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iddle/4ddc3d59ga17d58983b36&690
那是1977年的5.1前夕,为了准备节日的游园演出,我们正在北航俱乐部的南翼大厅排练蒙古舞。和往常一样,排练大厅一人高的窗台上站满了爬上来看我们排练的孩子。蒙古舞最能体现北方民族豪迈奔放的性格元素,舞蹈动作充满张力,每个动作都是柔韧带钢的和谐统一。作为领舞,一开场就是我的独舞,眼看演出临近,编导依然对我的表演不满意,说我是“芭蕾范儿”,不是在跳蒙古舞。
(左图:舞神贾作光八十六岁舞姿)
正排练时,忽见院领导和宣传队老师恭恭敬敬地陪着一个老头进来。老师打断排练,向我们介绍道:“为了更好地完成演出任务,院里专门请来了我国蒙古舞专家,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老师为我们进行指导。大家欢迎!”贾作光老师和我想象的舞蹈演员大不一样,他没有修长的身段,也没有舞蹈演员常常端出来的挺胸收腹撅屁股的架子。他五十多岁的样子,个子不高,体形已经发福,黑黑的圆脸挂着亲切的笑容,那慈眉善目的样子看上去像庙里的弥勒佛。
介绍完毕,院领导让我们先给贾老师跳一遍。音乐响起,我第一个出场,柔臂、抖肩、旋转,刚跳了几个动作就被贾老师喊了停。他开门见山地对我说:“你没有进入角色。舞蹈是表达感情的语言,是表现生活中的角色。如果没有角色你的舞蹈和广播体操有什么区别?”这是我第一次听人这样讲舞蹈。接着他跟我说:“你知道你的角色是什么吗?她是一位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姑娘。想想看,当她走出蒙古包时,率先出现在视野里的是什么?一定不是我身后这堵墙,而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所以你的眼神要抬高些,要放得远些,那样才会让人感觉你是在大草原上。”
听到编导嘲讽我们是“芭蕾范儿”,贾老师呵呵笑了,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让我们下来看他表演一段。说来神了,贾老师跳起舞来俨然换了一个人,那灵动的大眼睛,那刚柔相济的舞姿,那欢快的碎步,那深情的曼舞,让人觉得他动作的每个细节都有感情,他身上的所有部位都带着灵性。那天贾老师乘着舞兴,除了给我们表演和讲解蒙古舞外,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刚到云南采风带回来的西南少数民族的土风舞。贾老师边跳边讲边唱,那种陶醉自得的样子就像畅游在美丽的梦境中。贾老师再不是刚进来时的那个小老头儿了,他浑身的活力和丰满的情感都随着他的舞蹈迸射出来。我被他的舞蹈震慑了,被他那传神的舞姿和热烈的情绪感染和感动了,太精彩了!
看完贾老师的表演,我好像忽然开了巧,如果没有角色的感情和感觉,再漂亮和舒展的动作也不会生动。当我学着贾老师的样子再次舞动起来时,我想象着那种融入大草原的感觉,想象着草原姑娘在辽阔天空下舒展的心情,想象着自己像鹰一样飞翔在蓝天白云间。。。我听到贾老师的掌声,听到他不住地夸我真聪明。
后来几乎每次演出,我们的舞蹈在我欢快的抖肩开始和在飞快的旋转中结束时,总会迎来令人陶醉的热烈掌声。
和贾老师学跳舞让我悟出一个道理,舞蹈的神韵在舞外,那就是生活赋予舞蹈的灵魂。其实无论我们做什么道理是一样的,成功的钥匙往往并不在事情本身。心中充满悲悯情怀的人,才会写出旷世之作;胸中装着大江大河的人,才会引领出崭新的时代;一个勤奋努力的人,才会收获事业的果实;一个善良真诚的人,才会拥有天长地久的友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