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道德经文化 |
分类: 国学 |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给我们的启发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现代注解】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道是包罗万象的万物规律。它是善人的法宝,也是确保改变不善人的法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善言可以为世人普遍推崇,善行可以感化周围的人们。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人的不善行为是可以通过善言和善行感化教育他们改邪归正的,怎么能够对他们弃之不管呢?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立天子,拜大臣,虽有金玉驷马,这些表面的东西都不如依道行事好。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古人之所以重视这个道为什么呢?不就是想:自己追求的东西能够得到,自己的过失能够被宽恕、原谅吗?所以这个“道”的和谐能够为天下人广泛推崇。
现代启发
老子在本章阐述了“精神文明”对建立“和谐社会”的巨大作用。
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道是包罗万象的万物规律。它是善人的法宝,也是确保改变不善人的法宝。善言可以为世人普遍推崇,善行可以感化周围的人们。所阐述的内容就是“精神文明”的范畴。
《圣经》里有这样一段故事:一天夜里,有两个人走在寒冷的风雪中,途中遇到一个倒在地上、已经无法赶路的人。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是否救助这个人?两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一个径直向前走去,另一个则背起了陌生的路人。最终,结伴而行的那两个人,凭借着他们相互给予的体温温暖着对方走出了困境;而那个独自行走的人则被寒夜吞噬了生命。这则圣经故事,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思想暗示,那就是“善人则善己”。
从抽象的意义上说,所有的生命都是等价的,“善己”与“善人”同等珍贵。在危难时刻还能想着别人,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断的对别人施以帮助,是人们崇尚的美德,这一美德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提倡,在人们赞赏推崇他的同时也感染了其他人一起弘扬美德。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直焉。”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简单的说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善言和善行可以感召周围的人们,恶言和恶行照样也可以污染周围的人们。
请设想一下,如果全社会的人都用善言来感化周围的人们,用善行来带动周围的人们,不善的行为还会有市场吗?如果不善的行为都没有立锥之地了,离和谐社会的距离还会远吗?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实现和谐社会的方法。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千古名言,是三国时期刘备临终前嘱咐儿子刘禅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更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做。虽然时间已经过去近两千年了,但这句话至今对我们修身养性、锤炼品格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我们身边的青少年中有许多不道德的行为,他们小小年纪,好吃懒做,在校不遵守纪律,在家欺骗父母,有的还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对同学敲诈勒索,在学校拉帮结伙,恃强凌弱。这些看起来,都不是大错,没有构成犯罪,但他们如果从小不改正,不以犯小错为耻,长大了就会犯大罪。俗话说:“从小偷针,长大偷牛”,有好多犯人都是从小错犯起,最后却越犯越大的,到那时,流下悔恨的泪水,已经于事无补,因为时间只能向前走,“人生不售来回票”。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意义非常深远。
有时候,在生活中去做些小小的善事也是件很开心的事。例如,在公共汽车上遇见老人、儿童和孕妇,给他们让座;在路上捡到钱后,交给老师;在同学遭到恶人欺负时,勇敢地出来伸张正义,这些小小的善举都会得到别人的交口称赞,这不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吗?雷锋一生中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一些像送老爷爷回家,车上让座位、帮别人补衣服等等的小事。他没有因为这些事很小而没有去做,可是他的小事做多了,渐渐也就变成了大事。最终成为了全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意中忽视了一些小事,如在教室翻窗户、乱丢垃圾、讲脏话;在花坛摘花、踏草坪,这些虽然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却反应了一个人的公德、素质。不良习气的累积也积恶的表现,因为如果大家的不良习气同时表现出来,精神文明就体现不出来了,一个没有精神文明的国家,一定是一个落后的国家。
一件善意的小事,也许对我们而言微不足道,但对他人来说可能会至关重要。有时一句善意的鼓励、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习惯的动作、一个友善的举动、一颗小小的爱心,可能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
其实,“恶小”和“善小”仅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当代青少年,一定要增强鉴别善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从一点一滴的“小善”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身边的人多做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品格才能“至善至美”。
世界上无论大事业还是小事情,都要人去做。学会了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事情做不好,可以从头再来,人做不好,很难重新来。要让我们的祖国永葆青春,蓬勃发展,就要在我们青少年中褒奖真善美,贬斥假丑恶,伸张正气,抵制邪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