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实吗?
许多人都会对这样一个调查结果表示怀疑。因为近年来,社会上一直风传大学里已经乌七八糟了,甚至说女大学生已经卖淫成风。一些报刊杂志也不断地刊登这种“案例”、“透视”、“扫描”等等,使人们不信也得信。可是,我们应该学习这样的常识了:尽管人们传说的或者报刊上登载的所有故事都可能是真的,尽管这种故事很多,但是只要没有进行随机抽样(可绝不是“信手拈来”式的“随意抽样”)的调查,就绝不能代表总体的情况,反而常常会使人产生错误的印象。
就连大学生自己,由于“身在此山中”,也同样会误信这种夸大的假象。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且不论真实情况如何,您认为,目前的大学生里,已经发生过性行为的人占到多大比例?”而且分别问到男生的接吻与性交合,女生的接吻与性交合。结果,大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估计,都高出笔者所调查到的实际情况,已经构成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当然,任何社会调查都可能出现“假数真算”的失误,但是笔者至少有这样一些把握来证明笔者的数据是最大限度地接近于真实情况的:
1、
问卷里分别设置了重复回答和逻辑检验两种测谎题。所发现的谎答者已经被排除在统计之外。
2、
人们的许多生理现象是恒定的,而笔者在这些方面的两次调查的结果都是一致的,而且呈现为正态分布。这可以证明被调查者没有说谎。
3、
两次数据中都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或者出乎常理的情况。
4、
相对而言,在目前中国所有的社会阶层里,大学生最有可能理解和支持性学事业,最有可能为了科学研究而贡献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因此笔者才选择他们去调查。
话又说回来了。笔者的两次调查,最终有效应答率分别是52.0%和54.5%,因此笔者不可能知道那些没有回答的人的情况。一般来说,拒绝回答的人更有可能发生过性行为,所以笔者上述的发生率应该被视为最下限。
没有拒绝什么?
大学生所拒绝的,其实仅仅是上述那三种直接的人际性行为。在除此之外的其它性活动中,他们反而倾向于更加活跃了。
最引人注目的显著变化是:看过“直接描述性交细节的各类文学作品”的人,从1991年的67.7%增加到1995年的79.4%(男生的86.6%和女生的62.1%)。同时,看过“直接描绘性交细节的各类图象材料,如图、照片、录像等”的人,从1991年的33.8%增加到1995年的60.2%(男生的70.0%和女生的36.2%)。
相反,看过“直接描述性交的科学类文字材料(书报、文章等等)”的人,在5年之后却是基本持平(从63.2%到65.5%),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增加。这比看过性的文学作品的人要少得多,只比看过性的图象材料的人多出5个百分点(1995年)。从这样的变化中,人们不妨想想,“扫黄”究竟是更加迫切了,还是已经没有意义了?
还有,虽然人际性活动没有增加,但是男女大学生的所有类型的独自性行为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例如男生第一次出现性梦的年龄、男女出现性幻想的频率、男女性梦内容和性幻想内容的种类数、男生首次自我刺激(手淫)的年龄,都显著地提前了或者增加了。此外,第一次性唤起的年龄、第一次性幻想的年龄、性梦频率、在性梦里达到性高潮的频率、自我刺激(手淫)的频率和在其中达到性高潮的频率等等,都有所提前或者增加,只不过还没有形成显著差异。
为什么会这样?
许多人都会问,既然独自性活动有增加的趋势,怎么可能没有促进人际性活动的增加呢?
性问题的答案,往往在“性”以外。
1995年的这批大学生,跟1991年的相比,志向更为远大,但是自信心却更加脆弱。
在志向方面,笔者的问题是:您对未来的设想更接近于志向远大,还是乐于平凡,还是处于中间状态?结果,95年的男大学生比91年的更加倾向于选择志向远大,而且已经构成显著差异。那么,一批志向更加远大的男生,在性方面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更不大可能去发生人际性行为,因为他们更不愿意因小失大。但是他们却无法抑制自己的独自性行为,所以只能把两者分开,使两种性行为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那么女生呢?她们虽然并没有朝着志向远大倾斜,但是在“您的为人处事是言行谨慎,还是我行我素”这样的问题里,她们比91年的女生更倾向于选择前者。这样的女生,也不大可能更多地发生人际性行为。
还有更显著的另一方面的原因:与91年的大学生相比,95年的后来者对于自己的魅力更缺乏自信了。笔者的问题分别是:您的相貌、身材体型、气质风度对于年龄相仿的一般异性,有多大的吸引力?结果,95年的男女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吸引力更小一些,其中对于身材体型的自我评价更是低得多,已经形成了显著差异。
青春总是无限崇拜美。一批对自我魅力更缺乏信心的大学生,人际性行为恐怕也只能减少了。
这可能是由于“广告污染”。虽然笔者的调查表明,95年男女的“身高体重比”与91年的男女持平(女生稍稍胖了一点),但是现在的广告不同了。在那些帅哥与靓妹的铺天盖地般的狂轰滥炸之下,年轻人恐怕谁也会更加自卑一些。
最根本的原因当然还是在大学生的心底。笔者问道:不论您已经有过什么人际性行为,您为什么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结果,95年的大学生比91年的更加重视爱情的因素。有49.7%的人是由于害怕伤害对方的人格、情感或前途,或者由于自己认为双方的感情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地步。这比91年有显著的增加。同时,有14.6%的人则是由于害怕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客观后果,或者认为不合乎道德或自己家庭的期望。这比91年也有显著增加(只要是男生增加了),而且恰恰能够说明,笔者在前面对于“志向远大”者顾虑更多的分析是有根据的。
(潘绥铭199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