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云南怒江州知子罗老姆登高山茶怒族潘潘猫 |
分类: 行走江湖 |
地点: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
本篇主要介绍食材:老姆登高山茶
从怒江州州府六库沿怒江公路北上福贡,过匹河乡后,再向前2公里处,转入右侧的岔路,沿着蜿蜒狭窄盘山公路旋转而上再开十几公里便可到达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沿途我一直看着车窗外山峦重叠、江河汇聚的大美风光,戴着耳机听着手机里林海的琵琶曲,心变得很安静。
老姆登村生活的村民大多是怒族,怒族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人口不过三万人。从旅游观光的角度来看,这里数不尽、望不完的奇峰怪石、飞泉瀑布、激流险滩、古树龙竹,确实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然而,从生活的角度讲,这里贫脊的土地、不算便利的交通却给怒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些困难。尽管如此,勤劳勇敢的怒族人民始终都未停止与大自然的搏斗和抗争。老姆登村盛产高山茶,过去种茶,规模小,茶农生产经营分散,制约了茶叶销售,茶农收入低。之后有了专业合作社后,茶农的茶叶不再为销路而发愁了,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专业合作社都由州供销社发展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供销合作社发展了很多的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扶持生产,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来培育生产基地,扩大收购,来提高农民的收益。“供销社、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单位,听起来很怀旧,我得有好多年没有听过了,但是这里的农民却离不开他们。
我们“四朵金花”特意涂了红红的唇膏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供销社和主任合影。我是打心底里敬重爱戴和主任,通过八天的相处,我真切的感受到和主任对怒江州的爱,他和我们讲他的家乡时是那么的深情,激动时还会热泪盈眶。他迫切地希望怒江州的优良食材能走出怒江,走出云南,让更多人认可和喜爱。
老姆登村的山坡上种植着成片成片的茶树,不远处的山上云雾缭绕,怒族姑娘们在茶园里有说有笑的采着茶,诗情画意般的美景。
姑娘们笑起来可真美
再看这位姑娘,她也背起竹楼假装采茶忙~
哎~ 连着吃了好几天的鸡,脸都吃圆了。
采好的新鲜茶叶要经过炒制才能饮用
老姆登高山茶有绿茶和红茶两种,绿茶清香,红茶浓郁。中国的茶叶,伴随着华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一路走来,可谓博大精深。老姆登茶也未必能挤得进“中国十大名茶”的排行榜,有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老姆登高山茶。然而,峡谷人喝茶,从不看排行榜,也不讲究名气,他们只相信自己的感觉。
这茶温润适口,当天我们大家都喝了很多很多茶,虽然每人都买了高山茶回去,但是还是要多喝几杯,因为这是用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泡的,回到家虽然茶叶一样,水却不同了。
开饭啦,这顿都是老姆登村民平时吃的家常菜。烤猪排、洋芋丝、炒木耳、炒蕨菜、青菜、拌笋丝。怒族老姆登村的怒族居民下趟山不容易,所以吃的东西都是自己种植和饲养的。
炖野山猪肉,这在环境好的山上散养的猪肉就是好吃,有嚼劲,肉香十足。
有好菜怎能没有好酒呢?尝尝当地村民自己泡的五味子酒吧,听说这酒可以补中益气呢!
来碗原汁原味的猪学汤尝尝
香喷喷的怒族肉拌饭,里面有鸡肉和腊肉,不用就着菜,直接吃就能吃下两碗。
留个旅游资讯,便于去此地旅行的朋友参考。
告别老姆登村,下行不远就是知子罗村。上山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这个教堂了,当时觉得建在半山上的这所教堂在大山和云雾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神圣。下山时我们专程到这教堂门前停下脚步,看一看。这个老姆登大教堂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基督教堂,虽然古朴简陋,却是怒江大峡谷中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当天并非礼拜日,教堂的大门紧锁。听主任说,礼拜的时候怒族村民会用怒语无伴奏四声部演唱的圣歌。想必一定委婉动听,如同天籁,下次再来老姆登我会选个礼拜日的。
距离教堂不到一公里的知子罗废城是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碧江县县政府所在地。这里集中保留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遗址,恍如大山深处尚未开发的798。
昔日从大理经兰坪,翻越碧罗雪山,经知子罗,到达怒江峡谷历来是一条著名的古道。若继续翻过高黎贡山,只要一天时间就可进入缅甸境内。地处祖国边陲咽喉要道上的知子罗在建国后成为碧江县县城,而1954年又进一步成为怒江州州府,是怒江地区的整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地处山腰,发展空间有限,1974年州政府驻地搬迁至六库。上世纪80年代初,地质专家勘测后认为知子罗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山城被覆灭的可能性很大,于是乎在1986年碧江县也被拆分为两部分,分别并入泸水县和福贡县,政府机构分批统统迁走。昔日著名的碧江就这么从地图上消失了。
破旧的八角楼曾经也有过峥嵘岁月
登上八角楼能看到不远处的“皇冠山”。
我上天穿的海魂衫和这个场景好搭啊,太应景儿了!
八角楼门前台阶上开的小野花
知子罗傈僳语的意思是“好地方”。
怒江觅食之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