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郜媽賣娃 |

先幫助人家"帶"孩子,建立'媽媽網" 急難時這些媽媽們就能成為好幫手(攝於兒子2歲)
在向丈夫提出,希望每年能有两个月的时间,离开家去做旅行采访写作时,丈夫反问我句:
「那孩子怎么办?」
我本来想呛声回去:
「怎么办?他们不是还有个爸在家吗?」
但我清楚,如果我说上这么一句话,接下来肯定就是两人干上一架,无法解决事情,所以捺下不满的情绪,低眉顺眼的设下一个套:
「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我把孩子的事情能安排好,我就能出去?」
丈夫点点头,因为在他直觉思维里,要想安排好一个六岁,一个三岁孩子的「托管」,绝不是件容易事。
却没料到,我这老婆居然是个「惦惦吃三碗公」(台语静静吃三晚饭)的能耐人,三两天就解决好了孩子托管事宜;
而且最让他「佩服」的是,老婆看似「无为」,却「有治」的将自己的工作,和孩子的教养都能做得「像个样」。
而我的「无为」却「有治」的秘招就是-
做个能提供资源、创造资源与善去整合周遭资源的妈妈。
也就是和邻里、儿女的朋友老师与自家亲属长辈搞好关系,让「朋友多多,敌人少少」。
而怎么将关系给搞好呢?即是先伸出友谊之手去帮助人家,让自己先成为"资源提供人"。
前一篇:愛會殺人
后一篇:不要用说故事来给孩子「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