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2)。哈姆雷特的城堡

标签:
九月 |
分类: 出行 |
来到赫尔辛格(Helsingor),是为了看一个叫克隆堡(Kronborg)的城堡 。
但相比较城堡,却是这座城让我更有感觉。
或者是天色的缘故,那天有一点小雨,一直不见阳光,加上这座城临海,风很大,吹得的那种冷意有点像小刀点点刺过来,不算锋利,但是冷彻入骨。。。。。。这些都让这里一切显得有点阴郁。
经过的墙面,窗户,有种奇特的美感。
泥浆幻化的花朵,也有着自己的语言。
但奇特的又在这里,在这样的天色里,又能看到大片的颜色。
它们看着就像水彩纸上洇出的色彩,并不全然鲜艳,但底子里又是有些通透的。
这些颜色这么鲜明。
又让这里焕发出某种奇特的童话色彩。
城里随处可见的各种壁画。
这张画里颈挂皇冠的天鹅,竟奇特的仿佛成了整幅巨画的焦点。
这些房屋的搭配,色彩都让我一再惊叹,这让我知道了几年前看意大利《波隆那插画年鉴》(Bologna Annual)里,很多童话故事所发生的那种世界,色彩原来都是真的。
看那些时,一下想到的是,孙小鑫该要来看看这样的颜色的。
她那么爱插画,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并会欢笑着叫起来的,希望她早些来看到这一切。
或者是因为天色的缘故,城堡那天也显得有点阴郁。
这是下车来,远远看到的第一眼。
环护城堡的河水里,慢慢游过的天鹅,让这个故事里多了些平安的色彩。
时间就这样被凝固了。
城堡简介的小册子会用英语写 Hamlet's Castle(哈姆雷特的城堡)。
这是很可爱的称呼,因为哈姆雷特确实存在,但又不是完全意义的存在——这个出现在莎士比亚戏剧中,让后来的全世界都反复在感受到的苍白少年,的确是在这个城堡里生活的王子。
但真实物质世界的丹麦从没有存在过这样的一个王子,英国的莎士比亚创造出的这个丹麦王子所生活的这个城堡——却又是真实存在的。
最有意思的是,莎士比亚终其一生,也没有踏上过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一步。
但他故事里的这个痛苦万分,痴狂颠倒的丹麦王子却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那句著名台词:
“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王子确实和这座城堡无关,但又实实在在的和它有关。
走在里面忍不住会想,若是真的有那么一个少年独自疯癫,独自绝望难捱,那这里倒仿佛恰是为这样的情绪和故事所安排的世界。
Kronborg 城堡始建于约1425年(最初建城堡的目的是为了收税)。
现在的这个形式是1574到1585建成。
是很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
里面的家具大多带着这样的螺纹,这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还可以看到画的不错的青花,这真是让人开心。
整个城堡那天的色调,光线也让我一下感受到《哈姆雷特》里的奥菲丽亚。
脑袋里一下就有了一幅画。
是英国拉斐尔前派的这幅画。
第一次看到这张画时,年纪小,那时也还没有看过太多的各种画,印刷的也并不好。
但这张画还是让当时的我震惊不已,小时候或者也是离一切都是最近的。她的那种浸入骨髓的无助刹那感知,也疼痛的感到窒息起来,仿佛那片水也在慢慢没过我的身体。
等我再大些,就开始找有这张画的画册。后来买到英文的原版画册(那时已知道是拉斐尔前派)。当看到更好,更加精良印刷的这张画时,我却已仿佛隔了很远再来看了。
那时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再像小时候那样的被触动,但曾经一刹那种感受却一直没忘。
其实这座城堡,怎么说都还是朴素的。
有内在的某种特质,但还是不能豁然感受到所谓皇家世界所带给人的那种震撼。
却也是有尊严的,这也让人沉默,安静。
等我们第二天再去另一个城堡,Frederiksborg ,一百年之后的建筑,开始有了另一种感受。
这个,待我下回来说。
后记:那天在城堡旁边的小饭馆吃饭,要的只是简单的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