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

标签:
九月一个人好好的跳支舞吧 |
分类: 读书 |
好的童话是美妙的,它会为你开启这世上的另一扇大门,这样不论世事变亘,遭遇何谓,都肯相信这世上总有一种存在,不会消失。
英国的《纳尼亚王国》和《魔戒》写成的时代正是战乱纷呈之时,一对好友各自写就了童话大著。在那样的周遭乱世境遇中各自用文字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魔幻世界,刘易斯是纳尼亚,托尔金是中土世界。到了他们日后的学生黛安娜。温妮。琼斯又创造出了属于哈尔的那个充满了魔法的奇幻世界。
《纳尼亚王国》与《魔戒》我都是更喜欢看电影,尤其是《魔戒》。
不过读《纳尼亚王国》最后一章,他们将要去到一个“更高,更远的地方”之时的那一刹,少年们方才彻悟,原来在现实世界里的那个自己其实已经死去,现在要去展开的是另一样的旅程,眼泪还是不由得落下来。。。。。。
至于《哈尔的移动城堡》,相比较原著,还是更喜欢宫崎骏和久石让的奉献。
中国的
中国的童话,最早读的是《西游记》。
小时总是憾叹,干嘛四人一马要这般劳顿,只需孙悟空将另外四个人通通变小,捏在手心,一个筋斗翻到西天不就好了吗?日后方才晓得,只有这般披荆斩棘的艰辛和磨砺,方能得到真言,修得正果。只是这故事翻翻读读,只觉情节太过相类,难有惊喜,遂长大后不肯再读。
倒是意外的看过《西游后补》的一个连环画,大为震惊。
那里面的悟空仿若《黑客帝国》里的尼欧,猝然间陷入梦幻与现实之间的虚空地带,心中一片茫然。-------仿若最深重,晦暗的梦魇,困顿,挣扎却无能为力,也无法知晓谜底。
那种奇特的感觉一下就击中了我,使我日后一定要找到原著来读。可是看过后,却远不如看连环画时的那种震动。
但也在结尾时知晓,那不过是一只鱼精肚里所做的幻梦而已,也还是感到有些叹喟,仿若庄子化蝶,蝶化庄子,难以言明。
看《封神榜》,
最为震动的是哪吒剔骨还肉于父,这小小七岁孩童这般惨烈而又惶然的告白,令小时的我征然落下泪来。
只是里面其他的故事大多看过就罢,不肯再读二遍。
《镜花缘》的故事异趣繁呈,
但也还是从里面读出作者对于文化的高度敬崇,方有君子国之叹。仔细想来,百花仙子的一番磨难,不过是为了成就另外几个人的一段异域冒险的游历,这是有趣的。
《聊斋》的故事是耐读的。
后来,细读原文<小时看的是翻译的白话文>,只觉那些文字很多时候灿若光华,仿若最深沉的暗夜中,升腾起阵阵诡异而又华艳异常的烟花,让观者不由的惊叹而静默,同时却是那样享受而迷醉。
一个住在草屋的教书先生,一生困顿,却在那么乏味而平凡的生活中幻化出这样多的,如此神妙的好故事,我很喜欢。
他是可爱的,相比较李汝珍,他的“读书为上品”的论调虽一样贯穿在每个故事里,却比李汝珍更加包容和温暖。
李汝珍终究略略辛辣,不平了些。
还喜欢王小波的《长胡子舅舅》。
这算是小中篇吧,我是把它归为童话类的。他的书除了《黄金时代》和杂文愿意细读,其他的大多只是粗略翻阅。他的文字深富才华,激情和另一样的思考。但读多了,却总觉得太过繁复,重叠。只有《长胡子舅舅》令我一读再读,那里面绝无废字,可以看到颜色,听到声音。
那么美的文字,美得令我感动。
那里面蕴藏了一个寂静而诗意的灵魂,在里面轻轻地,一呼一吸。
国外的
外国的童话,第一个读的是丹麦安徒生的《海的女儿》。
小时候无法深切的明白,为什么她甘愿化为泡沫,也要让爱的人幸福。
日后却终于懂得,真正的爱,不过是要对方幸福,哪怕疼痛,也就罢了。。。。。。
读德国的《格林童话》,只觉得那些故事写的可真朴素,仿若老奶奶讲故事,温暖,踏实,但也没有更多的回味,就只是故事。
小时读意大利的《木偶奇遇记》,印象最深的就是里面的那个词“二流子”<现在想来,那是译者的个人风格,但当时的我却觉得某种异趣>。那时看匹诺曹,觉得他可真不争气,让蓝发仙女和那么好的老爸爸,一次次地为了他披肝沥胆的受苦,失望。念念恨骂不已。
后来再看,却看到了另一样的温暖。知道了孩子之为孩子,是要在成长时经过段段磨难,方能一一懂得。
Bob Dylan在唱:一个人要经过多少,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很喜欢瑞典的女作家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读了不知有多少遍。
也喜欢里面的插图,那么好的插图是可以直接做动画片的人物原型的。
她的故事大多是温暖的,好比《长袜子皮皮》,含有一种内在的那种力量。
但她的《米欧,我的米欧》却是有些忧伤的,这种忧伤和安徒生是不同的,更加透明,也更加清澈,仿若淡淡的蓝色,有些忧伤但不刺痛。
和她同国的更加有名的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却读不下去。倒是将另一个英国女作家对这部长书所做的缩写本,一口气读完。后来也耐下心读了她的诺贝尔获奖致辞,但还是提不起兴趣来读这本书,想来并不是那长度所致,实在是那故事难以真正打动我吧。
真正读童话最大为震动是读英国的王尔德。
才发现童话可以这样来写,他的忧伤和孤独是和安徒生的《铜猪》相异的,但一样让人流泪,疼痛,甚至更加。
看到巨人对着那个小小的孩子突然生出了敬畏之感,而那孩子只说“你已经让我在你的花园游玩过,现在该带你到我的花园去了,那就是天国啊。”时,眼泪难以停止。。。。。。。。
傲慢,无知的星孩终于懂得了真正的珍惜时,却死去了。因为要懂得这一切,他受了太多的伤害,痛苦和折磨。小小的心再也无法承受终于得到的真正幸福,这是令人心痛的。。。。。。
快乐的小丑在镜子里终于知悉了自己面貌的真相时,心脏瞬间崩裂,那种猝不及防的疼痛,王尔德就这样写了出来。。。。。。
这么多好的童话里,大多埋有一粒最美,也最孤独难禁的种子,渴盼着被人懂得,驯养。
《聊斋》也是,王尔德也是,《小王子》也是。。。。。。
后记:读过的童话,还有很多喜欢的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