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场舞:为什么大妈多,大爷少?

(2015-12-02 18:14:14)
标签:

健康

历史

时评

文化

教育

分类: 性,非天生,乃建构之物

 

不少人对广场舞做出过千奇百怪的评论、分析与解释,却很少去讨论一下,为什么极少见到大爷们去跳广场舞呢?

 

对此,人们也可以做出种种猜测:

也许,大爷们觉得,广场舞太丢人现眼?也就是自尊心更强?

不喜欢这种热闹?不需要这样的扎堆、社交?也就是更能够“独处”和享受孤独?

受不了那种震耳欲聋的音乐?也就是对于“静”的追求更加突出?

腿脚、肢体都不如大妈们柔软,跟不上?也就是身体和健康更差?

不愿意干扰别人?也就是自律的社会意识更加深厚?

不想从众,也就是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强大?

其他自娱自乐的途径更多?也就是选择的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更强?

根本不需要广场舞这样的刺激?也就是“心如古井”的心理衰老?

 

在进行扎实和长期的人类学研究之前,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支持或者反对以上的任何一种猜测。因此,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

 

男人和女人,往往经历了不同的“生命周期”。

以“性”为例,大多数男人自从青春期以后,就开始走上“性的征途”,充满了自信与成就感,表现为积极主动、霸气十足、意气风发。可是到了“中年危机”的时期,男人对于“性”往往做出相反的解释:把性高潮从“至乐”颠倒为“过劳”,把性生活从“征服”颠倒为“交公粮”(尽义务的意思)。到了老年,随着在“性市场”上的不断贬值,男人往往更加迷信“修身养性”,甚至干脆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形象地说,男人,自“无性”始,至“无性”终,走了一条人生的正曲线。

男人越老,另外一层人生体验就会越强烈:你奋斗啊,拼搏啊,到头来,还不都是给儿女留遗产?自己能带走什么?一生一世又有多大的意义?所以只好“淡泊人生”啦。

对于这样的“白日依山尽”的大爷们,您还能指望他们有多少人去跳广场舞吗?

女人则往往相反,她们虽然也是自“无性”始,却是以“魅力四射”终。因为女人到了老年,感受到的是“功德圆满”,不但完成了“相夫教子”的社会责任,而且夫妻之间的“势”也开始倒转,变成老夫越来越依赖老妻,民间俗语叫做“秤杆离不开秤铊,老头离不开老婆”。于是,她们终于有信心、有能力、有机会“为自己活一次”了。广场舞就是最显眼的表现。

正因如此,我在2000年到2015年的四次全国调查中,不无惊讶地发现:在60岁之前,越老的女性,越是认为自己的魅力很足、女人味很足,其自信的可能性,超过18-30岁女性数倍之多;而男人则是恰恰相反。

可是请读者注意,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不是生理上的性别差异,而是社会对于男人和女人提出了不同的任务,制定了不同的“人生意义”的衡量标准。也就是,男人越老越失败,而女人则是越老越成功。

所以说,在评论大妈们的广场舞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正是包括评论者在内的这个社会,才造就了这种现象啊。否则,发达国家的大妈们,怎么不跳广场舞呢?

 

首发《荷兰在线》2015年11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