,因为孩子到那里都是由父母负责接送。”

不会剥水果皮、煎荷包蛋、铺床、缝纽扣、绑鞋带、不认路…的”白痴”孩子越来越多,更遑论分担做家事的孩子更是”人间珍品”。

   ”写功课的时间都不够了,只要他们能专心把学习搞好,那些生活’小事’爸妈能帮得上一手的就顺手包办了呗!”

  爸妈能帮孩子做”老妈子”一辈子吗?

 

    一位台湾友人,曾陪同去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的儿子做老妈子半年,后因另有一孩子需要照顾返回台湾,她才刚踏进家门就接到儿子的电话:

    “妈妈,为什么我煮出来的饭是灰色的?”

    原来吃了二十多年饭的儿子,完全不知道米在煮前需要先经过掏洗。这个孩子后来学成归国,曾在他自己的租屋中亲自下厨”办桌”请客吃饭,我也在受邀之列,在酒足饭饱告辞出门时,他再三拜托我:

    ”千万不要让我妈妈知道我会做菜!”

   因为让他妈妈知道他有如此”能干”后,回妈妈家就不行继续享受”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大少爷待遇啦。他还挤了挤眼睛对我说:

   “其实我要阿姨你帮忙瞒着妈妈的原因,主要还是考虑到妈妈在知道我居然也能做她能干的事,她可是会有失落感的!”

 

   爸妈真的有像孩子想的那么爱做吗?

 

    如果父母一点家事都不让孩子做,将来儿女长大后即便有时间,也往往宁愿去外打工赚钱,也不愿意帮忙做家事。

    若不想替孩子做一辈子的”老妈子”,和让孩子不变成连自己生活都无法自理的”生活白痴”,甚至可以从做家事培养出负责任、抗压与生活创意,不妨从孩子开始学走路后,就开始训练他拣玩具、把书放到指定的地方、拿碗筷、收衣服、做菜、扫地、洗衣、采买、参与家中设计布置….所有”家中之事”。

 

郜妈老实招

1.必须先划分清楚何谓家务事和个人事务:如事关家中超过一个人以上的事务就是”家务事”,如清扫、买菜做饭等,但如果家中的狗猫是当初某个人坚持要养的,照顾狗猫的责任就是坚持养人的”个人事务”。

2.每个人所担任的家务事可以有所变换: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藉此接触学习到不同的家事,也可以减少重复做一件事的厌倦感,可两、三个月更换一次。

3.家事最好能由父母陪着一起做:一方面是便于父母教导,二方面是避免孩子产生”大人指使小孩做家事”不愉快的感觉。但千万要记住自己是”陪伴”者而非”主角”,所以手要放懒一点,嘴也放勤快些-多说些夸赞的话,少说些嫌东嫌西的泄气语。

4.做家事与给零用钱不要混在一起:否则年纪小会觉得很开心做家事拿零用钱的事,到长大后发现去外面打工赚得更多,又可以结交到朋友有更多乐趣时,就会不愿意在家做家事赚钱了。

5.当孩子课业较重时仍要要求他们做家事:可以减少他们做家事的次数或份量,或偶一因为当天课业太多或要考试尤其他家代做,但仍要坚持”做功课和读书不是没时间做家事”的理由,让孩子学习将简单、体力型的家事当成是运动,让脑子得到休息、转换心情的一种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