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吃水果三大注意事项:易腹泻应少吃带籽水果
对于多数人来说,水果是一种不能拒绝的“诱惑”。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苏志红提醒:在享受这种美味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易腹泻的人应该少吃带籽的水果。
水果有助提高肠道内食物的通过速度,特别是那些有细小籽的水果,比如猕猴桃、火龙果、桑葚、柿子、草莓、鲜枸杞、甜瓜、西瓜、葡萄之类。
这些水果籽大多是纤维类,不能被肠道消化吸收,它们会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更快地排出体外。因膳食纤维不足而便秘的人,就适合吃带有籽的水果。
◆消化能力较弱的人避免大量吃水果。
对于消化能力比较弱的人来说,如果吃了大量水果,会稀释消化液及胃酸,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和杀菌能力下降,这时要少吃些油腻和高蛋白质食品,以免引起胃胀、产气及细菌性食物中毒。
反过来,对这些人来说,如果已经吃了很多油腻食物或高蛋白食物,胃肠道负担较重,也不要再吃很多水果。
◆避免食用引起身体过敏的水果。
水果中的蛋白酶和草酸、单宁等物质会伤害口腔和消化道黏膜,有些水果还可能导致过敏。比如,很多人吃了猕猴桃后舌头刺痛,甚至黏膜破损、出血,吃柿子之后口腔涩麻,这是被蛋白酶和单宁伤害的结果。这类人需要清楚知道自己过敏的水果,避免食用。
此外,对每个人来说,具体哪种水果不适合多吃,哪种水果引起过敏和不耐受,自己最适合吃的量是多少,这些还需要自己在食用之后细细地体会。(河南手机报。2014.04.05)
春季心血管病人要注意
护心脑走好“六步棋”
春季天气多变,寒暖反复,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时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以及肥胖的人群都属于高危人群,不可掉以轻心,要走好“六步棋”,保护心脑。
第一步:保暖防寒注重“春捂”。春季,气候乍暖还寒、变化无常。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大心脏负荷,而且寒冷还容易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引发心绞痛,甚至心梗、脑梗。
常言道,春捂秋冻,百病不生,因此高危人群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第二步:管住嘴巴合理饮食。很多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因为患者没有管好自己的嘴巴而吃出来的,因此,专家指出,高危人群一定要“管住嘴”,饮食上讲求低油、低盐、低脂、低糖,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第三步:安排时间适当锻炼。专家指出,因春季早晨气温比较低,早早出门锻炼,血管骤然遇冷收缩,易诱发脑卒中,所以上午九点左右太阳出来以后或者下午四点左右进行锻炼为宜。另外,可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太极拳等。
第四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一步。比如,生活饮食起居都要规律,平时注意劳逸结合。
早晨醒来不急于下床,先在床上坐一会儿,然后下床喝一杯温开水,让血液得到稀释;中午尽量午休半小时;定期检查身体,做到有病及早预防。
第五步: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研究发现,平和稳定的心态,愉悦快乐的情绪,有益于心脑健康,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焦虑、忧郁、悲观的负面情绪则会致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影响血脂的正常代谢,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第六步:一级预防用“金三角”。除了上述预防措施以外,坚持用药进行一级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目前医学界提倡应用“金三角”方案进行一级预防。
所谓“金三角”方案,就是他丁类药物+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三药合用,可以降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防止心脑血管病发生。(河南手机报。2014.03.27)
摘自河南手机报.2014.04.0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