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攝於兒子七歲女兒四歲
笑一笑
老师问在上课时,总是不停在座位上动来动去的阿耀:
「你将来长大后想要做什么?」
阿耀:「开飞机的。」
「嗯,挺好!」师说。
「但至少你现在得先学会,用安全带把自己给扣紧在座位上呗!」
侃一侃
要不注意到爱爸爸,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爱爸爸并不姓「爱」,他那优秀的儿子也不姓爱,但是只要你看过爱爸爸,就会发现他简直就是发明电灯泡的爱因斯坦翻版。
爱爸爸有一头跟爱因斯坦一模一样的灰白乱发;如果再跟他有一点认识后,你会更加相信-爱爸爸绝绝对对与爱因斯坦有「基因关系」!
因为,他们对「实验研究」有同样疯狂的热情。
只不过,爱因斯坦专注的是科学上的「实验研究」,爱爸爸专注的却是对儿子学习上的「实验研究」。
爱爸爸是如何对儿子学习上进行「实验研究」的呢?先得从他做爸爸的「背景」说起。
到了56岁才好不容易「老蚌生珠」,哦不!应该是「老来得子」的爱爸爸,很重视专家们所说的「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不能重新来过」,和推销奶粉的广告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于是吓了一个很大的决定-
辞掉工作回家做奶爸!
爱爸爸辞掉的工作可不是普通的工作,而是一个月收入有十来万;上下班有司机替他开车;进办公室时,会有好多人站起来向他鞠躬,「狗腿」的说「总经理早」的总-经-理哟!
爱爸爸辞职后,把管理大公司的那一套来管理他儿子,从喂奶、洗澡、上厕所、睡觉…这些生活习惯的训练,到何时该放什么音乐、读怎样的书籍、玩什么游戏、做什么运动…德智体方面的培育,都是一套套的先拟企划,再沙盘推演、实际执行..
可是他那儿子「小爱爱」也像爱因斯坦所研究的科学项目般,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小爱爱」在上幼儿园不到一个星期,就遭到幼儿园老师的「退货」,因为他打遍园中无敌手,许多孩子都被他打的不愿来上学。
爱爸爸牵着被老师视作「不良品」的儿子,连续又转了几家幼儿园,也通通过不了「试用期」。
因为「小爱爱」总是无法像其它孩子般能乖乖坐着,总是喜欢乱站起来跑跑跳跳、东摸西摸和找人讲话,这样「惹人烦」的举动,自然会让小朋友不爽,很容易就引起先动口再动手的混乱。
有好几位老师都跟他说:「带你儿子去看小儿心理医生吧,他一定是过动儿。」
伤心却不死心的爱爸爸坚信自己的孩子「不过动」,只是比一般孩子来得活泼顽皮了一点,为了证实他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还是带孩子去看了小儿心理医生。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明了,原来他家「小爱爱」的学习类型,不属于一般传统学校喜欢的乖宝宝类型罢了,「小爱爱」是属于那种「动觉」型的孩子。
这种「动觉」型的孩子,必须透过身体的活动和直接的参与来学习,所以他们往往会「不安于座」。
另外还有「视觉型」-
喜欢看图画表格或影片来学习。
「听觉型」-
偏爱以听录音带、演讲、辩论或口语教学来学习。
你想知道你的孩子属于哪一型吗?
听一听
视觉型
检测题 |
|
|
独自一人时,喜欢涂鸦、写字或发呆 |
|
跟人说话十一定要面面对,并观察对方表情 |
|
喜欢靠自己阅读来吸收信息,当别人说或念给他听时,也爱看着说话人的脸 |
|
很容易就记住别人的长相,但却常会忘记对方名字 |
|
看影片或图画表格,会比用「听」的学习得快 |
|
喜欢看电视、电影 |
|
擅长影像回忆,会记得几天前将东西放在哪里的影像 |
|
擅长在行动前订出书面计划,把整个流程做一番推演才执行 |
|
重视衣服颜色和自己的搭配 |
|
擅长用脸色来表达情绪 |
|
要看地图或简图才会认路、指路 |
|
喜欢透过「看」文字或图卡来记单字 |
听觉型
勾选 |
检测题 |
|
一个人时,喜欢喃喃自语或唱歌 |
|
旁人跟他讲话时,他没习惯去「正视」说话者,偏爱以电话和人沟通 |
|
喜欢听音乐、广播 |
|
容易记住别人名字 |
|
擅长用声音来表达自己情绪 |
|
喜欢听别人讲甚于自行阅读 |
|
很容易记住别人和自己说过的话 |
|
注重品牌和时尚 |
|
喜欢用口头跟人指路 |
|
擅长在公开场合和人辩论、说故事、讲笑话 |
|
做事情喜欢找人一起参与讨论和合作 |
|
喜欢用大声朗诵方式来记东西 |
动觉型
勾选 |
检测题 |
|
学习时喜欢动手操作 |
|
喜欢透过和人打球、玩游戏或聚餐来讨论功课 |
|
喜欢动态的活动如登山、郊游、跳舞 |
|
替别人指路会说:你跟着我走吧 |
|
衣服喜欢穿宽松舒服的 |
|
喜欢按步就班亲自动手操作不求速成 |
|
喜欢没事找事干,一刻都安静不下来 |
|
透过3度空间立体的教具,会得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
|
回忆事情时,能联想到当时的环境、情节与气氛 |
|
说话速度较缓慢 |
|
喜欢用握手、拥抱、拍肩等动作与人接触 |
|
擅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想法 |
试一试
此3种类型并非完全分开,常会交杂在一个人身上显现,多数小孩会偏爱某种学习方式。
最棒的学习法是多重感官学习,运用脑不同区位,全体总动员的来学习。
也就是一边阅读课文,一边再用录音机放出声音,一边再边走边念,或是加入亲子的互动讨论,充分利用眼、耳与身体三合一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