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住区”视野下的抽样构想及实践

(2009-02-22 15:21:15)
标签:

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

社会学方法论

问卷调查

杂谈

分类: 研究方法决定结果

“居住区”视野下的抽样构想及实践*

——以“中国成年人的性调查”[1]为例

 

王东  潘绥铭  黄盈盈

 

内容提要: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是抽样社会调查面临的基本国情之一,与此国情相伴的是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为基本抽样单位,依托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的“户口簿”抽样。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加速,刚性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始松动,作为理想抽样框的户口簿受到冲击和挑战。以“属地抽样原则”构建的抽样框应包括两部分:社区居委会/村委固定居民(有户籍居民、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未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此外城市或农村户口簿上“户在人不在”的情况亦当排除。从抽样实践过程来看,将作为抽样基本单位的社区居委会、农村界定为“居住区”是必要的,此概念的提出具有方法论意义,可以很好的解决中国国情中抽样的可行性问题。在“居住区”概念视野下,大学也是一种“居住区”,对大学的抽样采用“地理抽样法”较为有效。结合2006年中国城年人性调查,从方法论的角度讨论了将上述构想付诸实践的过程。

关键词:户口簿抽样;流动人口;居住区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学方法研究》(05JJD840013)阶段性成果的一部分,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

[1]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主持完成的两次历史对照调查,均为针对中国成年人的全国随机抽样调查。2000年的“中国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全国调查,成果见于潘绥铭等,2004,《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中国成年人性调查”的成果见于潘绥铭等,《中国性革命成功的实证:全国成年人口随机抽样调查结果简报,2000年与2006的对照研究》,万有出版社,台湾高雄,20081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