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切地关怀。《生死朗读》

标签:
九月一个人好好的跳只舞吧 |
分类: 电影 |
我只想说故事里两个人的情感。
这一切是以她赤裸着身体,抱住同样赤裸的他说:“你真美”而开始的。
从那时开始,她就主宰了两人的感情。
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是失衡的。男孩从来没有过主宰什么的主动权,在这段感情中,他是弱势的一方 。
她最开初甚至不打算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她一直叫他“孩子”,而这个15岁的少年就这样一头栽进了美妙诱人的奇幻世界中,不能自拔。
在男孩这里,这个女人是他无法把握的,但又欲罢不能。
他不能招架她突然爆发的脾气,可怜的男孩受了委屈,独泣着。又不能忍住地去找他。
他会哭着问对方:“你爱我吗?”
她通过他的朗读去探知另外一个,她不能通过文字认识的一个世界,那般奥妙。
她在倾听那些故事时哭着,笑着,专注着,着迷着。
男孩在朗读中也得到了快乐,那只是因为她的快乐而快乐。
当他看着她在教堂赞美诗的歌声中,就像个最弱最小的孩子那样仓惶无助地流泪时,他注视着她的眼神融化了一般,如此温暖而包容。
那时他对她的爱,在那一刹那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深切的爱,和年龄无关。
他开始努力地忠于她,甚至刻意躲避同龄女孩的示爱<尽管并非完全不被打动>。
当男孩越来越难以离开她时,她却转身离开,不留下一丝痕迹,空留下那个男孩一个人孤独地躺在,两人曾共同躺过的床上流泪。
我想,她的离开,也是一种放手,那也是一种更深的爱吧,她是放他去回到和他年龄相符的生活中去。
可是,对男孩来说,这样的离去,却造成了他日后生命中“再也不能跟任何人开诚公布”<他日后对女儿的自语>的源头。
我想,正是因为她没有任何告白的离开,才让他那般难以忘却和不能割舍吧。
因为那正是他生命成长时初尝甜美禁果的巅峰时期,突然之间的缺失,才会对他造成了日后生命中无法填补的巨大空洞。
他的内心从此总是有块地方,如此孤独而疼痛,难以愈合。
接着是几年后的再次遇见<他的单方面>,却是在法庭。
汉娜的确曾有给那300个人活着的机会的,她没有,她和另5个守卫都没有。
她并不比别人做的更多或做的 更少。
她当时不过是强大的集体无意识里的一个极不重要的一分子。
在这个强大的集体无意识里,连希特勒也不过一只最大的棋子,何况如此渺小的她。
当时的她唯有那样选择。事实上,能在庞大的集体无意识里不但保有自己,还能为他人不可为,实在非凡人所能。辛德勒也并非一开始就想要救助别人的。
汉娜的所有回答都是实事求是的,并没有任何遮掩。
当集中营幸存的女孩出来指认当年的守卫时,6个守卫里,也只有她坦然地抬起自己的脸,没有躲藏。
当另5个守卫合伙诬陷她是这一切的主谋时,她自然会为自己申辩。
但却在最后那一刹那,因为需要鉴定笔迹,来验证她是否无辜时,为了保全自己最大的那个秘密,她在法庭上第一次撒了谎------撒了这个谎,也意味着要承担比另5个人更多的罪罚。
她宁愿如此,因为承认自己是文盲的恐惧大过了所有的其他。
已长成青年的马克也在要她写下笔迹,她惊慌无措的同时,洞悉了她不愿示人的秘密。
当法庭上宣判汉娜要监禁终身,他不能克制地哭了。。。。
几年后,他开始为她将那些故事一一录进磁带,他一遍遍地,一本本地读着,读着,读着,
汉娜收到时,泪流满面。
我震动难抑,他为她做的,是一个生命对另外一个生命的最深切的关怀和牵挂。。。。
当她开始通过磁带学会写字,给他写出第一封信件“谢谢最新的,孩子,我真的喜欢它。”
那一刹那,他仿若卸下了世上最沉重的负担那样如释重负。
审判过了20年后,他们终于见面。
她第一句话是“你长大了,孩子。”
他会忍不住问她究竟对守卫生涯有过怎样的思考。
她的回答一如既往的斩钉截铁“我感觉如何不重要,我怎么想不重要,死者已逝”这句话如此强硬,也如此坦诚。
她的话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的,她将自己身后所有的钱给了当年集中营幸存的女孩,那其实就是她的态度。她只是不愿用语言说出来------忏悔的话没有意义,远远难以抵过事实存在的万一。
他对这个回答是失望的“我不肯定你学到了什么。”他是希望她说出悔过的话的。
“我学会了阅读。”这是她终于肯打开她的秘密,完完全全不带任何的坦然相见,却也是最后一次。。。。。
她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保重,孩子。”这也是,她对他的最深切的祝福。
她想去拥抱他,他没有给他机会。
当他在她死后,面对日后那个当年幸存的女孩<已是妇人>的质问“你和她的友谊到底是什么性质?”
他却无法言说,就那样看着对方。
那一刹那,对方明白了,汉娜是一个影响了他一生的人。
“我能以‘汉娜’的名义做吗?”当他对提议把钱捐给犹太人读书会时问到。
“你觉得合适就行。”
两人深深的对视,那一刹,对方也深刻地相互理解了。
当年的女孩把里面的钱抽出来,留下了茶罐。
她将它和自己最亲爱的家人<他们都不在了>放在了一起。
那也是一种接受,一种最大的原谅。
我却感到如此温暖,却又如此疼痛。。。。。
他最终把汉娜葬在当年她听到赞美诗时,像孩子一般受惊流泪的教堂旁边。
在他15岁那年,那样深切地被一个女人流泪时,打动了内心最柔软处的地方。
后记:下面也是好友懒人怀玉写的对这个电影的观感,她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