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在学会赢前先学会认输
(2008-11-12 17:17:19)
标签:
育儿 |
分类: 郜媽賣娃 |
教孩子在学会赢前先学会认输
文:郜莹
跟就读小一与小三的侄子玩”大富翁”,两个小家伙年纪虽小,却是玩这个纸上游戏的高手,因此只见大侄子不一会儿就坐拥了好几栋房子,小侄子则手握巨款。
面对这样的游戏局势,我自己并不以为意,但两个小家伙却不时小心翼翼的窥探着我的脸色。尤其是在游戏结束结算个人家产,我呈现大败局面时,既赢了房子又赢了巨款的大侄子,和小输哥哥的小侄子脸上不仅不见张扬喜色,反而充满惶恐将坐落在图纸上的房子打乱,个人面前的玩具纸钞拢成”公家的”。
“姑姑这次不算,只是你运气不好,我们再来玩一次,一定让你赢!”
为了让我”一定赢”,接下来的那次游戏,两个小家伙不时用眼色和咬耳朵的方式,相互提醒对方”不要赢”,我既感动两个孩子年纪还小,就能体贴到别人的情绪;却也不免产生了疑惑-
小小年纪就连玩游戏都不愿输人,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小孩会如此重视输赢,是否是被大人教导出来的?
后来逛”新浪育儿”时,在”小马淼儿”博客上看到淼儿妈妈所写的,有关”淼儿和爸爸、爷爷下直放棋”的纪录-
淼儿因以极短的时间就从完全不会下棋,到知道给爸爸设局,让爸爸在得意”名师出高徒”心理促使下,替淼儿口出狂言,向爷爷挑战:
“爸爸,您小心点儿,您不一定能赢得了淼儿。只要您稍微疏忽一下,她就抓住机会赢棋了。”
结果爷孙两人对奕时,爷爷居然不按父亲让淼儿先走的游戏规矩,而是采正规对奕方式“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谁先走,并且是爷爷获得了优先行棋权,让淼儿一开始就尝到了”输”的滋味。
接下来下的三盘棋中,第一局为和棋;第二局淼儿在爷爷用计设局下败下阵来;第三局一开始不久,在一旁观战淼儿爸妈,看到爷爷又布了一个巧妙局,没发现淼儿的局已先一步赢了爷爷,而误下判定爷爷又赢棋后,淼儿发怒将棋盘一扯说不公平!即便后来家人承认错判,而予以修正结果为淼儿先一步赢了爷爷,但是尝到”输的滋味”的淼儿却严重表态,再也不和爷爷下棋!
让我觉得惊讶佩服的是,在面对这场下棋事件,淼儿妈妈没有像一些父母,将淼儿这个”输棋事件”轻视为”就是小孩子赢得起,输不起的闹脾气嘛”,而是深一层的去躬身自省,淼儿会出现那些”突槌”言行(台语”超人意料之外”),父母是否也该负责任?
然后检讨归纳出原因出在,淼儿爸爸的高度赞扬,让淼儿过度膨胀了自己的能力,产生轻看敌手的心态,因此尝到输棋的滋味后,又受到错判的委曲,在不服气、失败等各种复杂心理的促使下,就呈现出”输不起”的情绪表现了。
看完淼儿妈妈的博文分享,引发我另外一个思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教育观念,是否替许多父母设下了”教养的陷阱”?教养孩子是否更该去强化的是”学会赢前先得学会认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