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世界,孩子们看了,于是表达了。
孩子们开始有新的自我表达,好比下面这张,她将这束光打在这把红色的伞上,有创意(遗憾的是,我的傻瓜相机没能好好记录,她的原画比我拍的好很多。)
这孩子让这两只花朵,长在相对的悬崖上,还让它们中间隔了一条河。
遥遥相对中,倒也有一种奇特的相知,相守。
这次,这孩子画出的展开双翅的女孩子,那样子,仿佛有一种特别的自我坚持和绽放。
喜欢这只蓝色的鸟(真是遗憾,实际上这些所有的画面效果,都比我用傻瓜相机记录的好)。
在想,是不是哪天专门背上好些的相机把孩子们的画一幅幅,好好的都拍下来。
如果我们的世界中,有一天真的会在马路中间长出这样的一只巨大苗苗,汽车们都得为了它的长大而要特别转弯——那该多有意思啊。

下面这几张,是C班原来不敢放手去画的孩子,他们已开始可以慢慢去用颜色表达自己,真好。

那天我发现这孩子竟然将画布直接当调色板来使用,急忙阻止。
她倒是嗬嗬笑着,马上改正啦。
她最后的成品,还真不错(原画颜色可没我拍的这么糊,是很丰富的,各样不同的红色,蓝色,黄色和紫色)。
最喜欢这孩子的笑,无遮无拦,明亮坦荡。

常常看她一咧开嘴,我就忍不住先笑出声来。
她的发型,让我一下想起在俄罗斯埃尔米塔什看到的那个小天使。
那天,看到这小家伙的新鲜发型,不光我和同学们,就是带领我们的老师亚力克山大自己就笑了好一会。
你看,所有的欢笑,回忆起来都是这么明媚,畅快。
又有什么理由不多多的欢笑呢?
这是其中一个妈妈学生的第二幅作品,比起第一幅真的有了好大的进步。
她的第一幅作品。
我想后面她会越来越好的。
年龄最小的7岁半的倪雪琪这次的作品,也开始有了和以前不同的表达。
不过她还真是喜欢紫色,你看她还是忍不住放了最爱的紫色在画面里。
则拉莱的这幅作品,实际上要比我用这傻瓜机拍的效果好的太多啦。
今天先勉强看一下大致的感觉吧。
下面这几幅,还是上一回关于《爱。。。》的作品。
盛嘉欣是慢工出细活的孩子,这幅画算是完成啦。
她这张画的色彩组成,一下就会让我想到欧洲彩色玻璃镶嵌画的那种感觉。
这些颜色,弯曲,扭动,但是又有自己内在的律动。有些遗憾的是收尾处,总觉得还可以更好。不过一个初三的女孩子,如此表达已是很棒啦——我想,我在她这么大,不一定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出来呢。
这两个孩子的《爱。友谊》也终于拼接成功。

很慢很慢的马羽暄也终于完成了她的爱的表达。

好啦,梵高的《生命。。。》之旅结束啦。
下一趟的旅行是《印象俄罗斯。。。》之系列,我们一起来期待。
后记:孙鑫的插图也开始有了新进展。
小木零开始慢慢长出自己的样子来啦。

那天,查经时,孙鑫得意地给我看,她送给她老公的手做书签。
这么好,害的我闹嚷着也想要一个,嘿嘿。
那天,孙鑫拍的我。

那天,一直傻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