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卡地亚(六)东方的召唤、神秘的埃及

标签:
故宫午门珍宝展卡地亚祖母绿红宝石铂金印度埃及潘潘猫乐生活旅游 |
分类: 行走江湖 |
项链,1932年卡地亚伦敦,特别订制。铂金,圆形旧式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一颗143.23克拉枕形抛光祖母绿。该项链采用客户提供的宝石制成。由美国金融家兼慈善家奥格登•米尔斯(Ogden Mills)的女儿——格兰伯格夫人购得,其本名为碧翠斯•米尔斯(Beatrice Mills),她于1909年嫁给了格兰伯格伯爵八世。格兰伯格夫人是卡地亚伦敦工作坊的常客,她对冠冕情有独钟,于1922年至1937年期间共订制了三顶冠冕。
东方的召唤:一个充满灵感的世界
所谓灵感无国界,除了汲取埃及文明的丰富元素,卡地亚亦沉浸于对印度、波斯及中国艺术的不懈探索。遥远的东方,尤其是中国的佛陀、祥龙及麒麟带给卡地亚无尽的灵感与想象。这些源自中国的材质、意象、符号、神明让卡地亚的珠宝大师们欣喜若狂。
在顺应时代潮流,并保留装饰艺术简洁线条与实用特性的同时,珠宝大师们更大胆地赋予这些异域图案以全新的内涵,创作出大量奢华而实用的珠宝珍品。这种将非欧式风格古代手工艺品与现代装饰完美糅合的风格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装饰艺术浪潮中可谓独树一帜。
埃及风格吊坠,1913年卡地亚巴黎。铂金,三角形、梨形、圆形旧式切割、单面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圆柱形和花式切割黑玛瑙,种子镶。塔门或庙门图案,常被埃及金匠用于吊坠之中,作为胸饰佩戴。
阴阳链坠, 1919年卡地亚巴黎.铂金、金,圆形旧式切割钻石,单面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两刻钻孔祖母绿珠,镶有凸圆形切割红宝石底座的圆柱形切割红宝石,一颗祖母绿、四颗红宝石和四颗面弧形切割黑玛瑙(链绳),黑玛瑙,黑色珐琅(搭扣)。该吊坠基于中国道教太极而创作,象征着宇宙的“阴阳”。
长项链,1930年卡地亚伦敦,特别订制。铂金,方形明亮式切割、圆型旧式切割、单面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叶形雕花红宝石,凸圆形切割红宝石和红宝石珠,天然珍珠。该款项饰可拆分为一条手链和一条短项链。
由罗纳德•特里(Ronald
Tree)夫人购得。罗纳德•特里夫人(本名南希•博金斯née
Nancy Perkins,
1897–1994年)出生于美国,1945年嫁给了英国保守党议员C.G. 兰卡斯特(C.G.
Lancaster)。她收购了著名的装修公司——科尔法克斯&福勒公司(Colefax
& Fowler),之后她以Nancy
Lancaster(南希•兰卡斯特)为名成为著名的室内设计师。
水果锦囊(Tutti
Frutti)项链,1936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1963年改款,铂金,白金,马眼形、长阶梯形和圆形旧式切割钻石、13颗明亮型式切割蓝宝石,总重146.9
克拉,两颗叶形雕花蓝宝石(50.80 和42.45
克拉),蓝宝石珠,一颗凸圆形切割蓝宝石、方形雕花祖母绿,槽刻式和光滑打磨祖母绿珠,凸圆形切割祖母绿、叶形雕花红宝石,光滑打磨和雕花红宝石珠,凸圆形切割红宝石。
这款项链最初为印度风格,搭配黑色软绳,在背后固定。后经客人要求进行了重新镶嵌。为黛西•法罗太太(Daisy
Fellowes)特别订制,后传给其女儿卡斯特加伯爵夫人
图为1951年,黛西•法罗夫人在贝斯特古(Beistegui)舞会上的照片。当时,她佩戴的正是卡地亚于1936年设计的这条印度“水果锦囊”(Tutti
Frutti)项链。
身为德卡兹公爵(Duc
