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野寻踪》后记
(2018-12-28 22:04:16)之前说过,此生最大的幸福,乃是在塞伦盖蒂陪伴猎豹度过一个安静的下午,除此,便是在此年龄,还能日复一日背着书包去图书馆上自习。
周围的人似乎都在为赚钱忙碌打拼,打开朋友圈,坐在咖啡吧,和友人聚餐,看到的,听到的,大都在谈如果做市场,如何搞项目,如何炒股票,如何买房产。
《走出非洲》里说,“城市里的人生活在一个单维度的空间里,一眼都能望到尽头,可怜可叹。草原上的人,生活在一个二维空间里,行为、思维都可以不受拘束地延伸。如果乘坐蛾式小飞机,则可以享受三维空间。”(大意如此)很庆幸我可以像《走出非洲》作者一样过类似的生活,不必太为金钱操心。
这本书算是我过去13年在坦桑尼亚生活的流水账,没什么文采,也没有什么思想,我写她主要是为我熟悉的狮子、猎豹等动物立传。我不这样做,迟早有一天也会有人做。我希望这些文字和图片,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在遥远的非洲,有一块土地,还保留着地球原有的模样,土地上生活的动物们,还坚守着纯真的品质。它们的顽强率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观。我在它们所演绎的生命的悲歌中感慨伤怀,不能自己。
我在非洲待着,并不完全隔离人世间的是非恩怨,2016的磨难,令我心伤落魄。那时候摆在眼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回国,前功尽弃,要么忍受屈辱,咬牙坚持。司马迁《报任安书》里说:“…《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小子何敢称焉? 然若论情节的真诚坦率,庶几无愧。
书中有一些我和狮子、猎豹近距离的同框照片,严格来说,放入这样的照片是不合适的,会误导读者,以为人与野生动物可以零距离接触。我们还是应该尊重自然界法则,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距离。过分接近它们,可能会造成它们的紧张,发生意外。一旦野生动物攻击了人,不管有意无意,都会被国家公园射杀或圈禁。在此为我的鲁莽举动表示歉意。
行文至此,我的眼前又浮现出狮子的模样,耳边又回荡着草原的风声,犹如潮水的起落,如梦中的风铃,如竹林中的飞雪,那是一种寂寞的叹息,令我心荡神怡,不知不觉中,我已爱上了这种寂寞。
附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二部分 (2012~2016)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三部分(2016~2018)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2018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