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豹之子(自拍版)

标签:
豹子野生动物塞伦盖蒂safari国家地理 |
原创照片,请勿侵权。这样高质量的花豹照片和文字,我敢打赌新浪博客没有第二家,但就是得不到推荐。狗日的新浪,我呸!
国家地理曾经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拍过一部《花豹之子》纪录片,讲述一只小公豹独自闯天下的故事。我不辍浅薄,也去塞伦盖蒂拍了一组母豹和孩子的图片,姑且命名为“花豹之子山寨版”吧!
http://s11/middle/4ddebee9ga0e60dbb070a&690
这只小公豹已经4个月大了,对所有事物高度好奇,包括我的相机;http://s13/middle/4ddebee9ga0ce16c387bc&690
牙齿已经长齐,可以吃生肉了。2个月前我看见他时,还是个吃奶的小肉球。http://s4/middle/4ddebee9ga0cdffa3aed3&690
母豹把食物拖上树杈,让小豹爬上去享用。豹子的世界充满温情,不像狮子社会里通行的持强凌弱,只有成年狮子吃饱以后,才能轮到小狮子进食;
http://s7/middle/4ddebee9ga0cec95a9276&690
豹子的力气很大,可以拖动比自身体重一倍的猎物上树;
http://s5/middle/4ddebee9ga0ceac20a224&690
下树;
http://s14/middle/4ddebee9ga13756538a3d&690
小心翼翼的屁股朝下,这只母豹的下树技能似乎比较笨拙;
http://s8/middle/4ddebee9ga0cec01febe7&690
标准的下树姿势应该是这样的(另一只母豹);
http://s2/middle/4ddebee9ga0ceda162581&690
或者这样的(另一只公豹);
http://s12/middle/4ddebee9ga107291529cb&690
轮到小豹上树;
http://s4/middle/4ddebee9ga0ce32da1663&690
小豹和猎物;
http://s3/middle/4ddebee9gef179dd128c2&690
死不瞑目的苇羚;
http://s9/middle/4ddebee9g767b1781bdd8&690
吃饱喝足肚皮滚圆的小豹;
http://s16/middle/4ddebee9ga0cef7c3f53f&690
母与子;
http://s14/middle/4ddebee9ga0e634764dbd&690
还需要妈妈的庇护;
http://s8/middle/4ddebee9gb1ec91db7687&690
树荫下有一只苇羚,谁也没发现;http://s4/middle/4ddebee9ga0e5fe06d2f3&690
希望他像纪录片中的公豹一样茁壮成长;
http://s9/middle/4ddebee9gb1ec992db2b8&690
小豹吃饱后,母豹才开始吃;
http://s13/middle/4ddebee9ga0ce436fd01c&690
优雅的杀手;
http://s2/middle/4ddebee9g768edfa5c131&690
它就蹲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对我如此信任,真让我感动。
http://s16/middle/4ddebee9ga0e54115087f&690
美丽的后脑勺;
http://s4/middle/4ddebee9g768876ce5833&690
伸个懒腰;
http://s9/middle/4ddebee9gb1bf490f1288&690
相比狮子伸懒腰,豹子的柔韧性可见一斑;
http://s10/middle/4ddebee9ga11ad12c9b99&690
气度非凡;
http://s9/middle/4ddebee9ga1074a508b88&690
http://s15/middle/4ddebee9ga19507eed18e&690
准备捕猎。母豹捕猎羚羊的场面,发生在一瞬间,非常遗憾没有拍摄下来;
http://s15/middle/4ddebee9ga0e6081e61ee&690
出击前一刻,非常可惜没有把扑食拍下来;
http://s8/middle/4ddebee9ga0e647da7f17&690
小豹的父亲,我怀疑就是这只肥壮的公豹,因为他的领地距离花豹母子很近。但公豹从来不负责小豹的抚养,也不为妻儿提供安全保护。花豹跟绝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习惯独来独往,公豹和母豹只有在发情期才会同处。如果在平时相遇,双方一定大打出手,因为他们是竞争关系。(完)
