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2013-05-20 18:43:00)
标签:

九月

分类: 绘画

或者蒙克(Edvard Munch,挪威)这种浸入骨髓最深处的那种无助而绝望的悲伤,孩子们还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我相信他们的心还是能感知到一些什么的。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其实LL对于我给孩子们这一单元的课题是有顾虑的。他说孩子们还太小,让他们来体会这些是否合适?
我却记得自己小学四年级时,第一次通过幻灯片看到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美国)的绘画时所受到的震动。
也记得差不多在同样年龄时第一次读到王尔德(Oscar Wilde,英国)的童话,一个人坐在院子里(那时家里还没住楼房)阴影里看着眼前耀目的阳光,呆怔难言。
故事里那种无法言喻的难言悲伤,在那个时候感受到了,尽管说不出所以然。但还是在看到《巨人的花园》里最后那个巨人第二天早上死在自己的花园里,身上铺满白花,眼泪难抑。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巨人最后那天见到那个他曾第一个抱上花树的那个小孩子,惊见那孩子手脚上的钉痕,对方只是微笑着说,那是“爱的痕迹”时,突然之间毫无缘由的对那孩子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感。
那种我当时无法言说的感受,太过深刻,深刻到我写第一个童话故事《铁皮叶子》时,让穿着铁皮衣服的盖克看到在铁皮树下,对着他微笑的小小白衣女孩时,突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敬畏之感——那其实也正是我在对曾在那么小时感动过我的王尔德的致敬,也是在对我自己的童年致敬。
至今我都记得那个巨人在最后听到那个小孩子对他说的话:
“你已让我在你的花园里游玩过,现在该带你去我的花园了。那就是天国啊。”
 

我总相信孩子们可以感知到的世界,常常是比我们大人认为的要多的多的。
而我现在教的孩子们,最小的都已是六年级,怎样都比当年的我大两岁——我想,他们一定会比那时的我可以感受到更加丰富的东西。何况我的学生中,这回还有初一和初三的孩子。
或者将来我和这些孩子们再相遇的可能性已很小,但还是想在我可以看顾他们时,尽可能多的撒些种子,怎样的它们都会在最合适的时间里来生长的,我相信。

 

 

 

 

 

第一次看蒙克的画,那时读高中。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还记得是通过朋友老蔡(他那时正大学美术系毕业)看到的。

那时我自己也处在极度敏感的边缘,看着这画面,只感到窒息难言,仿佛也随时如他一般飞崩离析。

好在,生命终会慢慢变得平缓,安静下来。

但那些激烈,强力挣扎的感受我没忘,因而多了更多的理解和接纳。

 

这些河边的女孩,在当时就令我有一种奇特的感觉。

那里面仿佛有种死一般的寂静,但又暗暗流动,奔涌着什么。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其实那时的书籍印刷并不好,灰扑扑的,但还是感到了这些,一直记得。

 

 

 

 

 

 

 

先来看孩子们做的铅笔小稿,这回。
这孩子一气给了我四个创意。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上了发条的灯泡,有的已破裂,被清除,这是悲伤的。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当开始拥有美丽的新鞋时,旧鞋被扔进垃圾桶,这是悲伤的。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被海浪打到海滩上,再也回不去,要死去的鱼,多么悲伤。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贝壳里的珍珠被取出,做成美丽的饰品,垃圾桶里的贝壳好悲伤。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这个孩子这回表达的《悲伤》,里面阳光下闪耀的精灵,很美。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嘉欣这回的创意,很有意思。
她是想表达,流出的眼泪在土地里生根发芽,长出可以飞翔的蒲公英。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这是她随手记录的一些感受。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这些小小片段,都很喜欢。


 

 

 

 

 

 

色彩成稿,有些孩子还没有完成,今天先看几幅完成的。

她的背后三个手拉手的,衬得一个人在蓝色的雨中。。。。。。这孩子这回的表达,真好。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这幅在还没有画上这四个女孩子时的底色,也很有意思。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这张是男孩子表达的悲伤。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这回,这个妈妈学生也贡献了她感知到的悲伤。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她说这是她看到蒙克画面最强烈的感受。

 

这张画,其实还没画完。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但还是忍不住要和朋友们分享。
等这孩子画完后,再来分享完成稿。

 

 

 

 

 

 

 

 

现在因为已暂停联想速写的练习,除了实体速写,开始让孩子们来画这个小木头人。
让孩子们来体会这些肢体的关节。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和孩子们一起,把它变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小木人一下就变得有生命起来,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LL 总是超级可爱的,尽管他并不完全赞成我给孩子们讲《悲伤》,但还是会帮我积极地给孩子们搜集图片。
这次视频图片,大多都是他帮我找的。毕竟国内网站能找到的,好的蒙克的图太少太少,他在挪威还是方便,容易很多。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这回他对我的课程,还真是起了好大的实在助力。


 

 

 

 

 

 

 

蒙克的画面常常是绝望,孤独和无助的,但他的心是暖的。
在他死后,根据遗嘱,将全部作品无条件的捐赠给奥斯陆市,就可以感知到他的心。

大型壁画《太阳》(奥斯陆大学的礼堂,那年他48岁)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那时的他在26岁那年离开祖国,去过很多国家游历,46岁正式回国之后开始的创作。
其中一幅。455cm x 780cm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其实,正是感受到这些伤痛,让孩子们知道蒙克为什么会画出这样的画,他们才可以明白自己的拥有是多么珍贵和幸运,才会更加珍惜和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蒙克是珍惜,感恩的,孩子们将来也会这样,我相信。


 

 

 

好啦,下一回的单元,孩子们会来感受另一种情感。

下回是—— 幻想之旅(13)。岩崎知弘之《幸福》。

下回见。


 

 

 

 

 

 

 

 

后记:这幅不是这个单元的,这是早以前的单元《印象俄罗斯》。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这孩子慢工出细活,终于完成,蛮有意思的一幅画。

 

     

     孩子们来上课时,常常会带来自己的好朋友。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这是其中一个,那天她安安静静的在那里看书,近三个小时。

 

 

     今天是有意思的日子,2013年5月20日。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摄影:晓松)

 幻想之旅(12)。蒙克之《悲伤》                                            (摄影:晓松)

 

 

      关于很多这么些年读过的好童话,《一粒种子》。
      四年级,第一次看到安德鲁的画,《早慧》。
      都链在下面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2)
后一篇:常理之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