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秋燥”勿饮白开水“秋冻”过度会感冒
1.“春捂秋冻”:小心感冒。常说的“春捂秋冻”中的“秋冻”是指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锻炼身体的耐寒性。
2.“贴秋膘”:因人而异。入秋“贴秋膘”一定是喜爱美食朋友们的头等美事,但营养专家提出,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
3.螃蟹: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最好时光。其实,螃蟹性寒,脾胃虚寒者应尽量少吃;患有伤风、胃病、腹泻、过敏体质者也不宜吃螃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尽量少吃蟹黄,以免胆固醇增高。
4.“秋燥”喝白开水:错误。秋季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对付“秋燥”只喝白开水会冲淡胃液,打乱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我国古代医学家总结出:“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即白天摄入盐水,而夜晚则应喝蜂蜜水。(河南手机报。2013.10.11)
秋冻也要分人分时
冻到肚脐易致寒邪入侵
现在天气正式转凉,中医养生方法却强调“秋冻”,但它是有讲究的,并非人人适宜、时时适宜。
秋冻适合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老年人不适合秋冻。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大,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容易使人血压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患有慢性支气管病、哮喘病的人同样不宜秋冻,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即使适合秋冬的人,也不是多冷都扛着,要是天气情况而定。气温平稳下降时,别忙着添衣,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要感觉寒冷,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呼吸系统疾病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一旦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该添衣服了,一味冻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容易感冒。
此外,秋冻不能冻到肚脐,此处较敏感,寒邪容易入侵,引起腹泻。(河南手机报。2013.10.14)
摘自河南手机报.2013.11.0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