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企业的社会化营销利器 (续二)
(2008-12-22 00:39:35)
标签:
社会化媒体社会化营销twitter营销微博客手机博客it |
分类: 营销观点 |
Twitter营销的三种身份策略
1、以公司之名
NBC的一个官方Twitter叫TodayShow,来源连接到NBC的一档早间节目。这是一个很失败的Twitter营销案例。这里没有对话,仅仅是公关人员在Twitter上发布的一些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新闻稿,内容极端乏味。对用户加入到这个社区参与对话毫无吸引力。
2、以员工之名
增加品牌知名度的另一种好办法当然是通过公司雇员。就像Google最知名的一个工程师Matt Cutts的博客,他几乎每天都在自己的博客上面和读者们分享与Google相关的一切信息。NewMediaJim是NBC的摄影师。他上Twittter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广NBC,然而人人都注意到NBC是他的雇主,大家热衷阅读关于他职业生涯经历的微博客——比如专访名人,去军营采访刚从战争中归来的军人等等。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内容。
所以,有时候间接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你的公司可能会受益于一个强有力的拥护者。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为你的企业增添了人情味,尤其对于大公司很有效。不过很多雇主也会对员工太公开有所担忧,比如担心猎头挖角,员工信息披露的边界:哪些可以说,以什么态度,是否与品牌关联等等。国际4A公司奥美对这方面就有严格要求,严厉禁止员工在社会化媒体上透露任何关于客户的信息。
3、以粉丝之名(或者马甲)
第三种也是最有争议的方式就是利用粉丝,他们是企业和品牌的忠实拥护者。在这种情况下,营销人员可以聘用或假冒自己品牌的粉丝。假冒粉丝,即采用虚拟身份,在社会化营销里通常也被称之为马甲,借用模拟行为与网民分享消费经验,形成口碑传播效应。个人经验是地球上最有力量的营销信息。一个专业的医生,优秀的客服团队,获奖的专家,不论哪种情况,人们都会相信来自他们经验领域的推荐。但是利用马甲的一个最大困惑是信任问题,信任就是企业的声誉。企业如果被怀疑欺骗公众,就可能遭受信誉危机甚至丢失市场份额。2006年,沃尔玛在国外向一些影响力巨大的购物博客投资了数百万美元,这些博客发表了诸多对沃尔玛购物有利的分析评论,大大推动了其销量。但这一行为被媒体披露后,造成了大批购物者的拒购,使其品牌形象遭到巨大损害。假冒身份冒险在Twittter上注册马甲为自己的公司传播声誉,促销产品和服务,也许你认为非常值得尝试,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不过笔者建议营销人员务必慎重使用,最好的办法还是找到社会化网络中你品牌的忠实用户,奖励他们的好评和推荐行为,送礼品卡、折扣券、新品的样品等。虽然你不能雇佣粉丝,但是你可以笼络他们,让他们觉得继续推荐你的品牌是值得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