http://s14/middle/4ddebee9ga137de0b8a6d&690
http://s13/middle/4ddebee9ga137fbc0df7c&690
在所有大猫中,我最喜欢豹子,以其隐谧的品行、华丽的外表和优雅的姿态。豹子行踪飘忽,常人很难觅到它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身影。当其他肉食动物惙惙为生计忙碌奔波,豹子却与世隔绝一般,或静卧山涧,或攀缘树梢,聆听风起云涌、溪水潺潺,好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士,洒脱自在。
豹的这种隐秘性格,赋予它独特的美学价值,颇令古今中外作家的着迷和向往,他们以饱含深情、富有感染力的笔,把豹子描绘为自由浪漫的象征,感慨着的“何苦为人”的惆怅。如骆宾王有诗云:“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李峤诗《豹》:“若令逢雨露,长隐南山幽。”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里特别提到:在海拔4500米的雪线上,有一只冻成冰雕的豹子,世人莫知其所来。巴尔扎克短篇小说《沙漠里的故事》,讲一只孤豹和沙漠中迷途人之间相依相伴、人豹合一、催人泪下的凄美故事。
但,豹子是凶猛的,甚于狮子。嗜血的豹子只捕捉活物,就是说她只吃鲜肉,不像狮子、鬣狗,臭的烂的都可以吞下肚去。豹力大无穷,能够捕捉体重三倍于己的猎物,每一次猎杀都干净利落,一剑封喉,极少失手,一如传说中的刺客。它总是藏身树干丛叶,像雕塑一样不动声色,只要有猎物失足落入圈套,突然杀出将其击杀。曾经看过一段视频,一只雄性飞羚高高跃起,企图逃避潜伏在草丛里的豹子。只见,豹子也随之跃起,足有5米高,在空中侧身将飞羚锁喉,一个矫健的、惊世骇俗的后空翻,即将猎物死死压在自己身下,扑到在地面上。让我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如果说猎豹靠划破空气的速度名世,豹子就以电光火石般的迅猛著称,真可谓宛若游龙,惊若飘鸿。
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早在三千年前,豹皮就被作成珍贵的衣料,《诗经·国风》里有:“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羔裘豹袖,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中国古代的武士喜欢用一条毛茸茸的豹尾,做为兵器的装饰物。豹皮被制成大衣、坎肩、皮靴等,豹骨被当做虎骨的替代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全球豹子的数量减少了大约100万,每个亚种都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如今豹子已全球禁猎,但非法捕杀、黑市交易仍然猖獗。
每次去动物园,我都要在豹子笼前驻足良久,我为豹子的美丽和优雅而着迷。看着锁在铁笼里豹子,它那褐黄色的眼珠中流露出无限的忧郁和哀伤,我不觉心生悲楚,觉得人类禁锢如此自由灵性的动物,实在是一种莫大的罪过。我不禁想起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名篇《豹》——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豹子是最小的一种豹属动物,却是生存能力最强、分布地域最广的一种,无论茫茫的雪原,或幽暗的雨林,还是炙热的沙漠,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猫科动物大多有一技之长,豹子的绝招是雷霆出击和原地后空翻,得益于豹子卓越的柔韧性和爆发力。网上流传一段花豹捕食的视频,一只黑斑羚跃起,足有三米高,突然一只雄豹从下方埋伏的草从中弹起,空中锁喉,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将羚羊压倒地上秒杀。
一般而论,豹子可分为9个亚种(IUCN):
- 非洲亚种-撒哈拉以南(上图全部是非洲亚种)
- 印度亚种-印度次大陆
- 爪哇亚种-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 阿拉伯亚种-阿拉伯半岛
- 阿穆尔亚种-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
- 华北亚种-中国华北地区
- 波斯亚种-土耳其、伊朗北部
- 印支亚种-东南亚
- 斯里兰卡亚种-斯里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