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寄调查方法的讨论
(2008-09-13 20:16:07)
标签:
方法论性社会学性文化中国性研究杂谈 |
分类: 研究方法决定结果 |
尊敬的潘绥铭老师:
您好!
我是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名社会学青年教师,在讲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的“邮寄问卷”这部分内容时,我以您和曾静所著《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研究为例(我买了这本书)。在课堂上学生提了一个关于催促信的问题,我因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回答,特向您请教。
您在“给被调查者的动员信”中说,“就连我这个收信的人,也决不可能知道答卷的人是谁。”这样的话,您是如何寄催促信的呢?如果给所有被抽中的同学都寄去一封,那必然会造成已寄出(回)问卷的人也会收到催促信;如果只给那些尚未寄回问卷的人寄去催促信,可您又不知道哪些同学尚未寄回,哪些同学已寄回。或者是您在问卷寄出后不久,尚未有寄回的问卷时,就给每位被抽中的同学都寄去一封催促信,以示提醒?
我的疑问或许让您见笑了。我不清楚催促信在实践中具体是如何使用的,因此,烦请潘老师在百忙之中给予解答。多谢了!
此致 敬礼!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教研室2004年10月30日
回信
我们是给所有的人都发一封催促信,其中说明:如果已经寄回来了,就不必理睬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大学生再次回信,说自己已经寄回问卷了。
对一些回信很少的大学(可以从邮戳上看出),我们还邮寄了第二次催促信。
那时候邮费便宜,我们能够这样做。现在不行了。
潘绥铭