Decazes)和伊莎贝尔•辛格(缝纫机大亨辛格的女继承人)之女的黛西•法罗经常被19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杂志誉为“全世界最优雅的女子”。这位巴黎的社交名媛兼具两种引以为傲的品质,即品味与胆识,其优雅风度也因此更加引人瞩目并为她深深地赢得了时尚领导者的美誉,当她在1933-1935年为颇具影响力的《时尚芭莎》杂志(Harper’s
Bazaar)担任巴黎通讯记者时尤其如此。
卡地亚兄弟是开明而富有远见的旅行家,他们早在1919年就来到了印度。雅克•卡地亚走遍了印度大陆,每次旅行归来都带回无数的照片,记录下这片未知且神秘的世界。第一次的驻足是在孟买,他们开办了一家名为孟买贸易公司的分支机构。当时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向他们敞开了大门,订购最完美无瑕的全套首饰。
当这些王公贵族委托卡地亚将他们的黄金首饰改制成铂金首饰时,卡地亚亦对印度的传统工艺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卡地亚将这些艺术品加以改造,让它们以全新的姿态登上20世纪的舞台:莫卧儿细密画以天然的光辉装点着珠宝盒或烟灰缸等优雅的日常物件;精致而端庄的沙•巴哈杜尔一世(Shah Bahadur I)肖像(正是这位沙•贾汗<Shah Jahan>修建了不朽的泰姬陵),被卡地亚饰以红色或绿色珐琅线外框而愈加光彩夺目。这些17世纪戴着头巾的肖像,虽然做了修改,却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精髓;它们就像神秘的标点符号,装饰在软玉烟盒平滑又极其精致的盒盖上。这些印度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无数的奇闻轶事。物件是实用的,而形式又是纯粹的、几何感的和华贵的。这些独具匠心的印度风格作品一经完成,便令女士们为之倾倒和着迷。不论在何处,从《Vogue》到《Harper’s Bazaar》杂志,从伦敦到纽约,这些揉合着原始存在感与繁复感的黄金珠宝和古董珍品都大受追捧。比如一条串着玉石片形小金盒的项链,小金盒上雕有红宝石花纹图案;再比如由方形珐琅搭配宝石的颈饰。一时间,佩戴这种华丽的原始风格饰品蔚然成风,更让当时的女士们爱不释手。
卡地亚缔造了印度风格并掀起了印度风潮。显而易见,西方世界已经对这些光彩华丽的宝石如痴如醉:克什米尔蓝宝石、缅甸的红宝石、令人惊叹的莫卧儿雕花祖母绿。卡地亚对这些形状各异的宝石所含有的韵味情有独钟,将这些宝石与一排排的饰珠相连,并在绳索上坠以饰穗;而这些宝石则被切割成梨形,然后雕以图案或花纹。虽然有些人觉得它们不够精致,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它们展现的是一种自然的风格之美。正是这种自然风格为这款镶嵌着两块高贵梨形祖母绿的精美铂金钻石耳环增添了更多雅致气息。
埃及石棺化妆盒,1925年卡地亚巴黎,黄金和玫瑰金,铂金、玫瑰式切割钻石,祖母绿,圆柱形切割面弧形切割蓝宝石,骨制雕花盒盖,桔黄色、蓝色和象牙色珐琅。内装一面折叠镜、一把梳子和一个唇膏架。3.20x4x15 cm
这两种流派的融汇亦是丰富感性与几何艺术的结合。这款华美的吊坠由两块雕花祖母绿和一块硕大的凸圆形蓝宝石组成,其间以精巧的矩形链条相连,将这种结合演绎得淋漓尽致。
印度辛格帕蒂亚拉的君主亚达凡德拉•辛格(Sir Yadavindra Singh)佩戴着用钻石和铂金制作,用于宴会场合的项链;这条项链于1928年由卡地亚为其父亲,布平达尔•辛格爵士(Sir Bhupindar Singh)制作。
佩戴“南国之星”钻石的印度巴罗达邦(Baroda)君主萨亚·吉荛三世(Sayaji Rao III)萨亚吉荛三世时年12岁;他佩戴的这块“南方之星”钻石重达128.48克拉,镶嵌在一条项链上。
印度旁遮普最大省的帕蒂亚拉邦(Patiala)的王子从卡地亚订购了佩戴于宴会场合皮带圈
下期预告:(终结篇)
主要内容:最后一篇介绍这次卡地亚午门珍宝展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珍宝制作过程,同时还展示了很多好玩有趣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