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观光为度假

(2012-10-06 11:01:52)
标签:

旅游

黄金周

人潮

堵车

休假

分类: 时评

今年十一长假,恰逢中秋节,连续放假8天。各地的景点,喜滋滋地迎来了又一个黄金周。只是,这个长假的“黄金”有点泛滥成灾。

截止10月3日17时,三峡大坝共接待游客4.7万人次,同比增长141.8%;贵阳共接待游客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15.5%;玉龙雪山共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同比增长57.49%;九寨沟共接待游客5.29万人次,同比增长56.68%;武夷山共接待游客5.38万人次,同比增长46.78%;故宫共接待游客14.11万人次,同比增长44.16%。

网友ELPH_d抱怨说:“国庆长假前三天,华山数万人滞留、普陀山2万多人滞留、丽江上万游客找不到住处、大梅沙海滩人多得看不到沙子、三亚海滩成垃圾场、鼓浪屿‘沦陷’、西湖见人不见桥、黄山游客爆满、九寨沟深夜12点赴沟道路纹丝不动、故宫人山人海、长城不分内外……如果可以,我宁可选择国庆7天值班!”

有游客大呼上当——“这哪是看景,完全是看人。景区指示牌几乎没有,晕头转向找入口出口。售票处、洗手间、停车场秩序一塌糊涂,但停车费收起来又毫不手软。”

华山景区管委会旅游处处长翁鹏表示:“2日,有27000余名游客在半日之内涌入华山东线景区,在瓦庙沟内滞留。在华山上宽窄不过两米的山间险峻的道路上,横着挤了不下五六人,十余米的路上竟有一两百人。至当日下午4时许,约2000名游客滞留在索道下站,排队长达3小时……截至3日零时许,大部分游客安全下山。”

10月3日,4760多辆自驾车把庐山风景区南山北山两条20多公里的登山公路堵成“停车场”;

浙江,“钱江第一潮”游客人数创历史新高;

江苏,南京中山陵景区游客量达23万人次,是最佳接待量的10倍;

福建,厦门鼓浪屿的游客是最佳接待量的9倍;

山西,平遥古城的游客为最佳接待量5倍;

……

在新浪微博,有不少游人爆棚的照片和吐槽的帖子,长城之上、紫禁城内、华山的险峻山路上,处处可见密密麻麻水泄不通的人群,仿佛是在春运期间的火车站。

明末散文家张岱有名篇《西湖七月半》,“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微博上那些摄自景区的人潮汹涌的照片,身处其中的游人,恐怕连“看看七月半之人”的兴致也荡然无存,只有赶快逃离那里,尽快回家的念头。

人流的剧增,令景区不堪重负。当地的服务业要么乘机涨价趁火打劫,要么濒临瘫痪。

@法制晚报:【国庆疯狂的价格】1、连云港的炒面165块一碗。2、丽江一千多元都很难找到房子,地铺200元/个。3、广西某地的普通草鱼400元一公斤。4、华山的旅馆一个床位一千多,帐篷600,睡袋100。5、寒山寺附近,普通客房一千一百块。6、各景区不涨价的两家店,是肯德基和麦当劳(最后亮了)。

@钚食嫣之瑗媛:华山出事了~封山不售票了,特警进山了~所有来华山的公共交通都被中断了,铁路也被断了~山上好多被困的人,下山的旅游公交枢纽不堪重负也处于瘫痪状态,并且伴有民众暴乱的迹象~上、下山的路全部水泄不通~拥挤、谩骂、打架的,随处可见,真心害怕了,我想回家…

有人质问:为何不及时预警?专家一语道破天机——对于提前预警,还是一个难题。景区怕影响客流量和收益一般不会做(据《齐鲁晚报》)。

难怪,故宫宁可加开4个售票窗口,34个窗口同时售票;宁可执勤人员累得几近虚脱,也不限制游客人数。

一边是日益旺盛的旅游需求;一边是背弃管理责任的景区,置承载能力和管理容量于不顾,无限度地追逐经济利益。因此,年年长假,景区年年人满为患,今年尤甚。

客流爆棚的同时,车流拥堵,也成了长假“一景”。有人发微博说,深圳到内地,87公里路程开了7个钟头,带着哭腔打电话回家:“中秋节只能在路上过了!”

前文提到的庐山两条20多公里的“汽车长龙”,也是扎堆出行、车流量超过公路承载能力的结果。

旅游的客流,本该像潺潺流淌的溪流,如果总是像井喷的石油,一年到头冒那么一两次,从长远计,于游客、于景区,都不是好事。

旅游业,本来是对环境伤害最小、消耗资源最少的无烟工业,为什么成了问题迭出几近崩溃的行业呢?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号称地大物博,全国人口的94.4%却集中在胡焕庸线(既黑河-腾冲线)以东,居住在占全国面积42.9%的东半部。如此密集的人口,在如此集中的日期内,大量涌向旅游景区,相应的交通、景点以及服务设施,怎么能承受?赏心悦目休闲娱乐的初衷,又怎能实现?

带薪休假和分时度假,已然喊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进展。

国民扎堆旅游的原因,一是文化传统,认为节日就是假日,旅游等同于观光;二是生活水平的限制,以当下中下阶层的消费能力,只能负担走马观花的观光,尚不能承受真正意义上的度假;三是管理层的问题。

管理层的问题有二——其一,景区管理者只知追求眼前的GDP,罔顾旅游资源的保护,更无视游客的感受;其二,除了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带薪休假的权利没有得到落实。而80%的就业者,在民营的中小企业工作。

当然,普通民众出游是否方便、旅游是否愉快,并非可考核的政绩。但我总是不懂,倘若“有关部门”拿出奥运会世博会那会儿的劲头,带薪休假,实施起来会很困难吗?

另一方面,我国的私人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在一些大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汽车数量的增长。上下班高峰、节假日前后,进出城市的主要道路,毫无例外地会发生拥堵。一部分小康的国民,尚无绿色出行的理念。无论富裕还是贫困,人们普遍认为,出有车,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与此同时,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是不是也应该在宣传、政策等方面,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呢?

十一长假已近尾声,希望此次各地景区的“沦陷”,能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反思我国假日文化和旅游文化的一个契机,改节日出游为假日出游,树立度假休闲的观念,改变扎堆观光的习惯。事实证明,深度度假的人均消费和日均消费,比观光旅游(包括自驾车旅游)高出很多。景区的管理者应该花大力气保护好景点资源,提高旅游服务业的质量,不应只盯着门票收入。

建议有关的决策者,尽快着手国民度假体系的建设,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和金融体系对度假体系的保障,以实现旅游业结构、速度、质量、效益的平衡。

唯此,拥挤的交通和挤爆景区的人潮,才不会在下一个黄金周重现。旅游业,才能真正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又,黄金周的提法,也大可打住。以景点超负荷运转、以游客超容量观光为代价掘来的金,不要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