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时评文化 |
分类: 反击:艾滋病恐慌 |
20180928昆明:《艾滋病学术大会》发言稿:
社会学视角下的 性传播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 性社会学研究所
潘绥铭
荣休教授·博导
题记:HIV是生物的,艾滋病却存在于社会之中
基本判断:艾滋病防治,中国其实全球领先
不是“低发”,而是“多助”
A.
社会制度中的性传播
A0.红灯区在中国为什么能够存在?
ß
“不毛之地”的地政府划定开发区
ß
平整两个“大队”的土地,修建马路
ß
当地人被号召投资盖起大片房子
ß
没有任何外商外资被引来
ß
当地人不得不开设性产业
u
镇干部:“我们的三顿饭里,有一顿是小姐给的”
u
县干部:“我们欠了农民的债”
A1.为什么会发展为准奴隶制?
ß
其实没有足够的客源
ß
真正的小姐不愿意来,只能诱骗新手
ß
留不住,只能人身拘禁
ß
小姐不断逃跑
当地人:这里成了“小姐培训基地”
A2.“烈女”为什么要跳楼?
ß
受到的迫害是拘禁与剥削,不是“失贞”
ß
逃避奴隶制,不是性产业
ß
是由于性产业的不发达,而不是相反
ß
绝大多数小姐,是来抓的时候才跳楼!
B.
社会管理中的性传播
ß
先有性病、艾滋病,
还是先有社会问题?
ß
究竟是个人行为出现了问题,还是社会管理出现了问题?
ß
案例:谁让河南农民去卖血的?
历史上,疾病经常被作为政治问题来对待
B1.社会管理中的性传播
ß
小姐被抓获,要罚钱
ß
小姐没钱,向妈咪、老板借
ß
成为债务奴隶
ß
更加卖力气地做生意
何谈防病?
B2.社会管理中的性传播
ß
卖淫嫖娼的三惩罚
ß
同性性服务的便利性
ß
易装/跨性别的卖淫
C. 社交网络中的性传播
D. 多元的社会性别中的性传播
ß
异装者:妖
ß
怎么会比小姐挣得多?
D1. 男性性工作者
D2. 高风险:是男同,还是肛交?
E. 阶层差异中的性传播
ß
城市男性企业家:找小姐:44%
ß
发生概率,是男性工人的11倍;男性农民的23倍
禁娼:究竟为谁服务?
F. 民间信仰中的性传播
预防知识:
ß
开处大吉
ß
望、闻、摸、洗
安全套的不同意义:
ß
阴阳互补
ß
心理隔离
G. 习俗中的性传播
ß
男人的“插入崇拜”
ß
小姐的“下贱”恐惧
=性方式:身份与地位
H. 社区中的“性”
ß
红灯区的“自组织”功能
ß
红灯区领袖的作用无可替代
ß
红灯区的结构功能、文化气氛
ß
小姐的健康知识与能力
高于普通妇女
ß
不能把“同伴教育”弄成“第二课堂”
J. 差序格局中的戴套
ß
小姐在做生意中、在亲密关系中
ß
男人在不同性质的性关系中
K. 性别权势关系中的性
ß
小姐的“用套率”
ß
女用安全套
ß
变性、易装卖淫的机制
K1. 不同人际关系中的性传播
下篇:新视角
A. 以病为本 or 以人为本
A1.
以病为本的模式(传播的视角)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知识
态度
信念
风险行为
安全套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性交合
STD
HIV
A2. 以人为本的模式(生活的视角)
A3. 以病为本的模式(行为的视角)
A4. 以人为本的模式(交往的视角)
A5.
艾滋病可能少了,怪圈却牢不可破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传播问题]()
弱势人
小姐
老板、妈咪
警察
政府
疾病
B. 视角差异的意义
B1.
社会人 or
生物人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只是一个小姐;
可是对于亲人来说,我就是整个世界。
举例
ß
组织形式的作用
or 人人预防艾滋病
ß
妈妈小姐的世界
or 阻断母婴传播
ß
出行小姐的继续人生
or 二次传播
ß
成长的烦恼
or 首次商业性行为年龄
ß
家乡的烙印
or 户籍所在地
ß
我的小世界
or 样本来源(场所分类)
B2. 权利主体 or 干预对象
不仅是“艾滋病高危”,更是高受害风险
小姐 被杀害
ß
沈阳,一年之内被杀死的小姐103人
ß
北京,156个未破杀人案中,60个是小姐(38%)
ß
北京,最多的,一个男人杀死14个小姐
无能为力 or
事不关己?
举例:小姐 被摧残(昆明330位,2017)
ß
主要传播源
or 第一受害者
ß
多少小姐不用套
or
多少嫖客不用
ß
套的使用率
or “套戴上,钱不少”的比例
ß
流动过少地方
or 人际交往能力
ß
高危性行为
or 性技巧是本事
B3. 主体建构 or 客观检测
举例:
ß
正确使用方法
or 我是怎样给他戴上的
ß
不戴套就不做
or 如何使嫖客更听话
ß
预防教育 or 我为什么相信不会传染
ß
流动次数
or 玩儿转男人
ß
接客频率
or 心理调整程度
套:谁不用?(被客人强迫不用的)
C. 主体建构视角
谁是小姐?自我认同很重要
ß
“你让我去做小姐啊?”
ß
“没办法,只能来做小姐了。”
意义:不认同,为什么要预防艾滋病?
