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一词的翻译
(2008-09-14 01:03:52)
标签:
性社会学中国性研究性文化杂谈 |
分类: 性社会学,我的事业 |
这样的翻译,不要拘泥,应该按照实际意思。以我觉得你们的翻译都不好。Transsexuality应该是:
变性别欲、变性别行为、变性别者
在中国话里,性与性别从来没有混用,不像英文的SEX,所以放着“性别”不用,非要使用英文里的“性”(SEX),有食洋不化之嫌。
这是因为:还有一个词汇“Transgender”,它与Transsexuality一定有不一样的地方。从字面上来看,“Transgender”更加应该是“变性别欲”。那么“Transsexuality”就只能是“变性”了,无法再加工了。
此外,“变”比“易”更好,“易”只能在男女之间转换;“变”,可以变成不男不女。
潘绥铭
2006-3-20
潘老师:
《how sex changed: a history of transsex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翻译好了,想把正文全稿发给您,如果您有时间,可以翻一下。另外,如果方便,您可否帮我斟酌一下下面的问题?
这本书的中文名我还没有想好。我想听听您的建议。
Transsexuality是本书的核心术语。在上一期通讯中,黄盈盈师姐好像译成了“变性”,这样显得很简洁,不过可能会造成两方面的困难,一是无法与“sex change”相区别。sex change指的是性别改变一“事”,更倾向于强调行为,如同反过来的“to change sex”表示一种行为。而transsexuality涵盖的意义更广。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中的人皆希望改变性别的身体特征(无论一个人是否实施了变性手术,这些词均适用)。可以看出,它描述了一种欲望、一种人所面临的景况。两者是不同的。另外一个困难是难以组词和造句。如果把“transsexuality”翻译成“变性”,就应该相应地把“transsexual”(名词形式)翻译成“变性人”。按照通常的理解,变性人是已经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性别变化的人。而“transsexual”不仅包括这部分人,还包括仅有欲望但尚未实现性别变化的人,因而两者的外延是不同的。我现在把“transsexuality”译成了“易性癖”,把“transsexual”译成了“易性癖者”。所担心的是“癖”具有负面含义。在古代汉语中,癖可指嗜好,也可指疾病。而在现代汉语中,人们倾向于把一些现代词汇(如裸露癖、窥阴癖、恋物癖等)同否定性的意义联系起来。潘老师,我想知道您是如何看的。希望您能指点一二。
学生:XXX
-----------
附录:X学者的相关来信
潘老师,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