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个子年轻人,手拿一本作为接头标识物的杂志,在东北小城的火车站东张西望地等人。这情景让我想起电影里特务接头的情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以杂志作为接头物件,东张西望,神神秘秘,贼眉鼠眼的样子。不过这个年轻人可不是特务,他到火车站是等一位来和他结婚的姑娘。当办公室的老主任讲他的罗曼史时,我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两个从未谋面的人,就这样相见、相识和结婚了。
老张是六十年代初军校毕业的大学生,海拔高度足有一米九以上,论身高别说我们一个所,就是整个场区恐怕也只有他不用仰着脑袋看人。可惜他长了一张娃娃脸,加上脸上永远挂着的谦谦笑容,让他身上没有一点威武气象。人的好坏,甚至人能干什么有时候是挂相的。也许正因为这样,算卦的才有了生存的空间,当年老张和他媳妇才可能凭着照片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这,老张脸上那谦谦笑容掩盖不住的倔,让老张的官当到室主任就到顶了。
老张是那个革命年代培养出来的典型党员,就是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党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无论干什么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那种人。老张看不惯我们这些新来的大学生,就像现在我们看不上80后、90后一样。在他眼里,我们整天凑在一起聊天,工作时间乱串办公室,坐不住屁股,不钻研业务。。。总之,看见我们他连笑都带着不屑。
据老张说,当年他们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基地经常搞会战,连学习都搞会战。那时候他们学习和工作根本不分白天晚上,年轻人晚上都在办公室里学习,那气氛就像搞竞赛一样,大家生怕自己少学了,落后了。
有一次我们室讨论发展党员的事,我的好朋友作为培养对象有段时间了,我想迟早要解决的事,早解决早省心。会上我极力帮助说好话,为她唱赞歌。不过老张坚决不同意发展俺姐们儿,你猜他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缺点?他说这丫头吃饭经常加塞儿,不按规矩排队。听了这话,我心里庆幸自己在大学就入了党,否则落在老张手里,我也没戏。他指出她的第二个缺点就是上班时间总往宿舍跑。妈呀,我们几乎形影不离,那不是也在批评我吗。再有,她在领什么衣服时(记不住了),把不好的给了别人,自己留下了好的。老张在支部里的影响力当然比我大,在他的极力反对下,支部决定发展先放放,再考验考验。
说实话我们那时候都不喜欢老张,觉得他古板教条。按照老张的要求,我们的一板一眼都应当符合党的原则,一招一式都要遵循组织纪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改变了对老张那样人的看法。现在到哪里去找连公家一张纸都不动的人?
到哪里去找工作起来不计报酬、不讲条件、革命加拼命的人?
老张是时代的产物,那个年代不乏这样的人物。现在想想那是一种多么认真的生活,多么可爱的单纯和多么可敬的执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