一些小姐眼中的“安全套”
不用的理由:
ß
小姐身份的标志
ß
阻断阴阳交汇
ß
引发妇科炎症
ß
老男人
用的理由:
ß
不是“性”
ß
“没肏到我”
ß
防情:亮明身份
ß
去“脏”
小姐的“业内阶层”
小姐是个不错的工作
90后小姐的新情况
性交以外的性服务在增加
性交之前的28种玩法
性服务方式的上限
Þ
胸推
Þ
漫游
Þ
冰火
Þ
红粉佳人
Þ
沙漠风暴
Þ
一箭穿心(毒龙钻)
Þ
五雷轰顶
Þ
飞天仙女(红绳)
Þ
遨游太空
Þ
双飞
宣传男客:戴套有助于增加性快乐
ß
戴套有助于延长性交的时间。
ß
戴套有助于缓解“屄松”的问题。
ß
戴套有助于换取小姐的一些服务积极性。
ß
某些安全套可以巧用。
“COME”方案
(下限))Condom – Oral – Massage – Erotic(上限)
如何“干预”小姐?
D. 社会学
D1. 社会工作 介绍
ß
宗旨:助人自助、对方自决
ß
条件:信任为本、相互依赖
ß
工作:环境入手、关系中心
ß
成果:提升能力、自主解决
ß
三个层次共同开展:个案、小组、社区
D2. 社会工作 的 通用过程
ß
接案=建立互信、互动的专业关系
ß
预估=确认:问题究竟是什么
ß
计划=需要什么服务?如何实现?
ß
介入=实施服务
ß
评估=服务成效的检验
ß
结案=结束助人,确信自立
D3. 社会工作 的 最高理想
Empower:提升小姐的生活能力
针对:顾客、妈咪/老板/鸡头、环境、社会
ß
Non-illegalized--学会合法自我保护
ß
Gender based--锻炼“待客之道”
ß
Organized--帮助小姐组织化
这才是NGO 的真正含义
D4. 社会工作的最低纲领
以“社会交换理论”实现“助人自助”
首先:理解与适应对方的需求
小姐自己的生活逻辑
ß
收入:组织形式、流动机制、支持网络、博弈能力
ß
安全:人身保障、财产保存、被剥削程度
ß
生/育/养的保障:妇女病、人流、生殖能力
ß
自尊:防止
脏/贱/没面子
往往最后才需求“防病”(一切病)
往往视为“必要的代价”
什么是“病”?社会学的“生计本位”理论
低层人群对于“疾病”的判定依据:
n
阻碍生计的程度
n
解决问题的难度
n
中医的潜意识
n
“命”
我们如何“教育”她们?
我们拿什么去“交换”?
妈咪是如何教导小姐的?
ß
击碎梦想:男人都这德行!
ß
路径依赖:你还能干什么?
ß
信息不对称:来钱快/多/轻松
ß
概率蒙骗:谁不想做?
ß
理想教育:以后还可以干别的
社会工作能够驳倒/取代吗?
不开药方,而是参谋
D5.
能动性的来源
职业化=从业自觉性=生产资料意识
ß
入门与轻易跳槽,风险剧增!
D6.方法:参与她们的生活
ß
业余时间
ß
居住场所
ß
互动聊天
ß
全面关怀
ß
抑制老板/妈咪的剥削/压迫
目前的一些偏差
1.构成比
不等于
发生率
已经误导了:传媒、公众、领导
2.MSM
不等于 同性恋
白白增加社会阻力
3.局部调查
必须有 总体参照
误导出无谓的恐慌
E. 跨学科的认知
不是要颠覆,而是要深入
E1. 每个学科的世界观(5个元命题)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其同一性
•
其差异性
•
研究中的思维逻辑
•
价值取向
生物医学
•
研究对象=有机体,人类只是物种之一
•
同一性=生物同质:动物实验
•
差异性=个体生理:性别
、年龄、病史
•
思维逻辑=生物问题只能用生物手段解决
•
价值观=治病才是真的救人
工作:治疗与疫苗,不参与预防
公共卫生学
•
研究对象=生物病变在人类中的存在状态
•
同一性=流行病的同质:开大药方
•
差异性=(性传播)不同的行为
•
思维逻辑=阻断传播才能预防
•
价值观=预防才是更好地救人
工作:干预各种高危人群
人文社会研究
•
研究对象=人是主体,人的能动性最重要
•
同一性=人与社会的互动
•
差异性=社会阶层
•
思维逻辑=解决社会问题才能更好地预防
•
价值观=人与社会的协调才是救人之道
工作:助人自助,促进主动预防
E2. 大医学=跨学科的世界观
ü
必要条件=生物同一性:检测
ü
控制条件=心理个体化:KABP
ü
充分条件=社会差异性:风险人群
ü
发展条件=主体能动性:广义依从
全新的世界观:人的良好生态
健康(Health)
or
安好(well-being)
E3. 方法论的互补
医疗:受控条件下、可重复、实验结果
人文:“人的主体建构”
=铁轨状态: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ß
高危人群:感染率
& 可能性
ß
传播:生物检测
& 人际关系
ß
关注:病 & 病人
ß
方法:干预
& 赋权
E4. 价值取向的融合
n
必要条件=原生的共同点:关爱生命
n
控制条件=个体的人生观
:生命意义
n
充分条件=意义必须实现:生活质量
n
发展条件=自己救自己:草根组织
E5. 愿景:新的认识论
ß
生物:某人被确诊为感染了HIV
ß
心理:他却毫无感觉,也不认同
ß
行为:没有可能传播的活动
ß
社会:生活在不歧视的环境中
ß
生活:常人状态
那么,他究竟算不算一个感染者呢?
ß
反思:对于确定性的不懈追求
ß
雾状存在=弥散地、动态地、被主体感知地
“整体化”的表达,就是“新的知识”
ß
只不过:缺乏认识工具和表述手段
前一篇:性骚扰的“性”,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